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山
掇山是一种传统的园林艺术,它通过选取自然山石并加以叠砌来形成假山。这项技艺包含了多个步骤,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和结顶等环节。
施工程序
选石
掇山所选用的石材通常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纹理,传统上注重“透、漏、瘦、皱、丑”的审美标准。明代造园大师计成提出“是石堪堆,遍山可采”和“近无图远”的理念,鼓励因地制宜,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假山作品。这些举措既能节省资源和资金,又能避免掇山风格的一致化。掇山常用的石品种类丰富,包括湖石类、黄石类、卵石类或圆石类、剑石类、吸水石类或上水石类以及其他特殊种类的石材。
采运
历史上,采石的方法多样,包括潜水凿取、土中掘取、浮面挑选和寻找古石等。现今,采石技术更为先进,普遍采用掘取、浮面挑选、移旧和松爆等方式。运输石料时,无论是人力还是机械操作,都需要谨慎处理,避免损坏石料。
相石
相石,亦称为读石、品石,是掇山的重要前期准备工作。工匠们会对石料进行仔细观察,区分不同的材质、颜色、形状和纹理,按照掇山位置和造型需求进行分类排布,并对关键部位和结构用石做好标记,以确保后期使用的合理性。
立基
立基是奠定假山的基础,其深度取决于山石的高度和土壤情况,一般情况下,基础表面高程应低于地面或常水位线0.3至0.5米。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桩基、石基、灰土基和钢筋混凝土基。
拉底
拉底,又称起脚,是假山底层的构建过程,起到稳定假山和控制其平面轮廓的作用。通常在周边及主峰下方安置底石,中央区域填充泥土以节省材料。
堆叠中层
中层是掇山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掇山技巧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古代匠师总结出了三十字诀,概括了掇山的基本技法,如安放、连接、斗挎、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等。这些技法旨在实现假山的稳定性、美观性和多样性。
结顶
结顶,又称收头,是掇山的最终阶段,决定着假山的整体效果。顶部的设计因地理位置而异,有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掇山顶部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如山峰、山谷、泉水、洞穴等,其中峰石的选择尤为重要,需要考虑到自身的重心平衡和支撑结构。
施工要点
掇山的施工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如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为0.3至0.8米,各工作面的叠石应在胶结料固化前或固化后继续施工,避免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导致松动。管线水路孔洞应预先设置,避免事后穿凿破坏石体。结构承重用石应严格挑选,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山石就位前应立好并栓绳打扣,确保就位一次成功。掇山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掇山完成后应对设计进行复查,检查各道工序,必要时进行调整补漏,并清洗石面,清理场地。
参考资料
掇山置石│中国古典园林的假山工程.搜狐网.2024-11-08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之掇山技术.挂云帆.2024-11-08
中国园林传统叠山技法研究概况 .园林网站.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