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落葵薯

落葵薯

落葵薯(学名:Anredera cordifolia (Tenore) Steenis.)是落葵科、落葵薯属缠绕藤本植物,又叫藤三七、藤子三七、土川七、洋落葵,被载于《云南省思茅中草药选》及《云南中药资源名录》中。

落葵薯是一种常绿大型藤本植物,长可达10余米,遇到树木则攀援而上,甚至能爬到40米高处。根状茎粗壮,叶具短柄,叶片卵形至近圆形,基部圆形或心形;总状花序具多花,花被片白色,渐变黑,开花时张开,卵形、长圆形至椭圆形,先端钝圆,花柱白色;果实、种子未见,花期6-10月。其珠芽在华南地区3月即开始萌发。

落葵薯最初起源于南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及北京有栽培。落葵薯喜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其耐寒能力较强,但霜冻会受害,在水源充足、有遮光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耐阴,以肥沃、疏松的土壤为宜。落葵薯繁殖有茎蔓扦插和珠芽繁殖两种方法。

落葵薯的药用价值在《太原植物志·第一卷》有所记载,其具有滋补、壮腰膝、消肿散、活血、健胃保肝等功效。落葵薯还可以作主料或配料,炒食或凉拌,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也具有帮助地被护坡绿化的作用。落葵薯能覆盖作物,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妨碍作物生长,常形成单一优势种群,严重危害本土植物。2022年12月,落葵薯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形态特征

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下垂,长7-25厘米;苞片狭,不超过花梗长度,宿存;花梗长2-3毫米,花托顶端杯状,花常由此脱落;下面1对小苞片宿存,宽三角形,急尖,透明,上面1对小苞片淡绿色,比花被短,宽椭圆形至近圆形;花直径约5毫米;花被片白色,渐变黑,开花时张开,卵形、长圆形至椭圆形,顶端钝圆,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雄蕊白色,花丝顶端在芽中反折,开花时伸出花外;花柱白色,分裂成3个柱头臂,每臂具1棍棒状或宽椭圆形柱头。果实、种子未见。花期6-10月。

生长环境

落葵薯喜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通常生长在沟谷边、河岸岩石上、村旁墙垣、荒地或灌丛中。生长适温为17-25℃,在华南地区可终年生长,其耐寒能力较强,能忍耐0℃以上的低温,但霜冻会受害,在-2℃以下的气温地上部分会冻死,但翌年地下部块茎或珠芽可萌发出新株。在35℃以上的高温下,病害严重,生长不良。在炎热的夏季,落葵薯生长缓慢,叶片小,产量低,品质差。生产实践表明,在水源充足、有遮光的条件下,植株能顺利越夏。落葵薯对光照要求较弱,耐阴,在遮光率为45%左右的遮阴棚中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原分布于南美热带地区。中国江苏、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及北京有栽培。现在世界温暖地区归化。中国台湾于1976年从巴西首次引进落葵薯,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贵州省重庆市、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省、福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栽培后逃逸为野生。

生长繁殖

落葵薯繁殖有茎蔓插和珠芽繁殖两种方法。茎蔓扦插法应用较多。

苗床准备

在温室内准备好苗床,苗床长5-6米,宽1.2-1.5米,营养土厚度以10厘米左右最为适宜。也可采用草炭和蛭石按2:1的比例作为基质,在6×6厘米的营养钵或72穴的塑料穴盘中育苗。

扦插

利用1年生以上枝条,剪成长度15厘米左右,每个枝上保留节位2-3个,有利于发芽。将枝条插入土中4-5厘米,顺着叶片的生长方向插入,不能倒插,枝条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有利于发根生长,浇一次透水。扦插后,最好搭棚,并覆膜保温,以利于藤三七的成活与生长。

扦插后的1-6天内,必须加强温度的控制,白天保持25-30℃,晚上保持12℃以上。7天以后,白天保持22-25℃,夜间保持10℃以上。扦插后3天内要适当遮光,第4天以后逐渐加大光照,利于扦插苗的成活。7天后适当通风,进行炼苗,以增强扦插苗的适应性。

栽培技术

苗期管理

土壤翻耕深20-30厘米,耙细整平,按面宽1.2米开沟,沟宽30厘米左右,深25厘米左右,施足基肥,按每公顷撒施腐熟细碎农家肥75000情况左右。尽量不施化肥,以确保产品质量。按株距35-45厘米,行距1米定植,每公顷栽苗22500-27000株。一般采用挖穴栽苗,移栽后将土回填穴内,踩紧,秧苗扶正,再浇定根水。

