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陪嫁牡丹

陪嫁牡丹

陪嫁牡丹的来历:清康熙(1661—1722),康熙帝将叔伯妹固伦郡主以公主身份下嫁喀喇沁部蒙古贵族万丹伟征之子额琳臣为妻,陪嫁优厚,赠资建驸马府于小城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小城子镇),康熙帝将御花园中一株郡主最喜爱的牡丹作为陪嫁礼物之一送给她。这株牡丹后在塞外扎根生长、繁衍,人称陪嫁牡丹。

基本介绍

陪嫁牡丹历经300余年,至今仍在宁城县小城子镇与大城子镇大明镇城里村,嫣然开放。成为紫蒙之野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无数游人观赏。陪嫁牡丹平均株高1.5米,覆盖直径2米,一根分4杈,最大主径达7厘米左右。花为粉红色,千层瓣,花朵直径在20厘米左右。每当春夏之交的“小满”时节,牡丹盛开,临风摇曳,蜂飞蝶舞,香气醉人,其幽雅清丽、庸容华贵之姿,有“国色天香”之誉。

历史与现状

宁城陪嫁牡丹现今分别栽养在大城子镇,小城子镇,大明镇城里村的乌氏家族成员的家中。康熙帝为巩固北部边疆,实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政策,对大旗王子下嫁公主,小旗王子下嫁郡主,以维持与蒙古族的友好关系。在公元1676年将自己的叔伯妹妹固伦郡主以公主名义下嫁万丹伟征之子额琳臣为妻,并赐资在小城子建驸马府,又将公主平日最喜欢的御花园中的名贵牡丹赐与她,这株牡丹从此在塞北的严寒之地生根开花。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公元1822年),因驸马府人多拆居,陪嫁牡丹由驸马府移植至现址。

陪嫁牡丹是乌氏家族传家之宝,清朝后期乌家俸禄终止,家道衰落。虽然生活窘迫,乌家人一直将养护陪嫁牡丹作为其重要职责。每到秋末冬初,霜冻即将来临之时,就在陪嫁牡丹的四周砌上砖墙,内充谷糠保暖。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再把砖墙和谷糠渐次撤除,并适时进行浇水、施肥、灭虫、修枝等。在乌家代代人的精心呵护下,陪嫁牡丹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仍枝繁叶茂,花香袭人,并凭借其名贵的出身和悠久的历史,吸引八方来客。90年代,经中国园艺协会鉴定,宁城陪嫁牡丹属“富贵红”品种,为我国传统牡丹的优良品种之一。1999年,陪嫁牡丹在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展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