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砂槐
银砂槐(Ammodendron bifolium (Pall.) Yakovlev),落叶灌木,为中国新记录。优良固沙植物。
形态特征
灌木,高30-150厘米,枝和叶被银白色短柔毛。老枝淡褐色,小枝灰白色。
复叶,仅有2枚小叶,顶生小叶退化成锐刺;托叶针刺状,长1-2.5毫米,硬化,宿存,有时脱落;叶轴长1-3厘米,称端针刺状,硬化,宿存;叶柄与小叶等长,极少较长或较短;小叶对生,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圆,具小硬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面被灰色或银白色短绢毛;无小托叶。
总状花序顶生,长3-5厘米;花梗长4-8(10)毫米;萼筒长约3毫米,被白色毛,齿三角状,与筒近等长;花冠淡紫色,长5-7毫米,旗瓣近圆形,长5-6毫米,较翼瓣和龙骨瓣稍短,翼瓣长圆状倒卵形,长6-7毫米,龙骨瓣先端钝圆。雄蕊10,分离,宿存;子房疏被短毛。荚果扁平,长圆状披针形,长18-20毫米,宽5-6毫米,无毛或在近果梗处疏被柔毛,沿缝线具2条狭翅,不开裂;有1-2粒种子。花期5-6月,果期6-8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亚、西亚。产于新疆霍城沙地。天山也有分布。原苏联也有分布。
栖息环境
生于沙地、沙丘、较干旱的砂石地带、盐渍化沙地。
保护
国家2级保护植物,为频临灭绝的植物。1977年从霍城县引进野生苗、种子。1980年定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槐属
最常见的槐树要数国槐和刺槐,除此之外,还有银沙槐和紫穗槐。它们都是适应性强,较能耐旱的树种,同属于豆科蝶形亚科,有不同色彩的蝶形花和不同形状的豆荚。
槐生在华夏大地,是名副其实的“国槐”。它的栽培历史悠久,《尔雅》上已有记载。周朝时植三槐于朝廷,为三公之位。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诗云: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尺。
槐是槐属的高大乔木,枝条开张,树冠圆形,适于做行道树。它的羽状复叶通常由9片~15片矩圆状卵形的叶片组成。蝶形花黄绿色或乳白色,七八月开花,豆角长3厘米~8厘米,不开裂,种子间缢缩,呈念珠状,种子肾形。槐花、槐米(花蕾)、槐实(荚果)及根、皮、木质部供药用,可清热、凉血、止血。花和芽可以提取黄色染料。木材坚硬而富有弹性,是建筑、舟车和家具的良材。
刺槐是刺槐属的高大乔木,原产于美国,所以又称“洋槐”。刺槐适应性强,较耐干旱和贫瘠,适于沙质土壤。它作为防沙林和行道树已在中国沙区广为栽培。刺槐树冠开展,托叶呈刺状。春天满树白花,留下一路芳香。豆角儿条状长圆形,长5厘米~15厘米,秋季成熟而经冬不落。它的材质坚硬,能做农具、枕木、舟车用。叶当饲料或绿肥,花食用,种子含油12%,是制造肥皂及油漆的原料。
紫穗槐的故乡在美国东部,是紫穗槐属的灌木,别名为棉槐。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多有栽培。它在河岸、沟边、湿润沙区生长良好,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可观赏。紫穗槐造型奇特,夏日繁茂的枝条下弯,搭成一个天然的凉棚。严冬叶凋落而枯枝苍劲,犹如神话中的龙爪,故又称“龙爪槐”。它的花也是蝶形花中的奇迹,只有一片暗深紫色的花瓣包着花蕊。豆角很小,只有一粒种子。紫穗槐浑身是宝,皮能制拷胶,枝条编筐,叶喂牲畜,花为蜜源,种子含芳香油1.6%,集合了多种香料的香韵特性,已制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香水。油渣含粗蛋白豆24%,可用做牛和淡水鱼的饲料。
银沙槐属全世界有6种,分布于中亚及伊朗,中国只有1种,即银沙槐。它产于新疆霍城沙地.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可做绿篱栽培、观赏。它是高一米左右的灌木,因生在沙区或盐渍化沙地、枝条上又有银白色的毛而得名。银沙槐的托叶与刺槐相似,也呈针刺状,小叶两两成对着生于针刺状的叶轴上。蝶形花淡紫色,小小的豆角带着翅膀,常常只有一粒种子。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