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雾级驱逐舰
朝雾级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于上世纪80年代末建造的一型反潜为主的多用途驱逐舰。
1990年,日本列编了3艘新型驱逐舰,号别为泽雾、滨雾、濑户雾,这3艘新型驱逐舰便是朝雾级驱逐舰。朝雾级驱逐舰的舰体全长为130米,全宽为14.6米,吃水深度为4.5米。首制舰的标准排水量为3500吨,后几艘的标准排水量为3550吨,由总功率54000马力的4台全燃型SMIA燃气轮机等设备构成动力系统,舰桥上设有动力控制台,可在上面操纵主机。
朝雾级驱逐舰是先前初雪级驱逐舰的后续舰,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种采用复合燃气涡轮与燃气涡轮(COGAG)动力系统的护卫舰。与“初雪”级相比较,“朝雾”级的武装维持不变,主武装仍为一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两座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一座八联装74式“阿斯洛克”火箭助飞鱼雷发射装置以及一座八联装MK-29“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等,但在声纳、雷达、舰体材料与轮机控制等方面有所改良。
本级舰共建造了8艘。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日本海上自卫队新一代驱逐舰“村雨”级和“高波”级陆续服役,“朝雾”级开始降编为训练舰。
发展沿革
由于初雪级驱逐舰是日本将舰队杂乱舰种整合为一种多功能舰艇的初次尝试,虽然造就了日本海自舰艇发展的新里程碑,但初雪级有排水量过小,舰面空间狭小,难以有效合理的配置各种武器,即使在一般性的战斗中也很难发挥应有的能力。于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于1984年开始研制朝雾级驱逐舰,用于替代初雪级驱逐舰。首舰DD-151朝雾号1985年2月动工,1986年9月下水,1988年3月服役,最后一艘DD-158海雾号于1991年3月12日服役。与初雪级相较,朝雾级的武装虽然不变,但在声纳、雷达、舰体材料与轮机控制等方面有所改良。命名方面,本级舰依照“天文地理名”中的“雾部”加以命名。
设计特点
基本设计
朝雾级是继旗风级驱逐舰之后,日本海自第一种采用复合燃气涡轮与燃气涡轮(COGAG)动力系统的舰艇,由四具SpeySM-1A燃气涡轮(授权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生产)驱动双轴螺旋桨(初雪级则是结合高速大型燃气涡轮与低速巡航燃气涡轮的COGOG);此外,也是第一种取消轮机室、将轮机操作部位整合到舰桥里的日本舰艇。有别于初雪级将四具燃气涡轮集中于一间轮机舱,朝雾级将四具SM-1A燃气涡轮机安排在两个机舱中,每舱装有一组(两具)燃气涡轮,即便一个机舱受损也不一定会波及另一个机舱;每组燃气涡轮分别带动一具推进器,巡航时每个机组各使用一具涡轮,高速航行时则四具涡轮全开。
两机舱分别位于舰体中段底部左前与右后方,因此舰体中段一前一后的两具烟囱也配合机舱的布置,前烟囱偏向左舷,后烟囱则偏右侧。80年代之前,各国舰艇多半以轻巧的铝合金材料作为上层结构建材,但记取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皇家海军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级驱逐舰(HMS Shefield D-80)被阿根廷飞鱼反舰导弹击中铝合金制上层结构后引发无可收拾的大火,在燃烧数日后沉没的教训,从80年代中期起日本海自新造的舰艇便不再以质轻但燃点低的铝合金材料建造上层结构,改以钢铁建造,朝雾级自然也不例外。相较于前四艘朝雾级,后四艘朝雾级做了些许改良,排水量也因此增加了50吨。
船电设计
作战系统方面,前三艘朝雾级配备OYQ-6作战系统,此系统也被阿武隈号轻巡洋舰级驱逐舰以及经FRAM改良后的榛名号战列舰号(DDH-141)直升机驱逐舰采用。OYQ-6是初雪级的OYQ-5的改良型,以一具美制UYK-7大型主计算机为核心,同时配备一具UYK-20中型计算机,搭配UYA-4显控台,并整合Link-11/14数据链,其运算能力自然远高于以一部UYK-20小型计算机为核心的OYQ-5。在1991年SH-60J反潜直升机进入日本海自服役后,OYQ-6也整合了一套ORQ-1直升机资料传输系统(美国SQQ-28的日本版),以接收从直升机上的ARQ-44/SRQ-4数据链传来的声纳浮标信号。
