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论北大

论北大

《论北大》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 者:钱理群类 别:文教体育 -\u003e 教 育 -\u003e 高等教育、师范开 本:32开,ISBN:9787563374540,页 数:356,出版日期:2008-10-01,第1版 第1次印刷。

本书乃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经年论北大之文章合集,亦为先生与北大半生因缘之文字见证。对于北大,北大人,北大精神,北大传统,钱先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之期许,为之歌哭,为之浩叹,为之神伤……发而为泣血之论,激切之语。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如是,方可体会先生辛辣文字背后的热减与温情。本书虽说论的是北大,但又不止于北大;所渭北大者,当是中国一象征耳。

作者简介

当代著名人文学者,北京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话说周氏兄弟》、《语文教育门外谈》、《与鲁迅相遇》、《追寻生存之根》、《钱理群讲学录》、《鲁迅九讲》、《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传》等。

内容提要

本书乃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经年论北大之文章合集,亦为先生与北大半生因缘之文字见证。对于北大,北大人,北大精神,北大传统,钱先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之期许,为之歌哭,为之浩叹,为之神伤……发而为泣血之论,激切之语。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如是,方可体会先生辛辣文字背后的热减与温情。本书虽说论的是北大,但又不止于北大;所渭北大者,当是中国一象征耳。

目录

辑一 百年光荣和耻辱

北大百年:光荣和耻辱

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

漫说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以鲁迅与胡适为中心

不容抹煞的思想遗产

燕园的三个学生刊物

不能遗忘的思想遗产

辑二 校园风景中的永恒

周氏兄弟与北大精神

1997年北京大学的历史记事

校园风景中的永恒

想起了七十六年前的纪念

北京大学《蔡元培》话剧缘起

另一种民间纪念

湖畔招魂

旧文重抄并抄后感

我所看到的九十年代的北大学生

牧羊少年、过客及其在九十年代中国的命运

北大校园里的“兔子”

我与北京大学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

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

追求文、理的融通

也算“立此存照”

致北大校长的一封信

辑三 寄语北大

我的告别词

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

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人?

“永远的北大人”的历史聚会

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后记

本书所选大都是“旧文”,散见于我的各种集子里,如《六十劫语》、《走进当代的鲁迅》、《拒绝遗忘》、《与鲁迅相遇》、《我的精神自传》等。现在“新编”成《论北大》一书,是为了纪念北大一百一十周年。就我个人而言,算是了了一段“情缘”。——我曾说过,自己有两个精神基地,一为贵州省,一是北京大学。今年我将在贵州教育出版社出一本《漂泊的家园》,讲的是贵州“情缘”;那么,这本《论北大》就是它的“姊妹篇”,某种程度上,也都是《我的精神自传》的一个补充:有了这三本书,我的自我“清理”就大体完成,可以更轻松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但既是“新编”,自然也要追求点新意,主要是要集中显示我的“北大观”,其实也是我的“大学教育观”。所编三辑也各有侧重。辑一“百年光荣和耻辱”,是我的“北大历史叙述”,集中了我对北大校史的研究成果。我的方法,依然是个案研究。一是选择了三个历史关键时刻:1917—1957 1980,展现了发生在各个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一九民主运动”与“校园竞选运动”中的北京大学的历史风貌。这本是北大历史的三个亮点,除五四运动之外,另外两大运动却长期被遮蔽,我的研究就具有了“拓荒”的性质,而我自己则是一次“拒绝遗忘”的自觉努力。另一是选择了对北大传统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三位历史人物一一蔡元培胡适鲁迅,讨论了他们的北大观,并旁及其大学教育观、知识分子道路的选择,他们的思考、主张中的同与不同,都会对我们后人对北大传统、精神的理解与把握,有重要的启示。我期待着“辑一”里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今天新一代的北京大学人和关注北大的年轻朋友“进入历史”,在历史中感悟和体察北大所代表的现代中国的精神传统。

辑二“校园风景中的永恒”的主体,是围绕“北大百周年纪念”所写的文字,今天已成为历史,但却是我自己和许多北大人都参与的历史,因此是一份历史的现场记录。而我们参与的,又是其中的“另一种纪念”。因为不满于现实中“北大失精神”,因为不满于国家与学校政治功利化、商业化的纪念,我们要“寻找真北大的声音”,就开展了一个以“重新认识老校长,继承与发扬蔡元培先生开创的北大精神传统”为中心的民间纪念活动。意识到自己是自觉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五四开创的启蒙传统,进行北京大学历史的新创造,我们自称为“志愿者的精神自由集合体”,并在活动过程中和以蔡校长为代表的师长进行心灵的对话,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当然,我们也因此承受了许多的压力,付出了代价。我有幸亲历了这百年一遇的校庆民间纪念,从收入本辑的第一篇:1996年10月25日的《周氏兄弟与北大精神》的公开演讲,第一次发出民间纪念的呼唤,到最后1999年4月10日在中文系演讲的“立此存照”,正是一段完整的历史过程。这一辑里的大部分文字都真实地展现了我们当时的思考,情感,外在和内心的矛盾,冲突,痛苦和欢乐,其所显示的个人与北京大学历史的心灵纠缠,或许是更有意味的。

辑三“寄语北大”,是我从北大退休时和退休后所写的关于北大的文字。尽管我一再说到北大在我的感觉中已经渐行渐远,但却始终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北大情结,稍有触动,就会喷发。在这喷发里,有热切的期待,也有理性的观察、思考与追问,更有和新一代北大人的对话,捧出的是一颗“永远的北大人”的赤子之心。因此,就有了说不尽道不清的爱与恨,焦虑与忧伤——哦,“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此刻,我的心又被2008年北京大学一百一十周年校庆所牵动。我知道,今年的校方纪念依然和我无关。但我依然要自作多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意,本书就是献给新老北大人的心的纪念。而且,我知道,还有许多人,相识的与不相识的,都在作这样的民问纪念。前不久,就有一群十年前的学生,与今天的在校学生一起编了一本回忆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却题为《寻找北大》:这又让我怦然心动。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篇序言,照录如下,权作本书的结语—— 本书以《寻找北大》为题,初读以后,却觉得似乎有些“题不对文”。因为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清晰而具体的北京大学,何需“寻找”!如一位作者所说,这是“个人亲身感受到”,个人心灵中拥有的“北大”,一百个北大人就有一百个“北大”。我读本书,最感兴趣的,就是本书包容了几代人(从“30后”到“80后”)的北大记忆,不用说描述的北大生活大相径庭,各异其趣,就是叙述的语言,语调,方式,都是绝不雷同,色彩纷纭的。“北大的伟大在于其丰富”:这话说得一点不错。

但我们确乎又要“寻找北大”:这几乎是面对北大一百一十周年校庆,每一个老北大人、新北大人共同的心愿,真实,沉重,而执著。

这是为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这首先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我们经常想起鲁迅的沉痛之言:“北大失精神。”这背后更隐含着“中国失精神”,以及“我们自己失精神”。这是北京大学之痛,更是中国之痛,也是我们每一个北大人、中国人之痛。因此,我们要从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搏击中,唤回已经消逝和正在消逝的北大精神。

这同时也是对理想,信念,以至信仰的追求。那是一代又一代的百年梦想。一个人,不能没有梦。一个民族,特别是民族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做梦的精神净土、圣地,那是可悲的。

北大,是每一个北大人,所有的中国人的精神梦乡。

如我们的“校歌”《未名湖是个海洋》所唱——一

“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我的梦

就在这里。”

2008年1月6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