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科索沃事件

科索沃事件

80年代后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奉行较为强硬的路线,再次引发了科索沃阿族人的罢工、罢课及示威浪潮。为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政府于1987年10月派由各共和国民警组成的世界十大特种部队进驻科索沃。1988年11月又下令禁止群众集会和抗议示威。1989年2月,由于塞尔维亚准备在23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加上南共联盟中央解除了科索沃省共盟前省委主席弗拉西的南共联盟中央委员职务,阿族人掀起了再一次罢工浪潮。从2月20日起,“特雷普查”铅锌矿的1300名阿族矿工在井下静坐,提出反对修正1971年塞尔维亚共和国宪法(此宪法加强了科索沃自治省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与联邦的权力和地位);要求恢复弗拉西职务等政治要求。此次罢工浪潮遍及该省十多个城市,使其经济陷于瘫痪,民族关系紧张。

基本简介

科索沃事件指1989年2月的非常状态事件和1990年7月的“宪法宣言”。

事件背景

科索沃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族为主。战后以来,阿族人已在1968年和1981年两次举行示威,要求科索沃成立共和国并与阿尔巴尼亚合并。民族矛盾是该地区最大的政治问题。

事件经过

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奉行较为强硬的路线,引发了科索沃阿族人的罢工、罢课及示威浪潮。此次罢工浪潮从1月24日至2月3日,有24个区发生示威,8万人参加。此后,随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政局发展,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先后撤回其世界十大特种部队,国内民主运动发展,国际呼吁人权保护的压力增大,1990年4月18日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宣布取消非常状态。1990年7月2日,科索沃自治省议会114名阿族议员发表《宪法宣言》,宣布科索沃为“南斯拉夫联邦内平等的独立单位”,再次引发科索沃事件。塞尔维亚议会在5日通过了解散科索沃自治省议会和政府法令,并派大批官员前去接管自治省政权。这一决定遭到阿族人多方抵抗。联邦议会14名阿族议员动议联邦议会联邦院讨论塞尔维亚共和国决定产生的后果。9月7日,已被塞解散的科索沃自治省议会111名议员(大多数为阿族人)通过了“科索沃共和国宪法”,以及结社法、选举法等文件,并决定延长已被解散的自治省议会和政府成员任期。这一行动进一步激化了科索沃民族矛盾。塞尔维亚共和国等谴责其为非法,为分裂主义行动。但斯洛文尼亚等则指责塞尔维亚科索沃实行“恐怖统治”,宣布承认科索沃宪法。这一事件使本来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黑山等之间的民族纠纷和矛盾更加复杂化。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美国为了独霸全球、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地区组织对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进行的一场非正义、反人道的战争。它的直接导因是科索沃的民族矛盾。

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所辖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其余是塞尔维亚族、黑山族等。由于历史原因,科索沃的塞、阿两族长期不和,阿族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国”,并谋求从南联盟分离出去,最终与阿尔巴尼亚合并。而塞族则将科索沃视为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不愿放弃那里的一寸土地。阿塞两族针锋相对,互不让步。一些阿族极端分子成立了“科索沃解放军”,号召阿族人起义,并策划了一系列袭击和暗杀事件,使暴力冲突逐步升级。从1998年2月开始,科索沃局势急剧恶化。

科索沃的民族矛盾正好被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利用。

冷战后,美国希望通过扩大北约的职能范围,使其成为自己独霸全球的工具,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不听话”的情况下,利用北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波黑战争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正是北约新战略的“试金石”,通过在波黑、马其顿,随后在科索沃驻军,力争将俄罗斯从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巴尔干地区排挤出去。同时,肢解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或使其屈服。将整个巴尔干地区完全纳入北约战略体系之中,完成东扩和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开始就积极卷入科索沃危机,使其逐渐国际化,并着力对南联盟动武。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战争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

北约的空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月24日到27日,共进行了四轮,目标集中在南联盟的防空体系、指挥和控制中心、军工厂和在科索沃的塞族军队。

