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肥胖
轻度肥胖是中度肥胖的一种类型,肥胖症是指人体的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出标准体重的20%的一种慢性病。体重指数(BMI)是被广泛公认的衡量肥胖症的可靠指标,BMI在30.0~34.9kg/m²之间为轻度肥胖。
轻度肥胖发生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轻度肥胖发生的遗传生物学基础,外因主要包括饮食营养、体力活动、生活方式、行为心理等环境因素。轻度肥胖症患者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少动,嗜睡,易疲乏,胃纳亢进,腹胀便秘等。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量少,男性肥胖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甚至发生阳痿等。
轻度肥胖治疗的关键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其中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适度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等。
病因
轻度肥胖的病因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某一种因素来概括,根本原因是能量摄入与消耗的不平衡。当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使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最终导致轻度肥胖。轻度肥胖发生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肥胖发生的遗传生物学基础,外因主要包括饮食营养、体力活动、生活方式、行为心理等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在特定环境中遗传因素对轻度肥胖的发生起主导作用,轻度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同样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BMI的一致性高于异卵双生子(分别为74%和32%)。尽管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领养子女的BMI与其亲生父母的BMI仍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而与共同生活的养父母的BMI无显著相关关系。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有70%~80%的人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尤其是母亲)为肥胖者,子女中有40%的人较胖。人群的种族、性别和年龄差别对致轻度肥胖的易感性不同。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轻度肥胖形成的作用占20%~40%或更高。
环境因素
遗传素质决定了轻度肥胖发生的可能性,而后天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运动量、工作方式等)决定了轻度肥胖发生的现实性。人类大多数肥胖都是基因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饮食营养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食物供应丰富,人们的膳食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传统模式相比,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多,而谷类食物减少,富含粗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而研究证明,高脂肪膳食可增加轻度肥胖发生危险性或诱导轻度肥胖发生。
摄食过多
摄食量过大、能量摄入过多会直接导致轻度肥胖。遗传方面,一些人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天生的摄食量比一般人要大。社会环境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变得极为丰富,食物的可及性大大提高。每餐食物分量的增加、快餐食品、自热食品、含糖饮料等均有可能导致能量摄入过多。另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
不良进食行为
进食速度过快,三餐不规律、不吃早餐、经常吃快餐、暴饮暴食、晚餐过饱、夜间加餐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更容易导致轻度肥胖。
体力活动因素
人们不参加或很少参加身体锻炼,体力活动不足,可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过多的能量将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身体活动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动态平衡并改善其他代谢状况。若运动不足可导致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产生胰岛素抵抗。现代社会,交通发达,步行的时间明显减少;;工农业机械化,体力劳动强度明显减轻;;办公现代化,人们静态工作时间明显增加等,这些都成为超重和肥胖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判定标准
体重指数(body 质量 index,BMI)是被广泛公认的衡量中度肥胖的可靠指标,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m2)。国际上大多数相关专业学会在判定肥胖与否时,均以BMI作为关键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以及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等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如下:BMI在25.0~29.9kg/平方米范围内属于超重;BMI>30.0kg/m²之间即为肥胖。与此同时,还进一步将肥胖细分为不同程度:BMI在30.0~34.9kg/m²之间为轻度肥胖;BMI在35.0~39.9kg/m²之间为中度肥胖;BMI≥40.0kg/m²之间为重度肥胖。
临床表现
轻度肥胖患者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少动,嗜睡,易疲乏,胃纳亢进,腹胀便秘等。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量少,男性肥胖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甚至发生阳痿等。
治疗
基本治疗方法
轻度肥胖治疗的关键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其中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适度体育锻炼,保持心理平衡和必要的药物干预,手术治疗只在必要和合适的手术指征时选用。
药物减肥
适应证
进食量较多且食欲极强(如贪食症);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性肝病;合并因负重增加引起的关节疼痛;轻度肥胖引起的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体重指数>25或有上述4种表现之一;体重指数>28,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经3-6个月控食和运动体重不降者。
不宜应用减肥药物的人群
主要包括儿童、孕妇、乳母、对药物有不良反应以及严重疾病者。
主要减肥药物
食欲抑制药:可通过下丘脑调节摄食的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血清素等,起到抑制食欲作用。常用药物包括儿茶酚胺类制剂苯丁胺,拟血清素制剂氟西汀,二者复合剂-苯二胺(西布曲明)。代谢增强药:如β-盐酸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增强生热作用,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肠道脂肪吸收的制剂:脂肪酶抑制药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需临床评估和长期追踪,推荐剂量每日10-30mg。
其他治疗方法
主要是针对并发症的治疗措施。中医药、针灸、推拿、熏蒸、运动等也是常用的“减肥方法”。
预防
控制饮食
食物中的脂肪含量以及不同脂肪含量(主要是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与体脂密切相关。在日常饮食中,应降低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鸡蛋、牛奶、瘦肉、鱼等食物富含蛋白质且能补充钙,是健康饮食的优选蛋白质。此外,多吃蔬菜能促进消化,有利于预防轻度肥胖。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在控制体重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吃饭速度过快、吃饭时注意力分散等行为容易造成大脑兴奋泛化和胃肠神经官能症,使饱腹感延迟,进而导致饮食过多,长期如此体重会自然增加。因此,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此外,少食多餐也有利于预防轻度肥胖。
坚持运动
体育运动可以加快身体代谢,促进体内物质的转化与重新储存,是减肥的有效方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强度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骑自行车、游泳等强度适宜的训练,适合大多数人。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量由少到多,动作由易到难。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因为只有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才能起到控制体重与预防轻度肥胖的作用。
药物辅助
除坚持运动外,通过药物辅助也能达到预防轻度肥胖的目的。但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不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不同的适用范围,不能盲目用药,必须听从医生指导。此外,通过药物控制体重一般会有反弹情况。因此,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或同时以药物辅助,才能科学预防轻度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