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邮票杂志
《新光邮票杂志》是一部由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1985年10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张包子俊等。
图书信息
书名:《新光邮票杂志》文献选编
作者:张包子俊等编
其他作者:
ISBN号:
价格: 260.00元
发行地:北京市
出版社:中国集邮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5.10
页数:187页
开本:19cm
装帧形式:
简介
1938年3月19日张包子俊在上海福州路一家春西菜社召集会员聚餐,为在上海酝酿恢复会务的标志3月拍卖部在上海恢复活动
1939年4月会刊第7卷第1期在上海恢复出版,刊名《新光》,第2期起改名《新光邮票杂志》,为24开书本式月刊,本卷共8期7册,第2期起张赓伯主编5月20日在一家春西菜社举行扩大聚餐会,作会务报告,为正式召开会员大会的预演5月31日为救济难胞,承办古今柬帖展览会的邮票展览,首次公开展出解放区邮票(至6月9日)5月取消分和通讯处名义,在原址及福州市、成都市、汉口、西安市、美洲、南洋等11个地方设代理处7月8日在孙君毅寓所召开邮学座谈会7月25日在陈复祥寓所召开年度会员大会,会后举行邮票拍卖等集邮活动8月27日理事会推举张包子俊为会长,张承惠为理事长。设立总务、出版、拍卖、审查、交际各部及监察会10月24日设立基金保管委员会会员数为422人
张包子俊简介
张包子俊(1902-1994)中国集邮家、集邮活动家、邮商。原籍歙县,安居杭州市,毕业于浙江法政专科学校。1925年冬,在杭州发起筹组新光邮票会。1928-1945年先后任该会副会
长、会长、主席理事,并数度担任该会会刊主编。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包子俊为维持新光邮票会的组织活动,1938年2月将该会从杭州迁至上海市,从而保证了该会的继续发展,成为40年代有重要影响的集邮社团之一。张包子俊9岁开始集邮。中国邮票是他收集研究的重点,发表的主要文章有《光复纪念票样票谈》、《新疆邮传志》、《集邮不必信从变体》、《国宝之选择》等。抗战期间,大量藏品被日寇烧毁。 1982年,发起成立杭州集邮协会,被推选为会长。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后,连任副会长,同时担任浙江省集邮协会名誉会长。其组编的《“文革”邮资封片》邮集,在1983年中华全国邮展中获荣誉奖。1985年,率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代表团访问印度。1990年主持编辑出版《新光邮刊荟萃》。1994年6月13日19点50 分,中华邮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为中国集邮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张包子俊在杭州逝世。张包子俊先生是我国1925年冬在杭州市成立的“新光邮票研究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生前曾任全国集邮联副会长,我认识张包子俊先生,那还是20多年前的往事。张包子俊晚年为推动中国集邮活动的发展,不顾高龄,经常奔走在工矿、机关、学校、渔港、乡村的集邮组织中,为集邮爱好者进行集邮讲学活动。他十分关心青少年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并多次参加他们举办的集邮活动。1933年12月,在重病中将其珍藏的部分邮票委托家人捐献给浙江省集邮协会。
评价
1982年,我在县城百货公司华侨专柜工作,我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归国侨民和侨属提供紧俏商品的供应。那时候商品紧缺,像名烟、名酒、名牌自行车等都要凭外汇券、侨汇券购买,不象发革开放后的今天这么应有尽有,我们的货源都是江苏驻沪办事处提供。因此我经常去上海市出差进货。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每逢去上海,我都抽空到上海邮市或邮局看一看。有次出差的时候,这天,上海南京路一家邮局内,人员涌动,我迎面遇到一位老人问邮局营业员有没有猴年生肖邮票卖,营业员告诉他:“已经脱售了。”这位老人面容祥和,听到营业员说生肖猴票已脱销的话后,面露难色,我想老人也集邮,就对他讲:“您老也集邮?”他告诉我是受朋友之托来帮助购买的。这时,和老人起来的中年人对我介绍道:“他是张包子俊先生,是一位老集邮家。朋友委托他购买T46猴年生肖方连票,他不好拒绝,只好到邮局来看一看。”我听后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集邮家,按理说他应该到哪里都有熟人,能买到紧俏邮品才对呀,为什么却没买到呢?我想他一定是个正直之人,不愿走“后门”,才到市场上寻找的!了解到他的高尚品质,我很感动。随即,我从包里取出自已的集邮册,里面是我从家里带出来准备送给上海市的一位亲友的T46生肖四方连。我用央子夹出来递到张包老先生的手中说:“送给您。”张包老先生再三推让,坚决不收。我再三递让,他终于收下了,并递给我钱,我又坚决不收,他这才住手。就这样,我们成了集邮的忘年交。张包子俊先生曾寄给我一枚普通邮资片(见图),该片是“上海市虹口区职工邮协”、“上海市职工邮协封片戳研究会”为纪念集邮家王松麟先生逝世一周年在1991年9月13日制作,从该片中完全可以看出张包子俊老先生对老朋友的怀念。该片由张包老在1991年9月18日从上海市加贴“上海民居”、面值20分票邮寄给我。我们探讨的邮票发行问题,他在该片中回信中谈及了。通过该片,我们可以印证到当前邮票市场的状况,现在回头看一下真是回味无穷。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审美要求和情趣也大不相同。现在有人说我当年把“猴票”四方连送给张包老是呆子行为,我就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邮品早晚是别人的,只有邮识是自己的”。集邮不就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加友谊的桥梁吗?
