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土
盐土(solonchak)含水溶性盐类较多的土壤。表面有盐霜或盐结皮;pH值一般不超过8.5。盐土中常见的水溶性盐类有钠、钾、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根和碳酸氢盐等。盐土低产的根本原因是含盐量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高于植物组织液的渗透压,植物难以从土壤中吸取必需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发生生理干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盐土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沿海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的黄淮海平原和晋、陕河谷平原,东北的东北平原,西北的甘肃省、新疆、青海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和滨海地区。根据成土过程及土壤性态特点,可分为草甸盐土、滨海盐土、沼泽盐土、洪积盐土、残余盐土、碱化盐土6个亚类。
简介
水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体内逐渐积聚的过程,即盐化过程是导致盐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是盐化发生的必要条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溶有各种盐类的地下水因蒸发作用而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至地表,其中的液态水分子汽化,水中的各种盐类则残留于土壤表面及土体,久而久之,土壤即因水溶性盐类日益增多而盐化成为盐土。这种完全因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壤盐化过程称原生盐化过程,形成的盐土称原生盐土。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的非盐化土壤,因人类的不合理灌溉,促使地下水中盐分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并在地表积累,由此引起的土壤盐化过程称次生盐化过程,形成的盐土称次生盐土,耕作土壤盐化多属此类。滨海地区频繁的海潮带入土体中大量盐类,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向地表积累而形成滨海盐土。
盐土须经过改良,消除对植物的危害,才能利用。改良方法包括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地下水位、淡化浅层地下水及培肥土壤、抑制返盐等。可分为水利改良和农业改良两类。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冲洗淋盐、放淤、种植水稻。农业改良措施主要包括耕作、施肥、轮作、种植牧草和植树造林等。采用盐土改良措施须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改良与利用相结合。
分布
盐土是盐碱土中面积最大的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新疆、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等省、自治区地势低平的盆地、平原中。其次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同盆地以及青藏高原的一些湖盆洼地中都有分布。滨海地区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杭州湾,包括台湾省在内的诸海岛沿岸,也有相当面积存在。盐土是指表土层含可溶性盐超过0.6~2%的一类土壤。氯化物为主的盐土毒性较大,含盐量的下限为0.6%;硫酸盐为主的盐土毒性较小,含盐量的下限为2%;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组成的混合盐土毒性居中,含盐量下限为1%。含盐量小于这个指标的,就不列入盐土范围,而列为某种土壤的盐化类型,如盐化棕钙土、盐化草甸土等。中国盐土不仅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而且同一地区积盐状况也有很大不同。
