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宜均
邹宜均,原籍惠州,1岁迁至深圳市。家中兄妹四人,排老幺。曾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后,从事素食文化推广及佛学文化网站经营,热心公益。2006年离异,被禁广州市、中山市两地的精神病院长达三个多月,后在湖北削发剃度,法号果实法师。处理完诉讼事务后,将继续云游从事佛学推广和公益事业。
人物经历
2006年10月21日早上,邹宜均乘坐其二哥邹剑雄的车,去公墓祭扫去世一年多的父亲。途中,被几个自称是公安的陌生人胁迫,并带上脚镣手铐,强行送入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病院)接受非自愿治疗。邹宜均到了医院以后,医院根据邹宜均家人的病情陈述和当时病人的“躁狂表现”,初步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家人按照医院正常的程序为病人办理了入院手续。除了签订《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委托治疗同意书》以外,邹宜均的家人还特别写了一份书面声明,声明中明确向医院提出,在治疗期间,除了其母亲、大姐、二哥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得会见、探视、联系患者。
病人家属要求不得让病人与家属以外的人见面的做法在精神病院是很常见的,但一般来说,如果病人的病情比较严重,医院会向家人提出特别看护的建议,因为家人要缴纳特别看护的费用。从邹宜均的病情来看,她并没有特别看护的必要,但她的家人却提出了24小时特别看护的要求。
病人的特别之处还不仅于此,根据病人家属的嘱托,医院还特别限制了邹宜均的通讯自由。邹宜均表示,在医院期间,曾被强迫吃药,甚至电击治疗的威胁。
邹宜均家人将她化名“韩丽”登记入院。邹宜均被强制住院时,趁上洗手间的机会借了电话向律师黄雪涛求救,黄雪涛律师立即持《授权委托书》(小邹出事之前签署的,授权黄雪涛律师在小邹丧失自由的情况下代为行使特定的民事权利)前往白云医院,要求探视小邹,却遭到白云医院的拒绝,委托书也被精神病院擅自宣告无效。入院期间,邹家二哥在精神病里要求邹宜均签署授权书、感谢信,要求邹授权哥哥作为代理人,感谢哥哥及家人送进精神病院,并撤销入院前对黄雪涛律师的委托。而两年后的2008年,在法庭上,邹宜均还是选择黄雪涛律师作为她的代理人。法庭上,家人及医院对黄雪涛的代理权不再发表任何异议。代理黄雪涛律师表示,对三方被告只提出1万元精神损失赔偿,这只是象征性的索赔。打官司关键还是希望法律给予一个明确判决,终结邹宜均对强制收治的恐惧,“如果不打官司或官司输了,她的家人还是可能会随时将她送入精神病院,如果精神病强制收治不用合理的法律程序加以约束,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受到这种伤害。”
2009年3月2日上午,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邹宜均请求法院判决被告三方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并赔礼道歉,消除因强行送其进入精神病院给她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作为第二被告的邹母、第三被告小邹的二哥都没有到庭,而是委托了代理律师出庭。
邹宜均到底是被什么人抓起来的?是邹二哥雇请来的社会人员?还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否使用脚镣手铐,及是否注射过药物?
