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班卓·帕特森

班卓·帕特森

班卓·帕特森(AB "Banjo" Paterson 1864-1941)班卓·帕特森的真实姓名是安德鲁·巴顿·帕特森。他一八六四年二月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奥兰治附近地区。他的父亲是苏格兰后裔。

人物生平

班卓·帕特森是家中七个孩子之一,他的童年时期是在家里的农庄中度过的。一八七四年班卓·帕特森十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决定要把他送到悉尼的祖母家中,使他能够到学校里接受正规的教育。于是他进入了当时悉尼著名的公立学校“悉尼文法学校”读书,一读就是六年。

在悉尼读书的日子里,班卓·帕特森一直热切地盼望着假期的来到,盼望着能够重返他所热爱的家乡,重新回到他所热爱的雪河旁与自己的表兄弟们一同露营。就是在这条河边,他获得了未来创作的无数灵感。

班卓·帕特森十六岁的时候开始在一家律师行里担任职员。尽管他后来说他那时依然盼望着能够在休假的时候返回家乡,但他也承认他受到的法律方面的训练使他开始认识了这个世界。一八八五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作,以自己乡下家中养的一匹马的名字“班卓琴”作为自己的笔名。从此,澳大利亚历史上一位传奇般的人物“班卓·帕特森”就诞生了。

一八九五年,班卓·帕特森与自己的未婚妻前往昆士兰州一个边远的地区牧场访问朋友。女主人演奏的一首民间流传的乐曲引起了帕特森的浓厚兴趣,想要为这首曲子配上歌词。后来在参观主人牧场时,主人讲述了一些剪羊毛工人暴乱,放火焚烧牧场并杀死一百多头羊的故事。当警察追捕这些工人时,一位剪羊毛工宁肯被警察开枪射杀也不愿意投降。班卓·帕特森于是写出了著名的“马蒂尔达”这首短诗,记述了一个流浪汉由于偷了一只羊而被警察追捕的故事,这个流浪汉也是宁肯跳进水塘淹死也不愿屈服。这首歌已被传唱了一百多年,被称作澳大利亚的非正式国歌。他接下来创作的长诗“来自雪河的人”更被赞誉为是澳大利亚人精神的赞歌。

班卓·帕特森最著名的诗歌是《雪上来客》,写于1890年。

后来英国与布尔人的战争爆发,班卓·帕特森成为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人们争相阅读他从前方发回来的每一篇报道。一九零一到一九零二年间,他又前往中国报道了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情况。一九零二年,他遇到了阿莉斯·沃尔克并与之相爱。一九四一年,他因病在悉尼的一家私人医院中逝世,享年七十七岁。班卓·帕特森一生创作了无数的散文和诗歌,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之一。

澳大利亚的人民十分推崇这位诗人,他的头像被印在了10澳元面值的纸币上。

个人贡献

提起班卓·帕特森的名字,澳大利亚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一八九五年创作的“马蒂尔达”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一百多年来一直得到广泛的流传,被公认是澳大利亚的非正式的国歌。二零零零年的悉尼奥运盛会就是以班卓·帕特森的长诗“雪河男子汉”中描述的克利夫兰骑士队形象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这届奥运会的闭幕式又是以他的短诗“马蒂尔达”写成的歌曲而告终,尽显了真正澳大利亚的风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