3月28日,北约开始了第二阶段空袭,目标转为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人民军地面部队和军用物资进行攻击,企图破坏南的战争机器,迫使南屈服。

4月13日,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宣布对南联盟的空袭进入第三阶段,扩大空袭范围,增加空袭强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军事目标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轰炸;另一方面,为了削弱南联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约还对南联盟的民用设施,如桥梁、铁路、公路、工厂、电视台、通讯系统和电力系统等进行狂轰滥炸。此外,美国还向巴尔干派遣地面部队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为地面进攻作准备。

据统计,北约在这次战争中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其中美国约730架飞机、24艘舰艇,北约其他国家约325架)。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至于军人的损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方面虽然宣称南联盟军队有5000人丧生,万人受伤,但南联盟只承认有462名军人和114名警察部队人员在空袭中死亡(战后核查结果表明,南军的实际损失与北约公布的数字相差很大)。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击落了包括美国人自诩“击不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在内的61架北约飞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30架、直升机7架、巡航导弹238枚。

以美国为首的、拥有19个成员国的全球最大军事集团,经过78天的狂轰滥炸,使用了包括B——1B和B——2战略轰炸机在内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付出了约130亿美元的高额战费,竟不能使一个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屈服,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丢尽了脸面。

北约绕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大打出手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北约在5月7日出动B-2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用5枚导弹对我驻南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员受伤、馆舍严重毁坏。北约的这一野蛮暴行遭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谴责,北约在外交上越来越孤立。迫于压力,北约不得不重新回到联合国的渠道和政治解决的道路上来,6月10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表决之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开始从科索沃撤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宣布暂停对南的空袭。至此,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结束。6月20日,北约正式宣布结束对南轰炸。

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和单极化的斗争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诉诸武力,越来越可能成为美国建立单极格局的主要手段,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频出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最主要的任务。

战争收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最终软化了立场,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由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6月3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议会通过了接受上述协议的决议。6月9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表和塞尔维亚代表在马其顿签署了关于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的具体安排协议,南联盟军队随即开始撤离科索沃。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中国)弃权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历时两个半月的科索沃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教训

事件教训

由美国一手操纵的科索沃独立事件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中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解体以科索沃始,看来也要以科索沃终了。塞尔维亚的领导当然坚决反对,可是却说绝对不使用武力来保卫领土的完整,而且还要努力争取加入欧盟,其实正是欧盟伙同美国制造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并支持科索沃独立,以使解体干净、彻底;如果塞尔维亚不交出科索沃,欧盟是绝对不会接受它的。如此不战不和的矛盾的政策,使同情塞尔维亚的国家也无能为力。

塞尔维亚不战不和政策使我再次想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当时英法联军以“亚罗船事件”为藉口发动了对广州市的进攻,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叶名琛采取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十二字方针“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透露出这位天下第一糊涂无能的封疆大吏的无策和无奈。事实上,叶名琛确实是彻底的实行了他的诺言,叶名琛没有统率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也没有与敌人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然而,叶名琛却解除了广州的城防,卸下了炮台的大炮,眼睁睁地看着英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广州;叶名琛没有因不尽守土之责自裁以谢国人和朝庭,也没有变节投敌丧尽天良,更没有为保命落荒而逃,而是正襟危坐在总督衙门束手就缚,被英法联军捕获;押到印度,受尽屈辱,魂断异乡。战争的最后发展则是以科尔沁区亲王僧格林沁所率八旗禁军逡行畏战,进退失据,终于在北京朝阳门东的八里桥一触即溃(并非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导演编造的那样英勇奋战),致使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让中国的国耻永远定格在“大水法”的废墟上。读遍自一八四零年以来的一百多年的中国的血泪史,有的只是悲愤,惟叶名琛的这十二个字,却使我感到异样,既滑稽而又悲凉,心中就似有一把无名的业火,却遭冷雨,不得尽燃,欲哭无泪,睚眦欲裂,苍天在上,这是一种怎样的嘲讽啊!使人没有想到的是,今天竟然看到了这十二个字的南斯拉夫版。

