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蜡嘴雀
黑头蜡嘴雀(黑枕黄鹂普通亚种:Eophona personata,英文名:Japanese Grosbeak),别名黄嘴、黑翅蜡嘴,雀形目燕雀科,种群数量稀少,较为罕见,是国家保护的“三有名录”种类,即在中国,黑头蜡嘴雀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在中国局部地区该种的种群数量较丰富。其常被作为笼养鸟,应禁止猎捕笼养,非全球受胁种。在国外,该种群数量为常见到局部常见。
该鸟为鸣禽,体长21~24cm,体重45~122g;嘴粗大、蜡黄色,头黑色,上下体羽灰色,两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色翅斑;栖息于平原和丘陵的溪边灌丛、草丛和次生林,也见于山区的灌丛、常绿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为杂食性动物,繁殖期以昆虫为食,秋冬季节以植物的果实、种子为食,尤其喜欢吃红松种子;营巢于茂密的原始针阔叶混交林中的松树、椴树、水曲柳等乔木枝杈上;在湖南省为冬候鸟或旅鸟。该鸟性活泼,善隐匿。鸣声似"tak - tak"。
本种计有 2 个亚种,中国均有分布。指名亚种(E.p.personata):国内分布于福建省西北部和台湾(迷鸟),国外分布于日本北部和中部,越冬于日本南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1个亚种:东北亚种(E.p.magnirostris),内蒙古分布于赤峰市郊区、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呼和浩特市郊区,巴彦淖尔市和贺兰山,中国国内众多省份均有分布,国外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库页岛。
形态特征
黑头蜡嘴雀雄性成鸟:额、头顶、嘴基四周和眼周概灰蓝黑色;上体余部包括颈侧均浅灰而沾淡褐,腰和尾上覆羽的灰色较淡;最长的尾上覆羽和尾羽均深黑色,带金属反光;小覆羽黑色,外表有黑铜色光泽;中和大覆羽亦为硫化亚铜黑色,最内侧的覆羽和背部同色;小翼羽、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概深黑色,第一枚的内,次四枚的内、外翈及再次三枚的外翈均具白斑;外侧次级飞羽亦辉铜黑色,内侧次级飞羽与肩同色;喉、胸和两胁均呈浅灰沾淡褐色,至腹部转白;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白。
雌鸟与雄鸟同色,但上体比较褐灰。幼鸟大概淡褐色,头顶无黑;中、大覆羽具淡皮黄色先端。
虹膜深红色;嘴蜡黄色;脚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7-95g,♀-65-73g;体长♂218-230mm,♀88-215mm;嘴峰♂24-26mm,♀24-26-mm;翅♂115-119mm,♀112-116mm;尾♂82-90mm,♀81-84mm;跗♂23-24mm,♀22-23mm。(注:♂雄性;♀雌性)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栖息于平原和丘陵的溪边灌丛、草丛和次生林,也见于山区的灌丛、常绿林和针阔混交林。夏季栖息于山区的针叶林带,有时深入到郁林中,也见于针、阔叶混交林,但在迁徙时或游荡期多在丘陵和平原的杂木林或乔木林的高大树上。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多集合成小群,很少为大群。9月初离开山地南迁;冬季在华南各省越冬。
性喜活动,不断地从一枝到另一枝,从一树到另一树的飞翔。性又颇怯疑,见到远处有人即刻飞去,或听到声响即行藏匿。飞翔时有一种短促而刺耳的叫声,音似“tak,tak“;5月开始鸣唱,歌声音节不多,是由一系列短促的4-5种笛声构成的,颇为优美动听,而且非常洪亮,传闻极远。配对时,雄鸟凌晨就开始停息大树顶上歌唱,山区人称它为“优秀歌手”。到8月间还能听到它的歌声。
食物随季节和地区而异。春季以叶芽、嫩叶和榆实等为食;夏季几乎全为昆虫和昆虫幼虫;秋季嗜食浆果和槭树种子及其它种子;此鸟亦喜食豆子,而且是从粮库盗食。黑头蜡嘴雀不仅在树上觅食,也到地面,尤其喜在伐木场的朽木上寻觅昆虫幼虫喂雏。
分布范围
中国为东北、华中地区、中国西南地区较常见的留鸟,在天山为冬候鸟。
繁殖方式