我在生活中也遇到过很多苦恼,但我通过欣赏我所收集的邮票和邮资封片戳以及阅读集邮报刊,也找到了很多乐趣,减少了烦恼。邮友之间的交往,使我的朋友遍天下,我们国家的集邮事业也得到了大发展。集邮不分年龄老少,不分职位高低,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催化剂。
新光邮票研究会
新光邮票研究会,简称“新光邮票会”。1925年冬,由张包子俊、凌能夏、李弗如、郑汝纯等青年集邮者在杭州市发起,1926年初正式成立。新光邮票会是旧中国民间自组三大集邮团体之一,延续时间、规模及活动内容均居首位。秉持“广集同志,共研邮识,引导初进,籍倡斯风,俾收功错之益,不涉营利之途”的建会宗旨,新光邮票会创办伊始主要负责人张包子俊等即意识到出版会刊等集邮文献的重要性,1926年1月16日便出版了第一份会刊《邮票新声》(图1)。初不过区区4页,历经《新光月刊》、《新光特刊》、《新光邮票钱币杂志》、
《新光邮票杂志》、《新光邮票杂志副刊》、《新光年刊》、《新光会刊》和《新光邮票杂志》名称迭更,绵延相继25年,卷浩繁,版型有32开、24开和16开本散页、报纸、杂志、书本等多种,至1948年8月30日第15卷第4期停刊。新光邮票会会刊共出版15卷及年刊、丛书各1册(一说“16卷及丛书2册”),400余万字,内容涉及华邮研究的各个领域,创下《集邮》杂志之前中国集邮有限公司刊物持续出版、期数、篇幅的记录。另有1949年2月13日、1951年1月《杭州新光集邮会会刊》共2期,堪为遗韵。集邮名宿张包子俊、张赓伯、陈志川、笑炉等相继主持过新光邮票会会刊编务,不仅使会刊装帧渐达相当高的水准(图2-9),而且刊载的不少集邮著述和研究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935年5月,新光会刊成为中国集邮刊物的杰出代表参加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万国邮学刊物展览,荣获奖状,此后加入万国邮学刊物联盟。作为会刊副产品,新光邮票会1931年还出版了一册《中国邮戳纪略》,由谢鄂常和张包子俊合编,对中国早期各种普通、纪念、军邮、火车、轮船、挂号等邮政戳记以及较为少见的怠工邮戳、俘虏邮戳等均有翔实论述。这是第一部介绍和研究我国邮戳的专著(图10)。岁月荏苒,历经80年风雨,新光邮会早已星散,会刊包含的中国早期集邮史料却不仅在“惠以邮票,不如惠以邮识”的集邮界传承,其本身也成为书刊收藏者追逐的对象,身价日增。时局动荡、发行面有限,致新光邮票研究会会刊如创始人张包子俊处亦没有全套保存下来。中国台湾的集邮者率先意识到“新光”邮刊的珍稀价值。1983年4月,汇集海内外7位集邮家收藏的《新光邮票会会刊》全套影印4辑终于面世。以此种方式让老书刊“重生”,恐怕是集邮界独有的风景。由于影印数量不足百套,转眼二十多年,印刷和装祯精美的台湾省影印《新光邮票会会刊》又变成了“古董”,市场上可遇不可求。1985年10月,张包子俊、居恰群、张莘农、锺韵玉、刘广实等将新光邮票会会刊中所载的重要邮学研究文章、邮史资料及会内人士的集邮讲话、评述、日记等合编而成《新光邮票杂志文献选编》,交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13.5万字,印量5000册。定价1.30元,现市场价高达70—80元。1990年8月,张包子俊、林衡夫选编新光邮票会会刊中140余篇重要文章,汇录成《新光邮刊荟萃》
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图11),40万字,印量5000册。定价10.80元,最近的市场成交价是31元。《中国邮戳纪略》的网上拍卖底价更开到1000元。1992年7月,浙江省邮协会刊《浙江集邮》设“新光邮话”专版,傅德霖、朱国华为责任编辑,主要刊登新光会员及与新光会有关邮文。2003年1月,北京李国庆邮票社二度推出《新光邮票会会刊》全辑影印本,共3000余页,分为1至9卷。50套限量、近千元的定价再次奠定了新光邮票会会刊在中国集邮刊物中“老大”的地位。