立体栽培

保护地内可进行立体栽培。主要利用温室三侧墙体的立体空间栽培藤三七。首先要施足基肥,土壤和肥料要充分混合均匀,离墙体15厘米处做畦,整平整细土壤,然后定植秧苗,株距保持30厘米,适当浇定根水。秧苗成活以后,每株秧苗做1根引绳,将秧苗绑到引绳上,不仅能固定种苗,而且利于秧苗缠绕向上生长。立体栽培能有效利用温室空间,增加经济效益。

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落葵薯在生长过程中水分需求量大。高温季节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间需要浇水3-4次,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应及时排水,防止积水,以免影响根系生长。

肥料管理:落葵薯除了栽培时施足基肥外,需要及时追肥。生长期间氮肥要充足,磷、钾肥适量。一般每采收1-2次,追肥1次。另外要及时拔除禾本科杂草和中耕培土,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植株调整:落葵薯生长旺盛,分枝较多,茎蔓重叠交错,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整枝、修剪、摘心、摘花序等措施控制落葵薯的生长发育。一般爬地栽培在蔓长35-45厘米时,去掉生长点,有利于新梢促发、叶片增大增厚。随着茎蔓的伸长生长,再进行打顶。进入秋季后,及时剪除地上部的老茎蔓,有利于落葵薯植株的复壮。搭架栽培在秋季要及时摘除花序。通过整枝、摘心、摘花序后,有利于藤三七叶片肥厚而柔嫩、新梢发育粗壮,使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高。

科学施硒

先将40可补产品,卜内特10毫升或好湿2.5毫升,用少量水和匀,再加水15千克,搅拌均匀后,喷施到落葵薯叶片的正反面。在苗高5-7厘米时施硒1次,每公顷施硒溶液450千克;茎叶旺盛生长期每公顷施硒溶液450-750千克;做到每采收1次施硒1次,每公顷每次施硒溶液450-750千克。采收前15天停止施硒。

适时采收

落葵薯是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特产蔬菜,其产品为嫩梢或成长的叶片。嫩梢12-15厘米时可采收。采收叶片时要求叶片鲜嫩、厚大、无病虫害。及时采收能够提高落葵薯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利于田间培管。落葵薯定植30天后开始采收,60天后进入采收盛期,一般每株藤三七每月可以采收叶片300-400片,采收时间约半年。以清晨采收为好,此时采收的产品较耐贮运。鲜叶片采收后利用保鲜膜包装,5℃可保存7-10天。如果栽培管理得当,四季均可采收,年产量可达75000千克/公顷。

虫害防治

病害

褐斑病:被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边缘近紫红色,边界清晰,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不能食用。防治方法:①适当密植,注意通风,控制浇水量;②喷施植宝素7500倍液,促使植株早生快发;③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

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穿孔,发病时间较长,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需要及时防治。主要防治措施是搞好田间培管,合理密植,覆盖遮阳网,及时浇水保持田间湿润,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少施氮肥。在发病初期及时用斑即脱等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

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等防治。用生物肥皂1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1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可防治斜纹夜蛾。

主要价值

食用

取其嫩叶,鲜用。作主料或配料,炒食或凉拌。另外,其根状茎可炖食。落葵薯的鲜叶可制作多种菜肴,可炒、凉拌、做汤等,珠芽和块茎也可烹调成多种药膳菜。块根于冬、春季间隔挖掘、去杂、洗净、切片后可炒鸡蛋。

营养

落葵薯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中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

园林

该种极强的扩散蔓延能力,可以用作地被护坡绿化,但要注意控制其范围。

主要危害

落葵薯块根、珠芽、断枝都能进行无性繁殖,其块茎存活能力极强,藤蔓生长很快,一周最快能长1米,一个生长季节能长3-6米。藤蔓可密集覆盖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威胁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当地生物多样性。落葵薯地上部分水,溶液含有化感物质,可产生化感作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

防治方法

在幼苗期喷施常用除草剂,清理时要注意仔细清理落下的小块茎,避免再次传播。

外来入侵名录

2022年12月20日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制定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出炉,落葵薯在列。

参考资料

落葵薯(luò kuí shǔ).植物智·.2024-07-28

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丨块茎似三七的落葵薯.天津海关12360热线.2024-04-03

多样之美 | 落葵薯:“山寨版”的三七.宿州生态环境.2024-04-03

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落葵薯.运城市农业农村局.2024-04-03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出炉 鳄雀鳝、美洲牛蛙等在列.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