滨海地区的盐土通称滨海盐土。它的最大特点一是土壤和地下水的盐分组成与海水一致,都是以氯化钠为主,因此又称为氯化物盐土。二是含盐量除表土稍多外,以下土层都比较均匀,这两点是它区别于其它盐土最主要的地方。滨海盐土积盐状况有如下几种:一种是距海稍远地段,草甸植被较多,土壤积盐程度较轻,含盐量表层为2~3%,以下至150厘米差不多在1%左右,土壤有机质和锈斑蟳较多,这种类型叫滨海草甸盐土。一种是距海较近,经常受海潮侵袭的海陆交接地段,地面植物很少或仅有少量耐盐的,土壤发育很差,积盐程度较重,表土含盐量为7~8%,以下土层至100厘米含量为2~4%,这种类型是典型的滨海盐土。还有一种是在南海沿岸,地形低洼,土壤水分过多,潜育特征比较明显,生长芦苇、茳芏(咸水草)植物为主,表土含盐量1~2%,以下土层含盐0.6~1.5%的,叫滨海草甸沼泽盐土;在静风浅水海湾生长红树林群落为主,表土含盐量1~2%,以下土层含盐0.8~1.5%的,叫滨海红树林沼泽盐土;在岛周咸水湖边间歇积水地段生长海马齿苋等耐盐植被为主,表土含盐量4%左右,以下土层含盐0.5~1.5%的,叫滨海沼泽盐土。除滨海草甸盐土和滨海盐土两种沿海岸呈大面积的带状分布外,其它的多呈斑点状或窄条状断续分布。
在黄淮海平原地区,盐土一般多为斑块状插花分布,地形为小型洼地和大型洼地的边缘地段。植被很少,多为光板地,或仅有稀疏柽柳、盐蒿、盐吸等耐盐植物。表土有1~5厘米厚的盐结皮,上边多白色盐霜,含盐量1~3.5%,以下土层至150厘米,个别含盐超出1%外,多在0.1~0.9%范围,属草甸盐土类型,盐分组成不很一致。在部分河流两岸的背河洼地中,有少数含碳酸钠较多的碱化草甸盐土存在。
在东北东北平原地区,盐土零星分布在暗色草甸土、灌淤土或沙丘间低平绿松石地中,生长少量碱蓬、芦草、西北利亚蓼、碱蒿等。表土为1~3厘米盐结皮或松散盐粉末,含盐量1~8%不等,盐分组成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主。以下至100厘米,含盐量0.1~0.8%,盐分组成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为主,整个剖面的碱性都比较高,pH9.5~10.5之间。通常称做碱化草甸盐土或苏打草甸盐土。主要原因是土壤下部的岩层和地下水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碳酸钠,在积盐过程中逐步形成苏打盐土。
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及宁夏银川平原地区,盐土比较大片地与耕地灌淤土交错分布,这里处在向干旱漠境过渡的交接地段,土壤积盐程度比上述几个平原地区都要重一些。表层含盐量多在3~10%之间,个别高的可达30%甚至50%,心土含盐也在1~2%以上。积盐状况有下列几种:分布在洼地边缘的,生长稀疏盐爪爪、白茨、芦根、碱蓬等耐盐植物,表层有薄层盐结皮,盐分组成以氯化镁—钠为主。这种盐土叫结皮盐土。有的结皮中含较多碳酸氢钠,碱性较大,可叫碱化结皮盐土。分布在地形微高起部位的盐土,生长海蓬子、芨芨草为主,表层除形成盐结皮外,下面还有2~5厘米疏松粉末状聚盐层,盐分组成以氯化物—硫酸盐—镁—钠为主。由于硫酸盐被蒸干失水后,体积缩小,使土内产生空隙,形成粉末疏松聚盐层,这种盐土叫结皮疏松盐土。分布在低湿积水边缘的盐土,积盐过程与沼泽过程交替进行,表层形成盐结皮,心土、底土中的潜育现象明显。盐分组成,宁夏平原表土以硫酸钠为主,以下土层为氯化物—硫酸钠类型;河套平原既有全以氯化钠为主的,又有全以氯化物—硫酸钠为主的。这类盐土差不多都含有较多碳酸氢钠,土壤碱性一般较大,可叫碱化沼泽盐土。
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新疆塔里木等地区,盐土呈大面积分布。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壤长年处在积盐过程中。不仅积盐的程度重,形态多,盐分组成变化复杂,同时积盐途径也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代表性类型是典型盐土,它广泛分布在洪积、冲积扇形地边缘溢出带的中下部,干三角洲的中下部,以及湖滨平原,超河漫滩阶地上。地下水位1.5~3米或4米,矿化度5~30克/升,高的达40~50克/升。聚盐层厚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最厚的可达40~50厘米。积盐的形态,有以盐结皮为主、结皮疏松层为主、疏松层为主和盐结壳为主等不同状况。
种类
以结皮为主的盐土,表土形成较脆硬的盐结皮,厚10厘米左右,含盐量30~60%。盐分组成多数都是氯化钠或镁钠和硫酸盐—氯化钠或镁钠类型,部分还有一定数量的碳酸钠。以下土层至50厘米,深的达100厘米,含盐量也在1~10%之间。盐分类型除个别与结皮层相同外,大多自上而下依次由氯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硫酸盐有规律地逐渐变化。这种盐土叫结皮盐土,含苏打较多的叫碱化结皮盐土。