法庭问原告:把你从哥哥车里拉下来的人,有穿制服吗?邹宜均答:全是便服,没有出示任何工作证。不是医院护工。他们使用手铐,将我反铐在身后。亲属律师表示不了解情况。院方表示:接小邹时他们只用过“约束带”,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自伤或者伤人。医院并未使用过手铐,也没有对其注射过药物。但当法官询问,白云医院是否在宝山墓园接到的小邹时,白云医院方的代理人称自己不在场,不清楚情况。法庭要求被告医院及被告亲属的代理人,庭审后回去向当事人了解清楚,五天内回复法庭,否则,法庭将确认原告的陈述。家人行为缘于邹宜均前夫的30万元赔偿金。原告表示:父亲去世前曾交代要将家里的房子给小邹,而母亲则主张把房子留给家里唯一的儿子。此外,前夫的30万元赔偿金则是事件的导火线。小邹指出,自己被强行送到白云医院后的第二天,自己账户中的23万元就被划转至母亲的账户上。
被告表示:小邹母亲和二哥均表示没有占有小邹财产的想法,但都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邹宜均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根据法律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而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要通过法院的判决。因此,在法院没有做出判决之前,任何人都无权强行把他人送入精神病院。原告律师还向法庭证明,邹宜均在住院前后,有过多次的重大法律行为,包括独立出庭应诉,在官方机构签署重要契约文件,其行为能力从未受到法庭及国家机关的质疑。从精神病院出院后不久的一次起诉立案时,法庭对邹宜均的行为能力进行审查并立即获得法庭确认。
被告律师表示:中国有关精神病人送医院的程序缺乏法律规定,可能产生疏漏。就目前的法律来讲,家人送小邹看病是完没有问题的。如果按照原告的说法,等到法院判决后才能送医院,只会延误病人的治疗时间。
原告律师表示:原告邹宜均被强制住院前,独立生活,被告亲属需要以家庭活动为由才能约见邹宜均,因此,根本不存在威胁他人生命伤害自己生命安全的事实,不存在需要紧急住院和紧急治疗的背景事实。
邹宜均的遭遇并非史无前例。上海市的陈立案、广州市的何锦荣案、西安市的纪术茂案、昆明市的段嘉和案、南京的吴翔案、北京的喻家声案……这其中有亿万富翁,有千万富翁,甚至还有精神病医生,他们被送进精神病院,仅仅是因为与家人或单位领导有矛盾。
由于精神病学界对精神病本身的模糊认识与精神病强制收治的程序缺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被以精神病理由强制住院,公民人身自由受到威胁。
有舆论称,这“是这个时代荒延的一幕”。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实施了精神卫生法,而中原地区是没有精神卫生法的少数大国之一。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
个人生活
邹宜均曾有一次仅仅维持了47天的短暂婚史。小邹爸爸病重期间,未婚夫提议结婚冲喜,爸爸也希望看到最小的女儿有一个归宿。但结婚十几天后,父亲还是离开了人世。因此,伤心欲绝的小邹时常与丈夫发生口角,后婚姻破裂。离异后,丈夫给了小邹30万元补偿金。据小邹的家人称,离异后,小邹经常闹自杀,2005年小邹曾到深圳康宁医院接受过心理咨询。
人物事件
2007年,邹宜均在湖北剃度出家,法号果实。希望用宗教的力量来平复曾经的惨痛经历。2007年至2009年期间,邹宜均离开家庭独自生活,一直过得很好,也不曾伤害到任何第三人。邹宜均处理完诉讼事务后,将继续云游从事佛学推广和公益事业。
社会启示
该事件凸显出精神病强制收治程序存在漏洞。邹宜均被家人以非正常手段送进精神病院,反映出部分医院在收治病人时,可能过于依赖家属的陈述,而缺乏对患者真实精神状况的严谨评估和独立判断。这启示相关部门要严格规范精神病人的收治流程,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防止正常人被误判入院。它也提醒人们要重视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的科学性。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时,不能仅凭表面的行为表现或他人的主观描述,而需要综合运用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分析。
事件中因财产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令人深思。邹宜均的母亲和哥哥为了争夺她的离婚补偿金,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将她两次送进精神病院,这显示出在一些家庭中,亲情可能会在金钱利益面前变得脆弱不堪。社会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亲情观,认识到家庭和谐与亲情的珍贵远比物质财富重要 。同时也提醒人们,当家庭内部出现财产纠纷等矛盾时,应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来解决,如寻求调解、仲裁或法律诉讼等,而不是采用非法或违背道德伦理的方式,避免对家庭成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邹宜均在精神病院中被限制通讯自由、强制治疗等经历,反映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受到侵犯。这警示社会要高度重视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等,不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剥夺 。当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要鼓励受害者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社会应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和支持渠道,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邹宜均事件中,媒体的介入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终促使医院释放了邹宜均。这表明媒体和公众监督在推动社会公正、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社会需要鼓励媒体积极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同时,公众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身边的不公平事件,共同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
此事件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如人身自由的保护、医疗行为的规范、家庭纠纷的处理等。这提醒人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应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能够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参考资料
邹宜均:因30万被亲生母亲2次送入精神病院,如今已选择出家_.腾讯新闻.2021-10-27
深圳女孩邹宜均:因30万被其母2次送进精神病院,得救后剃度出家.搜狐网.2024-08-28
为侵占30万财产,女子被亲生妈妈2次送精神病院,看破后选择出家.网易手机网.2024-08-28
广东女孩邹宜均,被母亲2次强行送进精神病院,后来怎么样了?.网易手机网.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