5-6月繁殖,巢一般筑于松树上,有时也在落叶乔木上,均离地面甚高。巢构造粗糙,凹形,由细枝、树皮纤维和树叶编成。外径140mm、内径90mm、深40mm。每窝产卵3-4枚,呈灰绿青色,具褐和黑褐色斑和细纹;卵的大小(3枚)为24-27mm×18-19.5mm。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15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4-15天。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2018年黑头蜡嘴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2023年黑头蜡嘴雀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饲养方法
选种
每年秋季大量的黑头蜡嘴雀从北方向南方迁徙,很多地方的鸟市上都会出现,要从中选出几只好的蜡嘴雀并不难,无论雌雄及幼鸟均可调教。幼鸟的上嘴有黑色,并且黑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的年龄越小。挑选梧桐有以下几个标准:
体型梧桐的体型有比较细长的,也有比较短圆一些的。身材细长的飞行能力强,飞起来得快,训练成绩会比较好,只是野性较大,不太容易驯服;而身材短圆的性格比较温顺,容易训练,适合初学者。
嘴:粗大而呈弯曲状的,这样的嘴形接弹准确。
眼睛:眼睛清澈、明亮而有神,眼球突出。
翅膀:肩部位应紧贴身体,翅展要大,飞羽及履羽不能有残缺,双翅在尾部并拢交叉。
尾巴:比较长些的好,末端呈钝圆形的要比有尾叉的飞行能力要强。
腿、脚,无残缺,趾爪完好。
肛门:肛门周围的毛干净,无粪便,不要买到拉稀的鸟儿。
至于鸟的年龄要看个人的喜好和驯鸟水平了,有人喜欢玩墨嘴的,有人喜欢玩老黄嘴,如果是初学者还是选当年的幼鸟好。
饲养
黑头蜡嘴雀的叫声宏亮、动听,可用画眉笼或八哥笼。但很多养鸟爱好者喜欢用架饲养,经调教后能学会其它小型鸟学不会的技艺。黑头蜡嘴雀喜食麻籽、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的种子,但在人工饲养下不能多喂。平时以谷子或者蛋米为主,并每天喂少量青菜和苹果。每周清洗一次笼子及食水罐,保持食水清洁。对于正在受训的蜡嘴雀就只喂麻子了,每天在调教后给喂饱,并给其饮水,喂饱后将鸟置于安静的地方,其余时间就不要喂它了。
调教
蜡嘴雀比较容易训熟,经调教可以学会打弹、开箱取宝、翻飞、给客人送鲜花和烟、糖果、送钱和取钱等,但人们训练蜡嘴雀以打弹为主。
上架:架是一根长50-60厘米的直架,直径1.2厘米。在架的上端用棉线缠绕约15厘米左右,以便于鸟抓握。鸟儿买回来后直接上架,笼养时间越长鸟儿越难驯养,刚上架时最好先不要用倒栽儿,因为鸟儿上架初期乱飞乱窜,容易弄伤翅膀,过几天鸟儿认架后再换成倒栽儿。上架第一天最好用手架着,使鸟儿不再怕人,脖线长短为15厘米左右。无人看管时和晚上要放在离地面10厘米左右的地方,以防鸟儿被吊住。
叫远:驯鸟者手拿麻子引鸟啄食,每次喂食都是这样,这样喂它几次后,鸟儿见手不再感到害怕,反而知道那里有美味的食物。以后手稍离开一段距离,使鸟能看到食物但啄食不到,在饥饿状态下鸟儿就会飞到手上啄食,如果不飞到手上吃食物,那就继续饿它,不要着急,第一次上手是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的,鸟儿在手上啄食几粒麻子后再把它送回架上。经过几次训练后加长距离,训练距离超过1米时就可以解开绳子远距离叫远了。叫远距离一定要到10米以内才可以,不然鸟儿会有飞逸的危险。
至于什么时候给鸟解开绳子,就要看鸟儿的饥饿程度和驯鸟者的经验了。受训的鸟儿每天只在下午训练完毕后给一顿饱食,平时是不喂的。鸟儿在每次接受训练前都已经饿了一整天了,只有这样它才能听主人的命令。无论训练者走到哪里,鸟儿的眼睛都随着训练者转,这时就可以试着将鸟儿解开了。解开脖锁后,鸟儿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训练者手中的麻子上了,所以不会飞走,张开手鸟儿就会飞到手中吃麻子了。距离由开始的一米,加长到两米、三米,最后训练者快速地跑到10-20米远的地方张开手,鸟儿也能飞过来,叫远就完成了。
参考资料
黑头蜡嘴雀.ITIS.2024-08-29
Eophona personata.The IUCN Red List.2016-04-19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