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

衡阳王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的的中原地区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中南地区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中国建筑。

衡阳王氏宗祠在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维修,御赐“楚南第一家”。2010年5月28日,批准为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5月3日,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衡阳王氏宗祠,亦称渔溪王氏宗祠,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栗江镇东北地区方向7公里),为衡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王万庄在此买田安家,并建了聂氏宗祠,时称崇本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重建,易名王氏宗祠。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建筑面积达1950平方米。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聋后改称王家祠堂。1988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衡阳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是湖南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衡阳市王氏宗祠在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维修,御赐“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王氏宗祠柱梁结构制作规整,用材硕大,并大量使用各种斗拱,彩绘斗拱、如意斗拱,建筑规格之高,在中南地区聂氏宗祠建筑中十分罕见。2013年5月3日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渔溪王氏渊源

衡阳王氏多派衍太原市,该支系出临沂市。鼻祖万庄公,字敬斋,宋初人,原籍真定府灵寿县,以进士官邵阳市令,与弟万滨、万韬同至衡阳市,万滨居清化乡沙塘,万韬居怀节乡叶荷坪,万庄居长平乡渔溪。北宋嘉祐6年(1061)四世祖永贤始修家谱,南宋宝庆元年(1226)二修,元延3年(1316)三修,元至正4年(1344)四修,明正统11年(1446)五修,明成化7年(1471)六修,万历34年(1606)七修,清康熙元年(1660)八修,雍正6年(1728)九修,乾隆59年(1794)十修,道光6年(1826)十一修,同治4年(1865)十二修,光绪26年(1900)十三修,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四修家谱,2002年十五修族谱。

衡阳王氏分两支系,即渔溪王氏和衡阳王氏。其中王夫之属衡阳王氏而非渔溪王氏。

建筑特色

王氏宗祠坐北朝南,砖、石、木混合结构。有48根主柱、柱础、13条门框等均系石料加工而成。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石柱木梁,硬山顶,盖小青瓦;栋间施风火山墙,两端爪角飞翘,祠高12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为前后厅,左右为厢房,前置回廊。前厅由正堂、左贤达祠、右节孝祠组成,各三开间,进深一间;前厅正中为戏台,施八角藻井。后厅由崇本堂、左贤达堂、右节孝堂组成,各三开间,进深二间。前后厅之间为天井。左厢房为培槐阁,右厢房为羹梅阁,各六开间,置楼。正门用汉白玉制作,匾额阴刻楷书衡阳市第一家”,周施二龙戏珠高浮雕。

王氏宗祠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部分构件系明代原物;石构件上的雕刻和木构件上的彩绘丰富精美;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卢贤拔名流的书法真迹。

御赐“衡阳第一家”的王氏宗祠,地处九水洄,山色空明的衡阳市云集区栗江镇大渔村。进得村来,9条口的水直往祠前弯月形水塘里流,故当地有“九龙捧圣”之说。

举目一望,由二进五间组成的建筑群并排屹立,“衡阳市第一家”的祠额十分醒目。整个建筑长62.5米,宽31.5米,高12米,总面积1950平方米。中轴线由南至北,分为前后厅,前厅是正堂戏台,后厅是崇本堂。东西设厢房,左为贤达堂,右为节孝堂。培槐阁、羹梅阁分布于两侧。48根石柱支撑着悬山顶,气势雄伟壮观。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斗拱,这里的斗拱有五六种,如由四层格子组成的如意拱,就象魔术师变戏法似的,往上看是棱形,朝下看却又成了方形。变异斗拱、云缝斗拱、罩井斗拱、螺丝斗拱风格迥异,专家们认为,这些斗拱可与故宫斗拱媲美,使人难想象它们是怎样构造的。