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的不战不和政策毕竟不是个法啊!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完全没有“可操作性”,结果只能是任由事态自由发展,默认强者强加的既成事实。于是,据中新网3月8日电:“综合消息,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8日宣布辞职,并且要求解散议会,在五月举行议会选举。科什图尼察称,塞尔维亚政府内部已经无法在科索沃这一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问题上采取一致的政策。”科什图尼察不想做叶名琛,面对民族的灾难他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十个字还给了总统,留给了后任,科什图尼察自己则反叶名琛的“不走”方针。落荒而“走”了。

为其如此,始而高调反对的俄罗斯也只好降调,改作它图。据新华网莫斯科3月8日电(记者刘洋):“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8日在会见来访的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后说,俄罗斯有可能同意科索沃独立,但前提是有关做法必须符合国际法。”其实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俄罗斯再强硬,塞尔维亚自己不能站起来,也是白搭,其实这也是中国只能表示“高度关注”的原因。

对于科索沃事件,在我们国内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大观点,一说是,科索沃事件直接鼓舞了“台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另一说,台湾与科索沃,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科索沃事件对于中国没有影响。在这两大观点的争论中,谈得最多的就是国际法的破坏问题,以及国际法与“法理台独”的关系。对于所谓国际法,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综观整个近现代史,国际法之类的东西从来就没有真正“神圣”过,它只是列强们用来约束弱小国家的,或者是在特定的时期列强们为了维持它们之间的强盗平衡的一块抹桌布。在列强处理与弱小国家的关系时,根本就找不到他们曾经认真遵守国际法的过的例子。最新的证据就是美国并未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就悍然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就在前天美国自己也承认,伊拉克既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与恐怖组织毫无关系,从而彻底否定了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但是,美国既未向伊拉克人民道歉,也没有给全世界一个起码的交待,同时也并不打算因为理由不成立而撤出伊拉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多少也算一个战胜国,可是列强却剥夺了中国对山东省的主权,甚至还将胶州湾割让给日本,让中国人领教了所谓“公理战胜”虚伪,国际法的苍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这次可是货真价实的战胜国了,而且还是东方战场的主力,可是我们这个战胜国却在庆祝胜利的凯歌声中被割去了蒙古国,这真是对国际法最大的嘲弄。与此相反,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打退的却是“联合国军”,列强们这次颠倒是非大谈起什么“国际法”来了,然而最终却不得不与中国言和。在一九七二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候,美国既不愿意承认当年绑架联合国颠倒黑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歪理,又要联合中国抗衡苏联的争霸,所以连提都没提中国与“联合国军”的“停战协定”,假装没有看到这件事在逻辑上的混乱,美国带头,西方紧跟,一起眯上了眼睛,假装这件事似乎根本不存在一样。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祖国已经有了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核牙齿”,有了一支令列强望而生畏的人民军队;有了绝不再受欺凌的实力和决心,所以,列强不得不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中国打交道了,强词夺理对中国已经没有丝毫作用了。

因此当此多事之秋,如果我们趴下了,再次沉睡,那么,没有科索沃事件,“台独”及其后台的罪恶图谋也会得逞。要知道,为了吃掉小羊,狼什么样的藉口都会发明出来的;叶名琛十二字的悲剧就会重演。

当我们仍然如《歌唱祖国》唱的那样“象初升的太阳,挺立在东方”,那么科索沃事件的影响再大,其奈我何!

