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肇西
张肇西,1940年7月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籍贯河北唐山市。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副主编。
1958年,张肇西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63年,大学毕业后,张肇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朱洪元先生。跟随朱洪元先生的这段科研经历,为张肇西的粒子物理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78年10月,张肇西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美国TEVATRON的实验中发现了Bc介子推,张肇西院士的理论预言得到验证,成为当时轰动粒子物理学界的重要突破。
1991年,张肇西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张肇西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2011年,张肇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0年7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63年,大学毕业后,张肇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朱洪元先生。跟随朱洪元先生的这段科研经历,为张肇西的粒子物理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8年,美国TEVATRON的实验中发现了Bc介子推,张肇西院士的理论预言得到验证,成为当时轰动粒子物理学界的重要突破。
2018年6月,兰州大学在科学馆贵宾室举行了兼聘院士聘任签约仪式,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张肇西研究员为兰州大学兼聘院士。2022年7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上,党龄43年的张肇西回顾求学历程、研究方法体会。
2011年,张肇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论文与著作
学术论著
张肇西院士是著名的粒子物理学家,以Bc介子的研究闻名于世界。在粒子物理领域做过许多著名的原创性工作,发表了SCI收录的高水平文章150余篇。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
科研成果
1980年,基于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独立发表的关于J/y粒子强产生的研究论文原创性地提出了直接强产生J/y粒子的‘色单态机制’,成为该机制的代表性论文至今常被引用。
1992年,理论上正确地计算了b夸克到Bc介子推的碎裂函数、强产生Bc介子基态和激发态的横动量分布和总截面,和Bc介子的主要衰变道的宽度及Bc介子的寿命等,明确预言了实验发现Bc介子的途径和可能性。
1998年,美国的TEVATRON实验率先如理论预言发现了Bc介子。近来所主导撰写并及时升级的蒙特卡洛强产生“双重味”粒子的理论产生子BCVEGPY和GENXICC,对实验研究这些粒子十分有用,现已被多个实验组采用等。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张肇西强调,学生应明确方向,但不必过于僵化。他提醒青年人要时刻准备抓住身边的好机会,因为人生中能属于自己的机会和发现并不多,不应轻易错过。他还建议,每个人都应首先夯实基础,因为创新并非神秘之事。作为科学工作者,追求创新至关重要。但真正要实现创新,关键在于坚实的基础。有了稳固的基础,在科研创新中,每一步的结果只有100分和0分两种可能,没有中间地带。张肇西还指出,科学态度是极其重要的品质,它与创新密切相关。他强调,实事求是是科学态度的核心,对于不懂或不会的问题,不能糊弄或造假,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五十年专注粒子物理的理论研究,让张肇西院士对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探索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要想在科学探索奖中有所发现,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有创新的勇气。(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评)
个人生活
张肇西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张文佑先生,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学说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参考资料
张肇西.博雅人物网.2023-12-24
《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正副主编第三次扩大会在上海召开.科学网.2023-12-31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编委会现任成员.《中国科学》杂志社网站.2023-12-31
【今日科协-科学人物】张肇西院士: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理论物理创新不止.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23-12-24
【建党百年】百年初心——老党员故事 为理论物理创新不止.微信公众平台.2023-12-30
预告:张肇西院士谈“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的成就”.杭州师范大学.2023-12-25
【今日科协-科学人物】张肇西院士: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理论物理创新不止.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23-12-24
兰州大学举行张肇西院士聘任仪式.兰州大学新闻网.2023-12-25
“国家需求就是我们的科研选题”.科学网.2023-12-25
张肇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23-12-25
张肇西、赵理曾夫妇来校访问.河南大学新闻网.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