“王家祠堂花艳艳”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展现在正门祠匾上的汉白玉石雕二龙戏珠,昂首舞爪,生动活泼。两旁石狮上的一对古鼓,正面塑媲是丹凤朝阳。另一面,或野鹿含花,或喜鹊含梅,或鹭鸶采连,或丹顶鹤含书。下方的双麒麟亲昵的引颈相视,似窃窃私语。屋檐微微上翘,状如飞檐。檐下刻的是花,祠内雕刻彩绘的也是花。石雕遍于门框、匾额、石柱、柱础,有浮雕、阴刻、阳刻、线刻等多种形式,连瓦檐瓦都是雕刻,图案典雅,刀工纯熟。墙上100余处彩绘、彩塑形神兼备,有神工鬼斧的八仙过海;有呼之欲出的麻姑献寿;有穷形尽相的桃园结义;有活灵活现的古城会。天花板和粱架上的彩绘美轮美奂,巧夺天工,龙凤欲飞,虎豹犹鸣,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装饰木刻300余处,技艺精湛,玲珑剔透。戏台八角楼为魁星点斗,多彩多姿。“历朝甲第;累世文明”。明代尚书湛若水题写的阳刻柱联,字与字之间都刻有奇花异草,色彩缤纷。木刻两边的图案打破了对称的格局,无一同处,呈现多样的艺术美。木质装饰全是雕刻,施以彩绘,神态逼真。置身祠内,犹如进入一座花的艺术殿堂。王氏宗祠前后修建时间历900余年,整体构思贯穿始终,足见工程设计者长计远虑的独具匠心,其精湛的烧制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建设背景

王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元代遭兵风焚,明永乐十二年,(1414)于旧址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维修。经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光绪年间多次扩建而成。始祖王万庄,宋代进士,曾任宝庆邵阳令。晚年携家眷云游,卜于长坪。此地山环水绕,当时祠前有一口阔约百亩的大水塘,塘中小山俨若一方官印。有好事者去挖,越挖越长。有个风水先生怕毁了这风水宝地,杀了只狗,将狗血淋到印山上,从此印山再不往上长了。万庄公这才买田安家,在水塘边建了小聂氏宗祠,名叫崇本堂。后来祠堂被烧毁,万庄公十四代孙王大礼上书衡州府知府史中,史中批示同意建祠。这时王氏族中出了个工部尚书王诏,由他主持修祠,20年后建成。史中亲自将“楚南第一家”改为“衡阳市第一家”。从此,“衡阳第一家”声名大振。

文化活动

宗祠文化

王氏宗祠不仅保留穷工极巧的中国古建筑艺术,书法亦可谓异彩纷呈。“衡阳第一家”五个大字为衡州知府史中所书,白底黑字,浑厚沉雄,奇伟秀拔。配以“古今忠孝门第,世代耕读人家”的楹联,更添光彩。“子姓星繁,百里奎光聚处;寝堂云净,四郊野色入来”、“春草池塘,一派渔溪新绿水;画堂燕子,千年王氏认鸟衣”等20多副柱联均出自明清以来尚书、状元、内阁中书刺史知府等名流之手,是上乘的书法艺术精品。王氏宗祠堂不仅保存93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王氏族谱》,记录了历代社会贤达大量的诗文和地方民俗,折射出中原地区文化的灿烂光辉,是衡阳市和中国境内一座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

