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同炎

林同炎

林同炎(英文:Tung-Yen Lin,1912年—2003年),原名林同,福建福州人,土木工程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荣誉教授。

1927年,林同炎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学院后选择前往唐山交大土木工程科就读。1931年,他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系读研究生,193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1946年,林同炎再次赴美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直到1976年退休,先后任教授、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与结构力学组主任、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学校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等。退休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他终身荣誉教授。

林同炎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系统而完整地提出荷载平衡法,用以求解预应力超静定结构。他设计的代表性结构物有:旧金山莫斯科尼地下会议大厅、金门大学礼堂、跨度396米的拉克埃查基曲线型斜拉桥

2003年11月15日,林同炎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92岁。

人物经历

1912年11月,林同炎出生在福州城内乌石山下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籍福州福清的东瀚乡云庄北窗。他一岁时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在北京汇文中学念书,成绩是全校第一名。十五岁时就考进当时的最高工程学府--西南交通大学(即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同炎原名林同棪,在唐山交大就读时,他接受老师茅以升先生的"既好懂,又代表炎黄子孙"的建议,将"棪"改为"炎"。

1927年,他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学院,未满15岁的林同炎选择了唐山交大土木工程科。1931年,他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系读研究生,1933年获硕士学位回国。他的硕士论文《力矩分配法》(1934年发表),一鸣惊人,被命名为“林氏法”,受到美国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1933年,二十岁的林同炎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先后任成渝铁路桥梁课长,中缅铁路设计课长,工信公司总程师及台湾糖业铁路处长等职。1946年,他再次赴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直到1976年退休,长达30年,先后任教授、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与结构力学组主任、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学校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等。退休后,学校授予他终身荣誉教授。

1954年,他与人合作创办林同炎工程事务所,1972年发展成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并在美国、亚洲南美洲设有多家分公司,设计了大量的桥梁、道路、房屋、机场等工程,业绩斐然。1955年,林同炎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有广泛的国际影响。以后又出版《钢结构》《房屋与桥梁系统》等著作,在世界工程界影响很大。他一生发表100多篇论文,具有很大的创新价值。

1957年,他主持召开了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大会,众望所归,他已成为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学界的盟主了。1967年,他当选为亚裔第一位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1969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将该学会的预应力混凝土奖改名为林同炎奖,这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次以华裔名字命名的科学奖项。

1974年,获得国际预应力协会(FIP)弗雷西涅奖。1976年,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退休时,被授予终身荣誉教授,为纪念林同炎任终身荣誉教授举办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题讨论会,他被尊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Mr. Prestressed 混凝土),而且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特地建立"林同炎纪念堂"作为永久性纪念。

1980年,他建议建造黄浦江大桥,并提出他的设计方案。1982年,回到母校——西南交通大学访问,并被聘为名誉教授。1986年,与陈乃东联合提出《开发浦东——建设社会主义大上海》的报告。1986年,他获得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颁发的国家科学奖章。1992年,以个人名义与中方合资,成立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西南交通大学百年校庆后的第一年,林同炎捐资修建的同炎厅在西南交通大学落成。1999年,他被世界权威杂志《ENR》选为“125年来125位最杰出的工程人士”。

林同炎先后担任美国联邦政府,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及各大公司的工程顾问;浦东开发外国专家组组长;上海市政府的顾问;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2003年11月15日,在美国艾尔赛里托的家中逝世,终年91岁。

主要成就

林同炎在预应力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荷载平衡法,用以求解预应力超静定结构。林同炎所计划和设计的公路、铁路以及高楼大厦,各式桥梁遍及中国、亚洲及南、北美洲。其代表作有:全长13千米的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大桥,1979年获得进步设计建筑首奖的Ruck-A-Chucky桥,1972年在尼加拉瓜首都马拉瓜地震中屹立的美国银行大厦,美洲最长跨度的混凝土斜拉桥,连续钢结构拱桥——台北官渡大桥,旧金山莫斯康会议中心地下展览厅,世界首创、开建桥业风气之先的跨越深谷的倒挂式悬索桥——哥斯达黎加里尔卡罗拉多桥,世界首座大跨径斜吊拱曲线桥梁——南宁大桥,世界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质结构波多黎各蓬斯体育馆、首创使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新加坡工商联和大厦等。

1977年,由林同炎主持设计的波多黎各蓬斯体育馆落成,其屋顶平面面积84米×21米,全部支撑在四根柱子上,屋顶结构采用10.2厘米厚的双曲抛物面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壳体,外侧悬臂41米也采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板,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壳体应力,该工程受到高度赞赏。

20世纪美苏冷战中期,长期秉持世界和平理念的林同炎设计了从阿拉斯加州西伯利亚地区白令海峡大桥――“世界和平桥”,表达他对改善美苏关系的强烈愿望。对于林同炎来说,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块有形土地的实体,也是连接两个文化和政治的象征。

人物评价

林同炎是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及设计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和土木工程结构大师,被誉为“预应力先生”;他在长跨度桥梁和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等方面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中国科学院评)

他(林同炎)是工程师、教师和作家。他的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不仅逾越科学与艺术的鸿沟,而且也打破技术与社会的隔阂 。(1986年国家科学奖章评)

他(林同炎)是工程界的先驱,他高瞻远瞩,他所设计的工程具有创造性和优美造型,是一份使全人类均能受益的国际性遗产,也使所有工程界人士都能分享到职业的荣誉感 。(1987年美国咨询工程师学会评)

同炎先生长期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发展事业,我对此深表赞赏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8年4月2日复函林教授的信中写道)

同炎学长不仅因其炎黄子孙的身份而倍感自豪,也一直致力于用自身卓越才华和远见卓识回馈、反哺中原地区母亲。同炎学长亦是以建筑为纽带,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引向世界的推动者。“深厚的中国传统情结、坚定的爱国报国信念、笃定的中华文化信仰,这些为人、为事、为学之道,正是学长留给母校、留给中国、留给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评)

父亲的精神就是无所畏惧、自强自信、以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为己任的精神 。(林同炎的女儿评)

后世纪念

2012年11月29日上午8:30,林同炎雕塑揭幕仪式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土木馆旁举行,揭幕仪式由副校长蒲云主持。林同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举行并为专门制作的林同炎纪念雕塑揭幕,以此纪念他对工程学界的巨大贡献和对母校的深厚情感。

个人生活

林同炎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林同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同骥为堂兄弟,被誉为“兄弟三院士”。此外,历史学家、莎士比亚研究家林同济大学也是其堂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IN MEMORIAM .senate.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2024-03-08

林同炎.www.xjtu.edu.cn.2024-03-08

林同炎.naoce.sjtu.edu.cn.2024-03-08

林同炎.syjy.swjtu.edu.cn.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