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安篇
《伊安篇》是柏拉图早期的作品,大约创作于公元前390年。这篇对话录通过苏格拉底与诵诗人伊安之间的讨论,深入探究了诗人创作才华的来源,究竟是依靠专业技能还是灵感。柏拉图在这部作品中提出了诗人是受到灵感启发的观点,并详细描绘了灵感出现时的状态,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文艺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事背景
伊安是一位专业的诵诗人,专注于吟诵荷马史诗。一天,他在一场诵诗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心情十分得意。然而,在归途中遇到了苏格拉底,后者对他进行了提问,使得伊安陷入了自我矛盾之中。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伊安真的是凭借技巧解读荷马史诗,那么他应该也能用同样的方法解释其他诗人的作品。但是,实际上伊安只能熟练地讲解荷马的作品,而对于其他诗人的作品则感到乏味。因此,苏格拉底推断,伊安之所以能如此精通荷马史诗,不是因为他掌握了某种技术,而是因为他受到了灵感的驱动。
文艺理论贡献
柏拉图在《伊安篇》中使用了一个名为“赫剌克勒斯石”的比喻,生动地阐述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的重要性。他认为,优秀的诗人无论是创作史诗还是抒情诗,都不依赖于技术,而是因为得到了灵感的帮助。他还提到,诗人就像被神灵附身一样,只有在失去理性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这种说法不仅适用于诗歌领域,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柏拉图的这些见解对后世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译版本
《伊安篇》由柏拉图撰写,Benjamin Jowett负责英译。在这个版本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伊安的对话,探讨了诵诗人是凭借其专业知识还是受神灵启示来进行表演的问题。伊安刚刚参加了在埃皮达鲁斯城举行的阿斯克勒庇俄斯节,并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自豪。苏格拉底坚持认为,演员的艺术表现源于神灵的指引而非习得的技能,尽管伊安承认金钱是他保持专注的动力。苏格拉底运用他的哲学辩证法让伊安承认,由于他讲述的是荷马的战争故事,他几乎可以被视为军事将领。直到这时,苏格拉底才似乎满意自己已经成功地让伊安出丑,并指责他像普罗透斯一样狡猾。当苏格拉底询问时,伊安承认自己的表演技巧仅限于荷马,而他对其他诗人都感到厌烦。苏格拉底对此表示不解,并试图解开伊安有限的专业知识背后的谜团。他指出,通常情况下,艺术评论家和雕塑评委不会局限于评判单一艺术家的作品,而是能够批判任何艺术家的作品。苏格拉底从中推断出,伊安并没有真正的技能,而是像占卜师或先知一样,受到了神灵的支配。苏格拉底提供了一个磁铁的比喻,用来解释演员如何将诗人的原始灵感传递给观众。他说,上帝首先向诗人传达信息,然后赋予演员技能,从而实现神灵与人们的交流;另一种选择则是欺骗,因为伊安并不知道他所背诵的内容(军事将领)。
相关书籍
《文艺对话集》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撰写的著作,朱光潜编集并翻译,首次出版于1954年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随后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于1956年再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3年再次发行。这本书收录了柏拉图的八篇对话体文章,总长约22万字。其中第一篇就是《伊安篇》,主要探讨了诗歌创作中的灵感问题。第二篇至第三篇是《理想国》的部分内容,分别涉及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和诗人的罪行。第四篇是《裴德若篇》,讨论了修辞术。第五篇是《大希庇阿斯篇》,探讨了美的本质。第六篇是《会饮篇》,关注爱与哲学修养的关系。第七篇是《斐利布斯篇》,讨论了美感问题。第八篇是《法律篇》,重点在于文艺教育。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编译者撰写的题解,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篇译后记,对柏拉图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评价。
参考资料
伊安篇.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319212/.2024-11-27
伊安篇.https://wenku.baidu.com/view/320d9329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b.html?_wkts_=1732670117161&bdQuery=%E4%BC%8A%E5%AE%89%E7%AF%87&needWelcomeRecommand=1.2024-11-27
伊安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28/5101003113002004.shtm.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