欧阳修序

嘉右五年,岁在辛丑七月初吉,予坐六一堂适衡阳,之湘东,有文学士曰王永贤者来,出基谱嘱予序之,且曰:"吾王氏系出琅邪王之后,其族显于真定而支衍于江南,飘华缨、鸣佩玉者累世不绝,匪直万庆君已也。"今揭阅厥谱,良非虚也。又曰:"吾宗人家于湘东者不可指数,其初一本也,源流而未益分,于是乎有期功之属焉,有麻之属焉,有袒免无服之属焉。世之薄者,于其疏属视如涂人,由无谱以稽之也。使有谱焉,等而上之,则出于一本,旁而推之则分为群支,虽百世之远而祖考不忘、宗族不散,尊祖敬宗之心将油然生矣,此吾谱所以修也,君其为我序之。"予惟家谱之作,所以推其本,联其支,而尊尊亲亲之道存焉。世之谱其族者往往有之,然诞者上推古昔以为博,夸者旁援他族以为荣,不几于诬其族乎?今王氏之谱,据所可知而不失之诬,缺其不可考而失之夸。推其祖之所自出,有尊尊之义焉;详其族之所由分,有亲亲之义焉。其得古人作谱之法,而有合于东晋孙氏之谱矣。乎文学如王君,心津津乎循理而文寝寝乎华,则夫亢宗昭祖而兴起后人,盖有日矣。昔汉名儒系谱以贤传,唐宰相系表以贵传。斯谱也安知不若昔之贵且贤者而并传与?

王氏家训

1、凡为人子必孝其父母,为人妻必敬重其夫,为人兄姐必友爱其弟妹,为人弟妹必恭事其兄姐。再遵训:不要有私藏以伤了大义,不要学懒惰以消了家业,不要习奢华以招取天刑,不要听妇人言以间了和气,不要为非礼以横扰家门,不要好饮酒以乱了情性。凡此六者若有一件,必坏了汝身家,折了汝阴.此前人有家者之良规,予今直录以训汝等,若肯依着行家道必兴,子孙必昌;若不肯依着行家道必消,子孙不昌。聆兹训辞,其应如响言之痛心,各宜深警。

2、凡人家之兴与不兴,在乎人之积善与不积善而已。如何谓之积善,内则孝父母敬兄长,外则和亲族睦邻里,凡利济人物之类皆是也。如何谓之不积善,恃己之强欺人,骗人之财以肥己,骄矜放肆,欺心瞒人,利己害物之类皆是也。书去惟雅威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郑氏云能爱子孙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者,遗之以恶。斯言至切,各宜服。

3、女训:云大凡和睦和人家,皆由内有贤妇人所助;逆的人家,亦皆由内有不贤的妇人所扰。何谓贤:事舅姑奉祭蔫敬夫子,睦姻戚,无故不出门庭,不妄笑语,如此之类皆是也;如何谓之不善,多言无耻,邪僻妒嫉,恃强凌弱,扰是非,饮酒乱性,徇私蔽公,如此之类是也。郑氏曰:天道甚近,福善祸淫,为妇人者不可不畏。

4、吾族自始祖万庄府君以来,宗枝繁盛,子孙众多,虽有远近亲疏,实同一气,如水之千流万派而同一源,如木之千枝万叶,而同一本。其间不能无贫富贵贱,居富贵者,安可视宗族如路人,见贫贱而不恤哉,范文正公曰:于吾固有亲疏,于吾祖宗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郑氏云:彼病则吾病,彼辱则吾辱。凡吾子孙有富贵者,不可不恤宗族,宗族中有孤穷者,当随力周济,勿使失所,不可恃势相凌,而为一义有失木本水源之礼也,若有违之,天实鉴之。

5、崇本堂之设肇自我先人也,自元季兵之后,子孙散处不能复合,先人乃率宗人创屋一所,于其上题曰崇本堂,以奉祖宗祭祀,且一宗族使之知其所自。以渔溪祖业大塘为祭塘,岁久废坠吾等复其地而重新之。刊家谱以明昭穆之次,修家训以遗子孙。则无非所以继先人之志也,为子孙者当谨遵教戒,继继承承无替引之,庶可以无先人之意也。

6、吾族子孙颇多,须择年高行尊有德者一人为族长。为族长者,当致公无私,谨守礼法,以驭宗亲。不可循私,苟合取事乖方,郑氏云: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也,又须有容人之量,临事时勿察察而明,勿汶汶而暗,常视宗族如一家,忻戚如一人,斯能任其责矣。若其有失,家佐当明陈其事,以谏之,谏若不听,则会众以谏之,务尽爱敬勿失和气,若其果不能任事,则以次氏长者佐之。