2004年3月,由国家邮政局邮政文史中心组织编、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早期集邮文献集成》(六卷),内容精选自《新光邮票会会刊》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40余种主要集邮刊物及《申报》等新闻报刊刊发的具有学术性、史料性、知识性的各类集邮文章300余篇;将原先竖排改横排,繁体改简体,重新标点,修正原错,保持图文原貌。2005年6月,由《浙江集邮》编辑、浙江省集邮协会、杭州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施水浪编著的《新光颂》(图12)作为献给新光邮票研究会成立80周年的厚礼,由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该书近20万字,图片达百幅,介绍了新光邮票会在杭州成立的早期活动和在上海的开花结果的业绩和新中国建立后,新光邮人为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是《新光邮票杂志文献选编》、《新光邮刊荟萃》之后又一本发扬“新光”百折不挠坚持集邮活动精神的著作,可以使广大集邮爱好者进一步了解“新光”,继承“新光”在当今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大好环境下,快乐集邮、执著地集邮。
新光邮票研究会历史
新光邮票研究会是我国本世纪20至40年代历史最长,会员最多的集邮团体。以历年入会人数统计,会员在5000人以上,会员遍及国内外。该会先后设立了华南、华北、上海市、青岛市、昆明市、山海关区、汕头市、宁波市、嘉兴市、南京市、汉口、苏州市等分会,还在比利时、美国、菲律宾设立了通迅处。新光邮票会的篷勃发展,得益于拥有一批热心会务和邮刊工作的积极分子做骨干。历任的会长或理事长有柴冠群、凌能夏、阮景光、张包子俊、陈志川、钟韵玉、张承惠、王纪泽、马任全。旧中国的集邮团体都是由集邮爱好者自己组织起来的,经费和管理全部自己负责。会务和会刊亦是骨干们业余义务所为。如此辛苦和破费能持续20多年,并取得卓越成就,实为不易。
新光邮政研究会曾经在中国集邮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时至今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集邮蓬勃,邮研风盛,且浙江省人杰地灵,集邮先进,群英荟萃,志者如云,如能值此盛世,由有志发扬光大之邮人能重举新光邮票会之集邮大旗,提倡集邮,广泛宣传,推进交流,促进研究,从而将中国集邮有限公司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更加辉煌之成就,则会成为广大邮人之幸也!
参考资料
1939年4月,会刊第7卷第1期在上海恢复出版,刊名《新光》,第2期起改名《新光邮票杂志》,为24开书本式月刊,本卷共8期7册,第2期起张赓伯主编。
1926年1月16日,会刊《邮票新声》创刊,为24开散页式月刊,第1卷共12期,张包子俊主编。
1928年10月,第二种会刊《新光月刊》创刊,为16开散页式月刊,第1卷共12期,张包子俊、钱叔安编辑;11月,
《邮票新声》第3卷第1期出版,改为季刊,实际不定期,本卷共4期3册,谢鄂常主编。
1948年11月1日,会刊第4卷第1期出版,改为16开,恢复为月刊,本卷共12期,张包子俊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前《新光月刊》、《新光》合计4卷39期(最后3期刊名《新光邮票杂志》)。
1947年5月,会刊第14卷第1期出版,改为书本式不定期刊,名为《新光邮票杂志》,附英文栏,本卷共2期,严西峤、锺韵玉编辑。
1948年8月30日,会刊第15卷第4期出版,从此停刊。抗战胜利后《新光邮票杂志》合计2卷6期。
1948年8月30日,会刊第15卷第4期出版,从此停刊。抗战胜利后《新光邮票杂志》合计2卷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