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导入
基因导入是指将已知基因转移到真核生物中,并使其在基因组中稳定表达的技术。这是改变物种遗传性状的基本手段之一。基因导入通常先将目标细胞克隆化,然后使用显微操作将特定基因注入受体生物的受精卵原核生物中,随后将受精卵植入生殖管道,发育成的个体既能表达注入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也能将该基因传递给后代。
应用实例
基因导入的成功案例包括“超级小鼠”的培育。这些小鼠生长迅速,74天时的体重几乎达到同窝正常小鼠的两倍。这项成就不仅为遗传工程和研究遗传性疾病(如巨人症)提供了模型,还为促进经济动物快速生长开辟了新路径。
实现方法
物理方法
DNA直接注射法
这是一种简单的基因导入方法,尽管注入量有限,接触的肿瘤细胞数量也较少,因此肿瘤细胞转化率较低。通常通过肿瘤局部多点注射给药来提高转化率。
颗粒轰击技术
这种方法涉及将目的基因包裹在金属颗粒中,然后利用高压发射装置加速金属颗粒进入细胞,从而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转化率。
化学方法
脂质体载体
脂质体载体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毒性低、无免疫原性等特点,适合于注射方式进行器官特异性转移,并具有一定的转移效率。除了病毒载体转移方法,脂质体载体也是体内基因转移的有价值选择。常用于体外转化细胞,或通过瘤组织内注射进行体内转化,并已有少量临床应用报道。常用的脂质体产品为Lipofectin,它可以自发地与脱氧核糖核酸形成配位化合物,保护外源DNA免受核酸酶降解,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无毒、无免疫原性、重复性、对基因片段大小无限制且转染操作方便等优点。由于可以直接与细胞膜融合,能有效避免溶酶体破坏,因此转染效率较高。然而,脂质体的靶向性有限。Nishikawa等人通过尾静脉注射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DNA-脂质体复合物,发现在肺、肝、脾等多个器官组织中有荧光素酶基因及其产物的持续表达,超过三个月。常规脂质体容易被网状内皮系统(RES)细胞摄取,在巨噬细胞本身就是靶细胞的位置,RES的这种亲和力是有益的。Hasegawa等人使用日本血凝病毒(hemagglutinating 病毒 of Japan,HVJ)脂质体作为载体,使用HSV-tk/Gcv系统治疗肝癌,发现在体外试验中,当Gcv浓度为100μg/mL时,几乎所有肿瘤都被杀死,即使转导率为20%,也有三分之一的肿瘤被消灭。重复使用效果更好,皮下注射未观察到明显炎症反应。
受体介导法
这种方法利用肝细胞表面丰富的转移因子和糖蛋白受体,人工合成多聚阳离子氨基酸,然后连接转移因子(或糖蛋白)和目的基因,形成配位化合物,通过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实现目的基因的转移。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但由于受体介导的内吞小泡会被转运至溶酶体,易被溶酶体降解,导致目的基因表达时间短,表达效率低。可以通过使用氯喹抑制溶酶体酶或腺病毒科与内吞小泡融合来破坏它们,释放外源脱氧核糖核酸,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生物学方法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Rv)
逆转录病毒构建简单,能够容纳的最大外源基因容量可达8kb,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而不产生病毒蛋白表达。但它只能感染分裂期细胞,体外制备滴度较低,且随机整合可能导致“插入性突变”。
腺病毒(adenovirus,Adv)
腺病毒是近年来肝细胞肝癌基因治疗中最常见的病毒载体之一。体外制备滴度较大,能够容纳的最大外源基因容量可达35kb,不会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因此避免了插入突变的风险,能够感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但是,易引发宿主免疫反应,导致转染效率下降,大剂量静脉给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脏炎症反应,因此全身给药受到限制。Nagao等人发现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科后,目的基因能够有效表达,但表达时间短暂,重复注射后表达效率降低,并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病毒,HSV)对非分裂细胞具有天然亲和力,能够容纳的最大外源基因容量可达30kb,体外制备滴度接近腺病毒。但在构建过程中难以去除与裂解细胞相关的基因,因此对细胞毒性较大。
腺相关病毒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对人体无致病性,能够感染非分裂S相细胞,还能将基因转入非周期(noncyling)肿瘤细胞。AAV是一种缺陷前病毒,可用于携带外源性重组基因组,已应用于肝和肝癌细胞的治疗基因转移。
其他病毒
痘苗病毒(vaccinia 病毒)能够在细胞内部独立复制和转录,并能以强效方式表达多种肿瘤抗原。杆状病毒(bacul virus)能够感染肝细胞和肝肿瘤细胞,并能增强肝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
参考资料
基因导入的方法.X技术.2024-10-24
第四篇基因导入.道客巴巴.2024-10-24
基因导入的生物学法.分析测试百科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