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水库
二龙山水库位于四平市东辽河上游,是以防洪、城市供水、灌溉为主,兼防涝、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3799平方公里,最大库容17.92亿立方米。设计防洪保护面积180万亩,年灌溉供水32200万立方米;鱼水面14.1万亩;每年向市区供水4000万吨;年发电1600万千瓦时。
二龙山水库是东辽河防洪减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不仅是四平地区及下游流域430万人口的工业、农业生产及生活的最重要水源,在水利、能源、养殖和旅游等多方面存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是该地区国民经济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生活的生命线,二龙山水库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四平市60万人口及下游23个乡镇43万人口的饮用水的安全,起到保证社会稳定和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奔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水库概况
又名二龙湖,是东辽河上以防洪、城市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坝址在梨树县石岭镇二龙山村境内,西距四平城区45千米,库区跨四平市石岭镇、公主岭市龙山乡和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水库已成为东辽河防洪骨干工程,保护下游梨树、公主岭、双辽市3个县(市)23个乡镇43万人、12万公顷耕地及京哈铁路、平齐铁路和长平高速公路防洪安全。
水库地处东辽河中游,坝址以上为低山丘陵区,水系发育,主要支流有灯杆河、渭津河、大梨树河等。水库所在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湿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多年平均气温6摄氏度左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77.9毫米。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79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每秒。
水库始建于1943年日伪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续建完工,于1950年投入运行。当时水库主要功能为东辽河灌区水源工程,其防洪标准仅相当于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经过10年的运用,发现水库的功能满足不了防灾减灾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1960年水库进行了工程扩建,将原土坝、混凝土溢流坝加高培厚,并增设了输水隧洞,于1966年竣工。1972—1976年,水库续建了电站,1998年又进行了增容改造,2001-2004年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挡水土坝、混凝土溢流坝、引水隧洞和电站。主坝为16断面黏土心墙坝,坝长419米,坝顶宽6米,最大坝高32.16米;副坝为均质坝,坝长99米,坝顶宽6米,最大坝高11.06米。溢洪道是混凝土重力式滚水坝,全长100米,坝高28米,最大泄洪流量1243立方米每秒。引水隧洞全长333米,直径5.5米,最大过流量293立方米每秒。电站为坝后式厂房,设4台水轮发电机,结合灌溉用水季节性发电,总装机容量8360千瓦。
水库周围山脉早年树木茂盛繁密,曾是清代皇室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后来水库上游流域内的树木遭到破坏,毁林开荒现象严重,形成荒山秃岭,荒山荒地约17.1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当地人们对库区及上游进行了治理,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昔日的荒山荒地已变成绿洲。
水库污染情况
二龙山水库污染源为三个方面,即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⑴点源污染主要是水库上游城镇如辽源市、东辽县白泉镇、小孤山镇等工业企业及生活废水排入水库。⑵面源污染主要是库区周边农民耕种农作物施洒的农药、化肥和放牧的排泄物被水土流失带入水库。⑶内源污染是水库淤积底泥释放的有害物质。二龙山水库由于建库时间长、受点源、面源污染的影响,加之水土流失大量染污物随水流入水库,形成内源污染。水库污染最严重时(2004年)水质为劣V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