7、设家佐二人以助族长行事,不拘年之少长,择言而有信行而有恒,可为众人之仪表者为之。凡一族大小之事无不与焉,若有大故然后别择以代之。

8、族长当正已,率下务存公道,不可少有偏私,有财物必聚为一处,明立文簿,命廉谨子弟掌之。凡有吉卤费用日用衣食等项,必量入为出,适可而止,勿得习尚奢华,自速贫贱,尤宜竭力教养子孙,使之读经史,学仁义崇礼让,士农工商各量其材而受之,如此则家道自昌。无忝于先世矣。

9、族有大宗小宗,宗子之责最重,上奉祖考下一宗族。为族长家长者,当竭力教养,多读经史,通晓礼义,使子弟有所矜式而后可也。郑氏曰:如其不肖当遵横渠张子之说,择次贤者立之。

10、择读书子弟通晓礼义七八人,专习冠婚丧祭之仪。凡有事焉,预先禀于家长,宗子卜日行事。

11、氏长者宗子每岁仲春仲冬择日率子孙斋沐洒室堂涤器具馔,至日清晨奉祖先牌位于崇本堂,致祭其诚并遵文公先生家礼祝文。

12、凡为吾子孙者,当竭力以事父母,孜孜焉如日不足。孟子曰:事亲若曾子可也。夫曾子之孝,后世莫能加焉,而犹言可者,盖以孝者子职之所当为也。岂以曾子之孝为有余哉。礼云: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亦然而况于人乎。然孝岂独怡颜奉养而已哉,必如舜使瞽叟底豫闵子使继母慈爱而后始可谓之孝也。先儒曰:无不是底父母斯言至切尔,其身体力行以追先哲。

13、凡为吾子孙者当谨守礼法,居乡曲当要谦卑退逊不可傲骄曲礼。曰:年长一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又曰: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任轻则并之,任重则分之。古之人居乡曲如是,所以邻里和睦礼义兴仁而成至治尔,等其尚体之。

14、凡为吾子孙不论富贵贫贱皆当竭力教养子孙,使之识道礼,顾廉耻,择交游,毋为非礼,勿犯国法。居则为良民,出则为良臣,而后可也。若孤寒不能教者,族长于崇本堂延师以教之,毋使陷于轻薄下流,以忝祖宗之德。

15、子孙当以懒惰为戒,以勤俭为本,二者势必并行。尚勤俭则家必富,身必荣;习懒惰,则家必倾,身必辱。此必然之理也。列女传曰:不可忘者,勤俭。不可恃者,懒惰。勤俭之习一移祸福之应向至女戒尚如此,男子其可不知所务乎。

16、子孙凡与祭行礼之时,务在严恭寅畏,盛衣冠,谨言语,常如祖考在上,毋得色笑浪语,破衣欠伸,若有失仪,家长责之。

17、卑幼凡事必禀于家长,允则行否则止。毋得恣意专行,平居不得抵触尊长,其出言不逊有乖于礼者,姑诲之,不悔者会众于家长前决之,若屡恶不悔者,黜之于谱上削去其名。子侄年未六十,不可与伯叔连坐,违者家长责之,私膳不拘。

18、子孙当竭力以奉尊长,为尊长者不可挟此以自尊,扬掌苗袂使人无容身之地,甚非教养之道。若其有过,当反复谕之,必不得已,会从以挞之使之羞耻。

19、子孙于尊长务守名分,不许假名易字。郑氏云:兄弟相称,各以字冠于兄弟之上,伯叔之命侄亦然。侄称伯叔,则以行称继之以父,夫妇则当以行字相称,如此尊卑不率礼乐自生。

