郑曼青
郑曼青(1902年7月29日-1975年3月14日),原名岳,字曼青,自号莲父,别署玉井山人,又号曼,浙江省永嘉(今温州市)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诗人、书法家、太极拳师和医学家。郑曼青曾任教于郁文大学和暨南大学,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部主任、教授。他与黄宾虹等人共同创办中国文艺学院,并在艺术和太极拳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美国,他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郑教授”。郑曼青在台湾去世,享年74岁,其墓地位于台湾台北市附近。他被誉为“郑五绝”和“五绝先生”,在艺术和太极拳领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人物生平
郑曼青幼年时期表现出过目成诵的记忆力。他9岁时曾因头部被物体击中而昏迷一段时间。10岁开始跟随汪香禅学习绘画,汪香禅也曾教授郑曼青的姑母张红薇以及同乡马孟荣和马公愚。14岁后,郑曼青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他的母亲张氏教授他诗书,并带他寻找药用植物,传授传统中药的基础知识。
1917年,郑曼青到杭州市结识多位文人,并在1920年到北京,因诗艺受到郁文大学的邀请,讲授诗学。在北京期间,他得到蔡元培的介绍信,并结交了郑孝胥、王梦白等名士。1928年,郑曼青执教于国立暨南大学,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主任。1931年,与黄宾虹等人创办中国文艺学院,任副院长。1932年,他辞去所有教职,专心向钱名山学习经学,三年间深居简出。1933年,徐悲鸿组织的展览中,郑曼青的作品受到关注。
1930年代,他因长期接触黑板粉尘导致肺病,随后与退休学者钱明山深入研究文学。在医学方面,他受到了宋幼庵这位家族第十二代医生的影响,尤其在妇科学、骨科领域有所建树。在太极拳方面,他向杨澄甫学习了六年,并为杨的《太极拳体用全书》进行了幽灵写作。1946年,郑曼青成为制宪国大代表,次年当选中医公会国大代表。32岁时,他在中央军事学院教授太极,并开发了37式杨式太极拳。1950年,他出版了《郑曼青太极拳十三篇》。他与林品石等人合著的《中华医药学史》于1982年出版。
主要作品
《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
《太极十三篇》
《郑子太极拳剑专辑》
《曼冉三论》
《易全》
《老子易知解》
《中华医药学史》
影响与评价
1949年去台湾,与于右任、陈含光等结诗社,又与马寿华、陶芸楼、陈方、张谷年、刘延涛、
高逸鸿等成立七友书画会,又任中国文化学院华冈教授、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纽约分会艺术组负责人。25年中,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行个人画展,其间在巴黎国家画廊与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为西方画家所赞赏,被誉为东方水墨画之大师。在台湾,创立时中拳社,传授拳术。1965年赴美国,客居纽约,创办太极拳学社,广授生徒,直接间接从学研习者不下数万人。由于擅诗、书、画、拳、医五长,故被赞为“一代奇才”,亦素有“五绝老人”“永嘉县五绝”美称。
郑曼青的太极拳在台湾和马来西亚极受欢迎,他是最早在美国公开教授太极的中国大师之一。他的学生们继续在世界各地传播他的太极拳形式。郑曼青拒绝使用“杨式短拳”来描述他的太极,而是称之为“杨式太极37式”。他的艺术遗产同样丰富,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他的作品回顾展,2017年,他的家乡温州市也举办了“郑曼青书画回顾展”。全球有数百所学校遵循他的传承,黄性贤在东南亚建立了40多所学校。郑曼青乐于教授非华裔学生,对西方人的热情接纳,从有经验的斗士到当时的长发嬉皮士都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