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巷村
长巷村位于萧山区东部航坞山南麓,依山临水,境内河道纵横,池塘星罗,盛产河鲜。北靠东恩村,东连渔庄村,南接群联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村北的航坞山海拔299.1米,为萧山东部第一高峰。长巷村由长巷、前渔家池、后渔家池、东井、正三房、西岸桥、窑溇、窑前、西沈、汪家汇等11个自然村组成,人口3817人,村中以沈姓为主,村内的沈氏祠堂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产业主要有养殖业等,交通便捷,经济发达。据《萧山长巷沈氏宗谱》(承裕堂)记载,长巷沈氏始祖沈衡世居姑苏长巷,之后迁家于萧山凤凰、吹(彩)楼间,即以长巷名其居地,以示不忘其本。
截止到2008年初,长巷村拥有各类企业29家,其中还包括一家区百强企业。主要涉及纺织、印染、机械制造和塑料加工等四大领域。2006年工业产值达11.4亿元,年年被瓜沥镇授予“经济强村”的称号。
社会事业
长巷村有一条老街,2008年年初,村里投入40余万元用于改造老街道路,将原本1米宽左右的石板路改建成4米宽的水泥马路,1200多米的河岸全部都用石头砌好。为加强村里的治安管理,增加村民的安全感,村里又投入32万元,安装了18个探头,在村里的几个主要路口全天候“守护”,保一方平安。
在长巷村,不仅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全免,医疗保障费用也全免,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50-6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中秋节佳节,村里给每户村民发月饼,哪家有村民去世了,村委会都会送上一只花圈,以表慰问。
村级经济发展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得跟上,为此,2007年末村里用“干企结百村,共建新农村”企业捐赠的120万开始筹划建一个集健身房、老年茶室、灯光篮球场、公园等一体的村文化中心。村里打算2009年内完成村级电网改造,解决村民用电量大的难题。
民风建设
长巷村在发展村级经济的进程中,不良的社会风气一直是干扰村级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难题。新一届村干部为“铲除”村级经济过程的“拦路虎”,狠抓社会风气。
凡涉及到1万以上的工程,都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而不是由某个村干部说了算。村委会办事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开原则,并定制了公告牌,村里有什么大事,村民只要一看公告牌就能一目了然,不用再一趟趟跑村委会。
文化景点
万年台
万年中国古代戏曲演出场所。宋代城市戏曲演出场所为勾栏的露台,农村则为庙台。这类农村固定的戏台,因与寺庙联系在一起,故名。它与露台不同之处在于有了顶盖,庙台之前多为广场,但没有固定的观演席位,不像勾栏里有看棚。古代的庙台多为砖木结构,比较牢固,有的相当雄伟。长巷庙庙台,始建于清代,后破损,塌,重建于1999年,坐落于长巷庙南。
通济桥
江东桥位于瓜沥镇长巷村窑前江上。又称东升桥。单孔石砌拱桥,桥身长16.6米,桥面宽2.7米,桥南北两侧有对称桥栏,以狮头望柱间隔。清代桥梁。
广济桥是通往瓜沥的交通要道,桥东西横跨在东井河上,为单孔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桥身长16.6米,桥面宽2.7米,跨径5.3米,矢高5.5米,桥南北两侧有对称桥栏,桥栏望柱有12只石狮子,现存8只,雕刻精细,神态各异。两侧桥额镌刻“通济”二字,桥东西两侧有22和21级踏跺。引桥为石板铺砌,东引桥22.8米,西引桥10米。桥西南角建有石古亭一座,长4.4米,宽4.4米。古亭虽几经坍塌,也重修过几次,现尽存多根石方柱。南侧石方柱上有楹联:“由遗教遗风遗言成兹小筑,是民有民治民享来此稍休”。因古亭周边均有田,夏天一遇雷阵雨,可让田间劳动的乡民在古亭躲雨,也能供过路人憩息。现长巷村委会出资并实施对古亭的修复重建。
江东桥是由沈肃文先生筹款建造。沈肃文(1881~1958),瓜沥镇长巷村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早年与徐锡麟相识。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在绍兴钱清创办浙光中学。徐锡麟案发后,改名沈毅,去杭州市进杭州师范大学优级史地科学习,曾在浙江省第一师范附小、省立商业学校等任教员。建国后曾任轻工业部财务司司长,并任中国风投常务委员。1958年10月11日病逝北京,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据说,通济桥最先原名为肃文桥,是乡民对沈肃文先生为主要捐资者的肯定,桥落成时,沈肃文先生认为修桥乃乡民之事,本不应徒有此名,逐令石工将其改为通济桥,意为河之通济甚便,往来通达。
广济桥在1999年10月28日,被萧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点。2004年7月13日,被杭州市园文局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09年4月20日,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为村老年活动室,主体建筑不变。长巷沈氏于宋朝景元年(1034),从苏州市吴县迁居萧山,始祖公持公以进士起家,历官兵部,职方司郎中。长巷沈氏为古越之望族,簪缨世家。至爱新觉罗·旻宁辛丑年(1841)已历30世,人口数千计。而转徙他省开族建年(1741)重建大宗祠,历时三年,有“门三拾四扇”。现存宗祠即乾隆重建,经过光绪年间修。道光曾添造万年台,今。长巷宗祠现存大小石碑10通、匾2幅、学馆石刻1块、石烛台1座,为萧山宗祠所罕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长巷村也在积极转变着,合理的统筹规划。
长巷已对祠堂、万年台等一大批的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保护。对一些已经无法修复和不再适应发展老建筑进行拆除。保护古建筑,又适应城市化的发展,村庄新旧总风格的和谐共振,使得整体面貌的换然一新。
长巷老街
位于瓜沥镇长巷村,依河而建,西起长巷庙,东至万盛桥,今存100余米。石板铺街、踏步接水,店面临河,屋披出檐较深,有几处过街廊棚,具有水乡街市特色。当年街长300多米,岸上店铺林立,河里船只如梭,水乡渔民农民将船停靠岸边,依街出售蔬菜、瓜果、鸡蛋、鱼虾等农副渔产品,换回棉布、南货、农作用具,水面岸上,人声鼎沸,颇为繁荣。老店有和昌杂货店、延生堂药店、万盛南锦店、张鼎记草包站、任寿记草包站等。草包即蒲包,是长巷旧时传统产业。早先长巷以北有大片港湖塘,蒲草丰茂,长巷人就地取材,编织各种食品、物品的包装袋,走俏各地,那时长巷老街草包站就有七八家。
长巷沈氏自北宋景祐元年(1034)从苏州长巷迁来,肇基发族,形成村落已近千年。长巷庙、沈氏宗祠、“云英将军讲学处”(今圮,在宗祠旁)皆临长巷古街而建,据清乾隆八年(1743)《重建祠堂记略》碑推测,长巷形成街市当在300年以上。
参考资料
风雅长巷 魅力古村.浙江省万村联网.2024-04-03
长巷沈氏祠堂桥.萧山日报.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