20、子孙有居官者,随其职分大小,务要各尽乃职,以忠君报国,为心不许尸位素,欺公坏法,若剥民膏以肥己,惰己之职业以负君命,致有断罪除名贻辱祖宗者,氏长者会众数其过恶,于谱上削去其名。

21、子孙有居官守者返于家必须谦逊,见族长当执子弟礼,不可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若自高大矜己傲物者,族长会族人深罪切责之。

22、凡吾子孙者本分差役,闻命即赴,夏秋税粮依期送纳,不得推诿避违,自取耻辱。

23、子孙有家富身荣者,必须爱敬宗族,周济孤贫,不能嫁娶者,为嫁娶之,不能埋葬者,埋葬之,不能教养者,教养之,勿事沽名勿希报答斯为善行矣。此吾祖宗平昔所为,尔当服膺以继其志。

24、凡为吾族子孙者,当以忿怒至争为戒。怒忿至争,其初甚微,其祸甚大。语曰:一朝之忿忘其以及其亲此之谓也。

25、凡为吾子孙,若与有小忿,不得念其旧恶。但以直报怨,则仇忿可改。若公报私仇,亦非君子之道。黄石公云: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归宜深志之.

26、丧礼近时多有流于异端惑于妖妄,子孙当一切禁绝之,毋得混于流俗,其衣衾棺衰麻哭踊葬斋贡礼,依周文公家礼.

27、各小宗每岁别行春秋二祭,其仪并遵晋文公先生家礼。家长宗子至期率众斋沐,为执事倡才力克足者,自当入仪,贫乏不能者,亦称家之有无,但不可废弛。不行以物言之。豺兽也犹知报本,而于人乎,况于人子孙乎.

28、祖宗坟墓子孙依时拜扫,每岁岁节,及寒食节七月十五,十月朔日,子孙须亲展省。近竹木不可剪伐,至于作茔制度,宜依文公先生家礼,不必奢华,年久更立石碑,深刊名氏,毋使湮没难考,其有平塌浅露者以土益之.

29、凡吾子孙当深念祖宗创立之艰难,保守之不易,兢兢业业,如执圭奉皿洞洞属属如临深履薄。为子孙则事父母以孝,为父母则待子孙以慈爱,待乡曲则睦和,交朋友以信义,奉祭祀则虔诚,待宾客则逊让,凡日用之事务,循规矩不溺流俗。果如此庶几不坠先业矣。

30、子孙若有违犯教令被黜者,谱上削去其名。不许再以名分相称,凡遇会之时,不得行拜跪礼,违者家长责之。若有犯轻三年能改过自新者,复之,不念其旧。

31、治家之法,门户垣墙务加严固,男女贵贱当分内外,家长主妇时常捡点,不得昵于私爱及堕于防闲,以致男女混杂,遗笑于人,以忝吾祖宗。

32、昔先人常定议以渔溪祖业大塘为祭塘,除本塘每岁夏秋税粮出于其中,其余所得钞物专充崇本堂祭祀之用,若有余利当买祭田,广积谷粟,遇饥荒则以济闾里之饥。平居设义学以教宗族之孤穷,仍命廉谨子弟收掌,族长置关防文簿给与书识出入之数,岁终以凭稽考。

33、凡为吾子孙,士农工商各事其事,不得惑于僧道巫妖妄邪术,及与众迎神赛会,亵渎神。违者家长责之,不悔者会众以挞之,不尔则国法有在。

34、遇疾病灾厄当求医服药竭力调治,不得妄请师巫假降邪神。违者家长责之。

35、崇本堂内外屋宇墙垣,族长家佐常加捡视,遇有经理重修随即率众用式,毋使损坏,以堕先业。

36、奴仆当谨内外,男不得入内室,女不得出外户,主母主父时常关防,恐有意之外事。尤当均其衣食使不至于饥寒,其中有可用者,男为之婚,女为之嫁,其不可者逐之。

参考资料

霸气!千年王氏宗祠!王氏后人的骄傲!.搜狐网.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