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硒化锡

硒化锡

该物质为灰色正交晶系晶体,具半导体性。密度为6.18(g/mL,25/4℃),熔点为861摄氏度,且不溶于水,但溶于硝酸和王水中。该物质对水中有机化合物有剧毒和危害。在常规的制法中,加热温度要高于化合物的熔点,达到900~950℃,才能制得高纯SnSe。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化锡

英文别名:Stannous selenide; selenide; Tin selenide (SnSe); selenoxostannane; selenoxo-lambda~2~-stannane

EINECS号:215-257-6

分子量:197.67

钢灰色晶体物质,菱形晶结构。密度6.18g/cm。熔点861℃。真空中于650~700℃挥发,可溶于碱金属硫化物硒化物中,易溶于硝酸和王水中。

由硒和锡直接反应或锡盐和硒化氢作用制取。

为半导体材料。

计算化学数据

1.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共价键单元数量:1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性质与稳定性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不溶于水,溶于王水

贮存方法

保持贮藏器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确保工作间有良好的通风或排气装置。

合成方法

分别称取化学计量的高纯硒和锡,放入一洁净的石英安中,在高真空(约10-5Pa)下密封。将安瓿放在冷的熔炉中,慢慢升温(约50℃/h),当达到490℃停止升温,加热72h。关闭熔炉,安瓿慢慢冷却(近10h)至室温,得到高纯SnSe。

在常规的制法中,加热温度要高于化合物的熔点,达到900~950℃,才能制得高纯SnSe。

SnSe还可由SnS和ZnSe或CdSe在高温下复分解反应制得;将HSe气通入SnCl的酸性水溶液中也可析出深棕色SnSe沉淀。

安全信息

符号:ghs06GHS08GHS09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301 + H331; H373; H410

警示性声明:P260; P304 + P340 + P312; P403 + P233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6.1(b)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3288

研究进展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催化与原位表征研究组(503组)李灿院士、张文华研究员领导的小组在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硒化锡(SnSe)的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硒化锡是一种重要的IV-VI族半导体,其体相材料的间接带隙为0.90 eV,直接带隙为1.30 eV,可以吸收太阳光谱的绝大部分;作为一种含量丰富、环境友好且化学稳定的半导体材料,硒化锡是新型太阳能电池潜在候选材料之一,因此其纳米材料的合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工作利用溶液化学的优势,采用晶种诱导的方法首次生长了直径约20nm的SnSe单晶纳米线,长度从数百纳米到数十微米可调。光谱表征表明,硒化锡单晶纳米线显示明显的量子限域效应:其间接和直接带隙分别达到1.12 eV和1.55 eV, 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材料Si和CdTe的隙非常接近,显示出该材料在发展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潜力。

同时,研究小组还与中科院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的刘星元研究员合作,组装了基于P3HT和SnSe纳米线的杂化太阳能电池,初步考察了硒化锡单晶纳米线的光电性能。

目前,该制备方法已经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该项研究成果以通讯的形式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吸入会中毒。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 类别 3

急性吸入毒性 类别 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反复接触 类别 2

危害水生环境 ——急性危险 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 ——长期危险 类别 1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31 吸入会中毒。

H373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 水或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 用。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30 漱口。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舒适体位。

P311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 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吸入会中毒。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