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水字螺

水字螺

水字螺(学名:Lambis chiragra),别名笔架螺,是凤螺科蜘蛛螺属下一种软体动物门,因壳体向外伸出6支强大的棘状突起,从外形看很像一个汉字“水”,故称“水字螺”。水字螺广泛分布于热带太平洋诸岛及印度洋的东北部,通常生活在低潮线附近岩礁和珊瑚礁间的沙质海底上,栖息深度在25米以上。

水字螺壳体较大,壳质坚厚,壳高约250毫米(含棘高),宽约143毫米(含棘宽),螺层约9层,壳顶尖细,呈塔状。其壳体表面呈黄白色,密布紫褐色斑点,内壁橘红色或肉色,整个壳面刻有弱的螺纹。其是一种植食性的海洋贝类,多以水体中的小型植物和藻类为食,活动能力弱,其壳表面常附生其他生物。

水字螺种群资源相对丰富,几乎全年均可捕捞。其在原产地是一种可供人类食用的贝类,因其贝壳造型奇特美观,也常被作为装饰品、工艺品出售。中医认为,其壳可入药,有制酸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另外在日本冲绳县,当地人会将水字螺挂于屋檐下,有防火之寓意。

命名与分类

1758年,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较早描述了水字螺。而该物种的中文正式名,则是由于其壳体从外形看很像一个汉字“水”,故称“水字螺”。历史上,由于蜘蛛螺属“Lambis”的学名曾发生过多次异动,如被命名为“Pterocera”“Harpago”等,故水字螺的学名也发生过多次变动。此外,其也曾被林奈划分到凤凰螺属(Strombus)下。

截至2023年,水字螺在不同的分类体系中仍有不同的学名描述,如在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中,其为凤螺科水字螺属下仅存的两种贝类之一,学名为“Harpago chiragra”;而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年版)中,其则被划分至凤螺科蜘蛛螺属下,学名为“Lambis chiragra”,“Harpago chiragra”为其异名。据COL分类体系,世界范围内水字螺共发现了两种亚种,分别为指名亚种(Harpago chiragra chiragra)和Harpago chiragra rugosus。

形态特征

外壳

水字螺壳体较大,壳质厚重,壳长约为250毫米(包括棘长),壳宽约为143毫米(包括棘宽)。其壳体表面呈黄白色,密布紫褐色斑点,并具有一层较薄的黄褐色壳皮,壳口内面或呈淡玫瑰色或呈玫瑰色或呈紫色,并具有较细的肋纹,内壁橘红色或肉色。

其壳顶尖细,螺旋部各层宽度增加均匀,螺壳呈塔状,在腹面部分的壳会被扩张的唇掩埋。体螺层膨大,螺壳呈拳状,壳体向外伸出6支强大的棘状突起。

水字螺整个壳面刻有弱的螺纹,在每一螺层紧接缝合线的上方各有一列结节突起,最厚的螺肋末端形成弯曲的突出。在体螺层有4列粗强的螺肋,在第1、2条螺肋上具有或强或弱的瘤状突起。外唇的5根突出(第6根位于螺轴底部为前水管沟)通体开裂。螺层约9层,缝合线浅,略有波状起伏。

软体部

水字螺壳口呈长方形,部为角质结构、柳叶形、褐色,一侧具有细齿。其眼柄上有长而尖的触手。外唇厚,向外扩张,边缘向内反曲,接近前端有发达的呈“U”形的缺口,称为“凤凰螺科(Stromboid notch)”,这个缺刻是凤螺科贝类右眼伸出偷窥外界环境变化的管道;内唇滑层向外伸展,前沟短。一般而言,水字螺前水管较长,在外唇通常有指状突起,有的水字螺种类的后水管也很发达。

两性差异

水字螺两性个体的外形具有一定的差异。雌性个体体型相对较大,约为150~250毫米,壳口内面颜色多呈淡玫瑰色,壳柱光滑,偶见个体因环境关系壳柱被染淡紫色,肩部最后两个结节突起较大;雄性个体体型相对较小,约为100~175毫米,壳口内面多呈玫瑰红色或紫褐色,壳柱上有或强或弱的细肋,肩部最后两个结节突起较小。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内,水字螺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沿海,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如琉球群岛南部、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巴尔米拉岛等,在印度洋海域则多见于孟加拉湾科科斯群岛、格林岛等地。中国范围内,其多分布于海南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海域。

栖息环境

水字螺是一种暖水性贝类,在原产地主要栖息于大洋暖水区。其多生活在低潮线附近岩礁和珊瑚礁间的沙质海底上,栖息深度在25米以上,也可以生活在有藻类生长的地方或水塘内。

生活习性

水字螺活动能力弱,其壳表面常附生其他生物。不过和很多凤螺科贝类一样,其可以利用特殊的足部进行跳跃,有的种类甚至可以跳跃10厘米高的障碍物,待潮水退去后常潜入较浅的沙中。其是一种植食性的海洋贝类,多以水体中的小型植物和藻类为食。

生长繁殖

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其他软体动物门一样,水字螺是一种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贝类。其在海洋中的交配方式较为特殊,成熟个体会将卵子和精子排放到水体中令其自然交配。精卵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要经过担轮幼虫等发育阶段后,才能长成幼虫,最后发育为水字螺幼贝。

物种保护

2015年前后,水字螺在中国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海域是一种常见的海洋贝类,其种群资源相对丰富,几乎全年均可捕捞。截至2023年,据全球海洋生物数据库(Sealife base )评估,其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等收录,并且其也未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主要价值

水字螺在原产地是一种可供人类食用的贝类,多采取人工潜水捕捞或底拖网捕捞的方式采捕,其肉可鲜食或焖煮食用,也可以炸制、炒制为干制品保存。因其贝壳造型奇特美观,也常被当作一种装饰品和珍贵观赏品,或是加工为工艺品出售,市场价格相对较高销路较好。在日本冲绳县当地有一种习俗是将水字螺挂于屋檐下,有防火之寓意。此外,水字螺壳还可以用作工业上石灰生产。

在中医领域,包括水字螺在内的多种凤螺科贝类都被叫做“凤螺壳”。一般认为,水字螺壳入药味咸,有制酸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缓解颈淋巴结结核、胃酸过多、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参考资料

sp2000.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2-10

Harpago chiragra.sealifebase.2023-12-22

Harpago chiragra (Linnaeus, 1758).indiabiodiversity.2023-12-22

软体动物典藏知识单元水字螺.自然与人文数位博物馆.2023-12-10

Lambis.COL.2023-12-22

Harpago chiragra (Linnaeus, 1758).COL.2023-12-10

水字螺.台湾贝类资料库.2023-12-10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