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
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男,汉族,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2021年5月28日上午,何兆武在北京逝世。
人物经历
今年已96岁高龄的何兆武先生,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治学兼及中西思想史、历史哲学、史学理论等领域,学贯中西,对国内思想史和历史哲学研究领域的开辟和推进功不可没,是当代历史研究领域的奠基性人物。
早年经历
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
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历任中国国家图书馆编目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等职。
1986年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尔堡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78年《中国思想发展史》出版,全书50多万字,系统、全面、科学地论述了中国思想发展史。此书几经再版,被许多大学选为教科书。而后他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思想发展史》(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60多万字,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近代西方思想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等十几部著作以及《历史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等论文集携百余篇论文不断问世。他还参加了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纲》《宋明理学史》等巨著的编写。
著作诞生
1956年,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做了个12年的远景规划。中国科学院大扩军(今天的社科院当时也属中科院),何兆武也由陕西师院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后,参加侯外庐先生主持的《中国思想通史》的撰写等研究工作。但由于那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研究重点长期是“服从组织需要”:查查地震资料,编编地方县志。工作之余,何兆武读书记笔记,翻译了一些马克思的西方学者的著作——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开了间“地下工厂”。也就是在这间“工厂”里,他“生产”出了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伊曼努尔·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等译著,这些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都先后出版发行了。
翻译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颇有戏剧性,上世纪50年代罗素大搞和平运动,毛泽东、周恩来联名电邀罗素来华访问,罗素亦欣然同意。但临行时,90多岁高龄的罗素因身体原因,不能远行,便以他的《西方哲学史》赠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嘱咐将此书翻译出版。工作人员将此书交给当时能担当此任的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将翻译的任务交给何兆武。“文革”中何兆武先生挨批的罪状之一就是,他翻译此书是为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招魂。翻译此书本是毛主席的指示,却被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扣上这么一顶帽子,何兆武觉得哭笑不得。“1971年,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最终还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最主要的罪状还有一条,是‘恶毒攻击敬爱的江青同志’。当时,报上老登江青的照片,我在一次私人闲聊时说她总是抛头露面,这样不合适,就被告发了。”
“文革”以后,何兆武的研究重点转到了中西思想史以及史学理论方面,先后发表了数量颇丰的论文和译著。他从英文、法文、德语等译介西方历史学哲学等思想理论不遗余力,其译作“意达辞雅,文质兼美”,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其翻译工作与其西方思想史的研究相辅相成,同时为国内学者从事西方文化研究铺就了坚实的基础。何兆武译作颇丰,仅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就收录何先生译作有8种之多。
教学成就
主讲课程
讲有《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等课程。
个人作品
译有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伊曼努尔·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文化漫谈》《西南联大的那些事》等,口述《上学记》等。
获得荣誉
人物逝世
2021年5月28日上午,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在北京逝世。
参考资料
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逝世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1-05-28
何兆武_中国孔子网.中国孔子网.2022-02-18
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逝世.今日头条.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