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扁头哈那鲨

扁头哈那鲨

扁头哈那鲨(学名:Notorynchus cepedianus)是六鳃鲨科哈那鲨属的动物。雄性体长150至180厘米,雌性体长192至208厘米。身体为长梭形,头部宽扁,吻宽圆,眼长圆形,无瞬膜。上下颌牙侧扁;上颌无正中牙,每侧有6个牙,细长外斜;下颌有1个正中牙,每侧也有6个牙,宽扁呈梳状。头侧有鳃孔7个,后2个较小。背鳍1个,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尾鳍长,上尾叶窄,下尾叶宽。体为灰褐色,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腹鳍和臀鳍浅褐色。

活动跟潮汐周期有关,游泳迟缓,性情凶猛,会成群猎食,伏击猎物,捕食鲨鱼、、海豚、海豹、硬骨鱼纲和哺乳动物的腐肉。分布范围广,全球大部分温带沿海海域都有出现,中原地区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一带。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数据缺乏(DD)

简介

六鳃鲨目哈那鲨属的一种。成鱼体长2~3米。鳃孔7个,头宽扁,吻广圆。眼侧位。喷水孔细小。口宽大,弧形。上颌无正中牙,每侧6牙,细长外斜,外缘具1~3小齿头;下颌具1正中牙,每侧6牙,宽扁梳状,具5~6齿头,第三齿头最大,其余较小。背鳍1个,后位;尾鳍长,尾椎轴低平;臀鳍小;腹鳍约与背鳍等大;胸鳍较大,后缘微凹,外角钝尖。体灰褐色,具不规则暗色斑点。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西北部各海区。栖息近海底层,游泳缓慢,性凶猛,主食中、小型鱼类及甲壳亚门卵胎生。在黄海产量较大,为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皮可制革,肉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扁头哈那鲨是六鳃鲨科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象它的大多数喜欢栖息在深水的近亲,扁头哈那鲨更愿意生活在沿海的浅水中。它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食腐动物,不加区别地进食各种各样的东西,从腐肉到其它的鲨鱼和海豹,并且对游泳者和潜水员有攻击行为。

所有的六鳃鲨目鲨鱼都有六对或七对鳃裂,这可以将它们同只有五对鳃裂的其它大多数的鲨鱼区别开来。因为对深水鱼类知之甚少,因此对哪些鲨鱼属于这一科有一些争议。例如,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乐是灰六鳃鲨目的一员,但现在许多研究人员将其单独归为一目。

形态特征

雄性成鱼长150至180厘米,最长可达226厘米,雌性成鱼长192至208厘米,最长约290厘米,曾记录有达4.6米。体延长,前部较粗大,后部细狭。头宽扁,尾狭长。吻中长,前缘广圆。眼椭圆形,无瞬膜,距吻端较距第一鳃孔为近,眼间隔宽阔。鼻孔中大,下侧位,距吻端较距眼为近,前鼻瓣后部钝圆形突出。口宽大,广弧形;下唇褶发达,褶沟后延,几达喷水孔垂直线下方。上下颌齿侧扁;上颌无正中齿,每侧6至8齿,齿的内侧具大齿头1个,向后弯斜,外缘具小齿头1至3个;下颌正中齿1,其中央无齿头,两侧各具小齿头3个;下领每侧6齿,呈梳状,具5至6齿头,都向后斜,第一齿头细小,第二齿头最大,其余较小。喷水孔小,圆形,上侧位,距第一鳃孔比距眼为近。鳃孔每侧7个,故又称"七鳃鲨",宽大,下部伸达腹面,向后递小,最后一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背鳍1个,后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端相对,后角尖突。尾鳍甚长,尾椎轴低平,呈长切刀形;上叶不发达,下叶前部突出,中部低而延长,后部短而突出,中部与后部间有1缺刻;尾端钝尖。臀鳍小于背鳍,起点稍前于背鳍基底后端。腹鳍约与背鳍等大。胸鳍较大,后缘微凹,外角和里角钝尖。体灰褐色,散布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腹鳍和臀鳍浅褐色。

产地产季

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西北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每年夏秋两季生产,在山东省石岛外海捕获较多。

毒性分析

扁头哈那鲨的肝内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外,还含有一些毒素,如鱼油毒素、麻痹毒素、肌肉痉挛毒素等。人一次进食鱼肝47克左右即可引起中毒。

主要价值

皮可制革,肉质佳,鳕鱼肝油入药。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数据缺乏(DD)。

种群现状

扁头哈那鲨虽然分布范围广泛,且没有进行过度的商业开发,但其生活区域处在重度捕捞的温带水域,暴露于近海渔业密集的范围内。旧金山波斯湾的种群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消失,但其他区域由于缺乏相关渔业数据,因此无法确定全球范围内的种群情况。在南非,有一个该物种的海洋保护区,但就全球而言,没有针对该物种的渔业管理或保护。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并无亚种分化。

繁殖方式

卵胎生雌性扁头哈那鲨的产卵频率每年有一个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孕期为12个月,每两年生育一次。在怀孕期后,大约在春季和初夏,会迁移至浅湾产仔,每次产仔约82至95只。出生时,幼鲨长约40至45厘米。出生后,成年扁头哈那鲨不进行照料,幼鲨会独立生活在沿海的浅海湾区,直到成熟后迁移到海洋环境。雄性个体4.3至5年达到性成熟,而雌性个体则需要11至21年。

分布范围

扁头哈那鲨分布范围广,除北大西洋和地中海以外,全球大部分温带沿海海域都有出现。西南大西洋区域主要集中在巴西南部、乌拉圭阿根廷北部;东南大西洋和印度洋区域主要集中在纳米比亚南非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西太平洋区域主要集中在日本南部、朝鲜、中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太平洋区域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和北部,墨西哥湾秘鲁智利中部。从经纬度来说,它们分布在北纬56度至南纬55度,西经131度至177度的地区内。中原地区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一带。

生活习性

扁头哈那鲨是底栖大型鲨,活动跟潮汐周期有关,涨潮时会移动到浅水湾地区,并随着潮汐下降向更深的近海海域移动。该物种游泳迟缓,性情凶猛,食腐动物,不加区别地进食各种各样的东西,从腐肉到其它的鲨鱼和海豹,并且对游泳者和潜水员有攻击行为。会成群猎食,伏击猎物,捕食的猎物包括鲨鱼、鳐、海豚、海豹、硬骨鱼纲和哺乳动物的腐肉,完全是机会主义的捕食者。

栖息环境

扁头哈那鲨为近海底层栖鱼类,根据大小,会生活在不同的深度范围内,大型扁头哈那鲨喜欢生活在近海深达570米的深海水域,而较小的个体则喜欢居住在深度小于1米的浅海沿岸水域,常见于岸边和河口附近的浅海湾。一般来说,扁头哈那鲨生活在海床附近的岩石底部,也会出现在沙质和淤泥质的基底上。

参考资料

Notorynchus cepedianus .COL.2024-07-30

物种详细信息-Notorynchus cepedianus.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30

Notorynchus cepedianus.Fish Base.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