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郑知常

郑知常

郑知常(朝鲜语:정지상,?—1135年),高丽中期著名诗人。本名郑之元,号南湖,高丽西京(今朝鲜平壤)人。1114年文科及第。曾任左正言、左司谏、翰林学士知制等官职。精通易学、佛典,善诗文、书画,对老庄哲学也很有研究。在文学方面,他反对模仿、因袭,敢于创新,为12世纪高丽诗坛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他的诗重抒情,词似浅近而意深远。他在送别友人时写的“大同市江水何时尽,别泪年年添绿波”(《南浦送人》),几百年来在朝鲜广为传诵。七言诗《西都》通过对平壤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历史悠久的古都平壤的热爱。代表作品有《题登高山》、《送人》、《春日》、《边山苏来寺》、《灵鹄寺》、《月咏台》等。1135年因受“妙清之乱”牵连被杀。著有《郑司谏集》。

生平

郑知常自幼聪明颖悟,据说在5岁时咏江上白鹭,作诗道:“何人将白笔,乙字写江波”。1114年(王俣九年)参加科举考试,获文科状元及第。初授舍人,此后历任左正言、左司谏、起居注等职务,累升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郑知常生性豪放豁达,善诗文、书画,精通易学、佛经,一向讨厌繁文节的儒家思想,而喜爱自然旷达、超尘脱俗的老庄思想,与当权者格格不入,特别是以金富轼为首的儒学者。金富轼不仅是他的政敌,还是“文敌”。郑知常后来逐渐对阴阳秘术感兴趣,并结交西京和尚妙清及天文官白寿翰等人,与他们并称“西京三圣”。

1122年高丽仁宗即位,外戚李资谦把持朝政,五年后又被他的亲信拓俊京打倒。郑知常上疏弹劾拓俊京,拓俊京即被流放。此举被视为西京两班击退开京两班的重要举动。接着,郑知常等西京人士极力主张仁宗迁都西京,仁宗遂下令从开京迁都西京。其后,郑知常请求仁宗“称帝建元”,以压制金朝,但在金富轼的竭力反对下没有成功,仁宗也打消了迁都西京的想法。

1135年(仁宗十三年)正月,妙清之乱在西京爆发,郑知常当时在开京,并未直接参与这次叛乱,但由于先前与妙清有交往而遭到牵连。高丽仁宗命金富轼出兵讨伐妙清,金富轼在出征前暗令壮士将郑知常、白寿翰、金安等三人拖出去,于正月十日在开京宫门斩杀,并且“先斩后奏”。妙清之乱平定以后,郑知常的家属被没为官奴。史书记载“人言富轼素与知常齐名于文字间,积不平,至是托以内应杀之”   ,郑知常就这样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遗著《郑司谏集》。

诗歌

郑知常工于诗文,史载其“为诗得唐体,尤工绝句。词语清华,韵格豪逸,自成一家法”。高丽后期诗人李齐贤评论他的诗“飘飘有烟霞之想”。他流传最广的作品是七绝《送人》:

雨歇长堤草色多,送君南浦动悲歌。

大同市江水何时尽,别泪年年添绿波。

此外,歌颂平壤风景的《西都》也很有名:

紫陌春风细雨过,轻尘不动柳丝斜。

绿窗朱户笙歌咽,尽是梨园弟子家。

郑知常的诗歌传世不多,在《东文选》中有《新雪》、《乡宴致语》、《西都》、《送人》等诗,《东京杂记》有《律寺》、《西楼》等,此外还有极少数在《郑司谏集》、《东国舆地胜览》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