科索沃宣布独立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独立。

科索沃独立虽然在国际社会的预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惊爆眼球。因为科索沃的独立打破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所形成的由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合托管(由联合国特派团管理,北约领导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提供安全保障)的脆弱平衡,使巴尔干半岛再次成为欧、美、俄各方势力拉锯角力的热点,不于激活了这个休眠多年的欧洲火药桶。

科索沃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留下的政治畸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以武装打击逼迫前南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的结果。科索沃战争也击碎了俄罗斯以拥抱资本主义回到欧洲大家庭的梦想。所以,科索沃战争表面看去是美欧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塞尔维亚的直面交锋,实际上是北约对俄威慑性地杀鸡儆猴。科索沃战争之后,俄罗斯面临着北约东扩、欧洲TM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erritorial 导弹 Defense)、颜色革命等连番挑战,逼迫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直接同美欧摊牌。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造成了俄罗斯和美欧的尖锐对立,一个分裂的欧洲和危险的欧洲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一方面,美欧对决使欧洲内部的民族宗教矛盾明朗化。一般认为,白种人的欧洲同属于基督教文明。其实不然,俄罗斯之所以和塞尔维亚站在一起,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共属于斯拉夫民族,科索沃是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摇篮。因而两国同仇敌忾地坚守科索沃底线有文化和民族情感在内。另一方面,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同属于东正教。前南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属于天主教克罗地亚就受到罗马教廷的支持。而在科索沃独立的过程中,同属于东正教的塞浦路斯希腊也表达反对之意。因此,科索沃独立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逐渐发酵,欧盟内部也出现了民族、宗教冲突的苗头。这给致力于欧盟全面整合的欧洲人敲响了警钟。更重要的是,由于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调整了全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和美欧展开了直面交接的政策,美俄开始惊呼“美苏冷战”重来。由于俄罗斯能源对欧洲的战略制约作用,欧盟对俄罗斯处于又惊又怕的矛盾心态中。为了化解俄罗斯的忧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考虑让俄罗斯加入TMD的计划。总之,俄罗斯的国力和1999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此外,俄罗斯反对科索沃独立的现实因素还包括,眼下美国正酝酿同属斯拉夫民族乌克兰加入欧盟,而乌克兰则是俄罗斯文化的发祥地。因此,俄罗斯支持塞尔维亚,其实也是对本国命运的惺惺相惜。

科索沃独立其实也激活了美欧之间的矛盾。虽然美欧都支持科索沃独立,但在独立进程和方式上却存在不同。美国主张急独,认为“关于时间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布什总统语)。欧洲则希望同时吸收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加入欧盟的方式温和解决科索沃独立问题。这一矛盾其实在科索沃战争之后就有所体现。一方面惊惧于美国军事力量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导控制,欧洲开始警醒建立独立防卫力量的重要性。在科索沃战争的当年12月份,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就作出了推动欧洲独立防务建设决定。欧盟计划组建一支5万至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以使欧盟有能力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控制、维和以及救援行动。法国前国防部长就认为,科索沃战争是“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另一方面,厌倦战争的欧洲人不愿意在欧洲本土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对抗。尤其美国在欧洲做出部署导弹防御计划(TMD)的决定之后,欧洲各国尤其北欧国家对于深陷美欧美苏冷战式对抗颇为不满。现在的问题是,欧盟的算盘落空,如亲西方的塔迪奇(Boris Tadic)当选塞尔维亚总统后,虽然对加入欧盟充满期待,但是对于科索沃独立却表达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不仅反对科索沃独立还将降低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的外交关系。联想到此前和俄罗斯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以及俄罗斯警告乌克兰亲欧将其视作导弹打击目标的信息,俄罗斯不惜和欧盟死掐对决的态势已经形成。因此,科索沃独立,将会造成俄欧相争,美国得利的尴尬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隐形的美欧矛盾可能就会大白于天下。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www.people.com.cn.2022-06-10

清明祭英烈 我国驻外使馆人员深切缅怀烈士.m.toutiao.com.2022-06-13

武契奇:西方如今大谈乌克兰领土完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却不说.m.toutiao.com.2022-06-10

科索沃“火药桶”逼近燃点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www.chinanews.com.202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