朝雾级从四号舰天雾号(FF-154)起则换装OYQ-7作战系统,这是也被经FRAM改良后的比号(DDH-142,第二艘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采用。OYQ-7以两具美制UYK-43主计算机为核心,搭配辅助的UYK-44中型计算机;此外,显控台也由以往的UYA-4,改成UYQ-21/OJ-194彩色显示器,此外也同样整合了美制Link-11/14数据链以及ORQ-1直升机数据链。朝雾级的电子战装备包括NOLR-6电子支援装置、NOLR-9C电子对抗系统、两具美制MK-36Mod12 SRBOC干扰弹发射器以及一套美制AN/SLQ-25A鱼雷对抗系统。
武装设计
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朝雾级配备齐全的反潜侦测装备与武器,包括B炮位的74式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美制MK-112发射器的日本版)、两具三联装68式324mm鱼雷发射管、OQS-4舰首主/被动声纳与OQS-1(日本版的SQR-18)被动式拖曳阵列声纳等,舰尾并设有直升机甲板与一个直升机库,最初操作一架HSS-2B海王式反潜直升机,尔后则换成SH-60海鹰直升机J。虽然编制上只操作一架直升机,但朝雾级的直升机库经过扩大,实际体积足以容纳两架直升机,由于舰上只有一套RAST直升机辅助起降滑车,因此虽然朝雾级有额外收容一架直升机的能力,但不算是真正具备同时操作两架直升机的能力。
朝雾级的直升机库较初雪级更大,必要时可容纳两架SH-60J。朝雾级的反舰导弹发射器位于舰身中段,发射口分别朝向左右两舷,比初雪级的安排合理多了。这两组发射器最初装填AGM-84反舰导弹,后来已经换装日本自制的90式反舰导弹(AGM-84反舰导弹的日本版)。后四艘朝雾级做了一些改良,例如以新型的三菱电机OPS-24 3D电子扫描对空搜索雷达取代前四艘本级舰所使用的OPS-14C 2D对空搜索雷达,而此型先进雷达亦被后来的村雨级驱逐舰使用。
基本数据
服役现状
朝雾级的整体设计仍沿袭初雪级驱逐舰的水平,而日本海自下一批村雨级驱逐舰,采用了全新的整体设计,并以垂直发射系统为主要作战装备。由于青云(TV-3512exDDK-119)与秋云(TV-3514exDDK-120)训练舰(两舰原属山云级)陆续除役,加上村雨级/高波级驱逐舰已经成为海自通用驱逐舰的骨干,轮到朝雾级开始降编为训练舰。第一艘降编的是2004年3月18日转借的山雾号(DD-152),编号换成TV-3515;在2005年2月16日,朝雾号(DD-151)转入训练舰队,编号换成TV-3516。不过,由于日本防卫预算吃紧,无法即时发展新舰来替换初雪级。
在此情况下,海自决定所有的训练舰都由较高龄的初雪级担任,相对较新的朝雾级则全数回到作战序列。因此,山雾号在2011年3月16日重回作战序列,恢复原本舷号,而训练舰队的空缺则由初雪级驱逐舰白雪号(TV-3517ex-DD-123)递补;而朝雾号则在2012年3月14日回到护作战序列并恢复原本舷号,由一艘初雪级驱逐舰濑户雪号(TV-3518,DD-131)接替成为训练舰;山雾号与朝雾号都配属于地区性的二线护卫队。
本级各舰
• 首舰朝雾号2005年2月转为训练舰,番号改为TV-3516。2012年3月14日复役回到第一线,舷号恢复151;
• 次舰山雾号2004年3月转为训练舰,番号改为TV-3515;2011年3月16日复役回到第一线,舷号恢复152。
• 2013年2月2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位女副长大谷三穗二等海佐就任朝雾号副长,2013年03月22日转任初雪级驱逐舰岛雪号舰长,亦成为海上自卫队第一位女舰长。
参考资料
“朝雾”级——日本海军战后第二代多功能驱逐舰.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2024-03-28
日语:护卫舰「あさぎり」型.Rightwing.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