以结皮疏松层为主的盐土,常位于地形部位稍高并微有起伏的地段。与结皮盐土的差别,是结皮聚盐层下面还有一层粉末状上盐混合的疏松聚盐层。结皮层厚一般8~20厘米,薄的仅3~6厘米。含盐量多在10~30%之间,高的可达70%以上。盐分组成为氯化钠或镁—钠和硫酸盐—氯化钠或镁—钠类型,也有部分为氯化钙—镁和硫酸盐—氯化钙—钠类型,个别含碳酸钠的量稍高(哈密市西部)。疏松聚盐层的厚度15~30厘米,部分不足10厘米。含盐量6~20%之间,少数高达30%,低的不足5%。盐分组成有硫酸钠,硫酸钙,氯化物—硫酸钠,氯化物—硫酸钙—镁,硫酸盐—氯化钠,硫酸盐—氯化钙—镁等多种类型,部分含稍多苏打。以下土层含盐量显著减少,一般仅1~2%,盐分组成多为氯化物—硫酸钠或镁—钠类型,也有个别属硫酸盐—氯化镁—钠或氯化钠类型的,这种盐土叫结皮疏松盐土。含碳酸钠稍高的叫碱化结皮疏松盐土。
以疏松聚盐层为主的盐土,常分布在排泄条件较好的地段。它的结盐特点是疏松粉末状聚盐层从表土就开始,向下可达40~60厘米,部分不足30厘米,地面或多或少具有不完整的雏型结皮,盐分呈粉末,部分与土粒结成不稳固的小结核病。含盐量以疏松层的上部较多,一般在10~30%左右,盐分组成多为氯化钠或硫酸盐—氯化钠类型;疏松层下部较少,仅2~3%,盐分组成有氯化物—硫酸钙类型,又有硫酸盐—氯化钙类型的。以下土层盐量均在1%以下,盐分组成基本上与疏松层下部近似,这种盐土叫疏松盐土。
以结壳聚盐层为主的盐土,常分布在排泄条件较差的浅平低洼地段或浅水湖泊的周围。积盐特点是形成坚硬的盐结壳,外表坎状隆起,群众称为“碱门坎”。反面盐分呈乳白、灰棕蜂窝状、针状结晶,比较疏脆。结壳层厚一般8~15厘米,厚的达20~35厘米,含盐量20~50%,高的60~70%,是典型盐土中含盐量最多的一种。盐分组成多为氯化钠或硫酸盐—氯化钠类型,有的结壳下半部为氯化物—硫酸盐—钙—镁或硫酸盐—氯化物—钙—镁类型。以下土层含盐量下降到1.5~8%,盐分组成与结壳上层差不多,这种盐土叫结壳盐土。部分结壳盐土表层被5~15厘米风沙覆盖,故群众称它为埋藏盐土。
上述各种盐土,有些在结皮或疏松聚盐层的下面,还可见到较坚硬的盐磐。
此外,在部分洪积—冲积扇边缘溢出带的上中部,干三角洲的上部和河流两岸低阶地上,有一种与盐化草甸土插花分布积盐较轻的盐土,地下水位1~2米,矿化度1~5克/升。植物比典型盐土茂密,覆盖度30~60%,兼有积盐过程和草甸有机质积累过程。有机质层厚10~20厘米,下部土层多锈斑蟳。积盐特点是表土形成草、盐相互胶结的盐结皮,表面有灰白色盐霜,反面有松散的盐晶。结皮厚3~8厘米,少数达10~15厘米,含盐量5~20%,个别达20~30%,盐分组成多数为氯化物—硫酸钠和氯化钠类型。其它有硫酸钠,硫酸盐—氯化钠或镁—钠,氯化物—硫酸盐—镁—钠和氯化镁—钠,硫酸盐—氯化钙—镁和氯化钙—镁,氯化物—硫酸盐—钙—镁和硫酸盐—钙—镁等类型。以下土层含盐量逐渐由2~3%降到0.1%,盐分组成与结皮层大同小异,这种盐土叫草甸盐土。部分含碳酸钠稍高的可叫碱化草甸盐土。
利用
所有盐土不事先经过水利土壤改良,将有害的盐类冲洗出去,就不能从事农业生产。
在局部地形低洼泉水出露的沼泽地段,由于近年水位下降,在强烈蒸发作用下,盐分逐渐向地表聚积,形成兼有沼泽过程和积盐过程的另一盐土类型。积盐特点与草甸盐土相似,形成草、盐相互胶结的盐结皮,结皮硬度比草甸盐土的稍大,并呈小丘状隆起,下部土层蓝灰潜育化特征明显,有的还出现薄层泥炭。结皮厚5~10厘米,含盐量3~25%。盐分组成有氯化物—硫酸钠类型,有硫酸盐—氯化钙—镁类型,也有以氯化钠为主的。向下含盐量显著减少,除亚表层在1~3%外,其余均小于1%,这种盐土叫沼泽盐土。
还有一种积盐很重的盐土,常分布在“碱门坎”中间碟形低地部位,由于地表水流的汇集,地下水位大多小于1米,矿化度很高,常在50~100克/升以上。地面完全没有植物生长,具有地质过程和积盐过程的双重特点。表层形成坚硬的盐结壳,反面为白色、乳白色蜂窝状、珊瑚枝状、片状等矿质化半透明盐结晶,厚5~30厘米,下面为2~5厘米薄层较松软的灰白色细粒土盐混合物。此层以下为比较潮湿的各种土层,部分夹有数厘米透明颗粒状盐晶。结壳矿质化盐晶层含盐量高达60~70%以上,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下部土层含盐量4~11%,盐分组成有的与表土一致,有的为硫酸盐—氯化钙—钠类型,这种盐土叫矿质化盐土。
除了这些盐土外,还有另外两种的盐土。一种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到5~6米以下,土壤盐分上聚作用减缓;一种是下降的更深,根本停止了盐分向上聚积过程。二者的积盐特点基本上与典型盐土无多大差别,不同的是水分状况较典型盐土干燥。特别是后一种,差不多全剖面都是干的,同时地面出现开裂,结皮反面多荒漠气孔。这两种盐土,前面的叫荒漠化盐土,后面的叫残余盐土或干盐土。如果地下水位再下降,荒漠化盐土也就可以成为残余盐土。
在青藏高原地区,盐土呈斑块状分布在半干旱高山草原和干旱高山荒漠带的湖泊周围,河流两岸及局部低地内,积盐情况比上面干旱地区轻得多和简单得多。积盐特点有两种:一种是表土形成1~3厘米厚的盐结皮,含盐量5~10%之间,下部土层至50厘米,深的100厘米,含盐量在1~3%左右,盐分组成有的以氯化钠为主,有的以氯化物—硫酸钙—镁为主。以氯化钠为主的,盐分剖面从上到下多依次由氯化钠→硫酸盐—氯化钠→氯化物—硫酸钙—钠有规律逐渐变化,这种盐土叫结皮盐土。以氯化物—硫酸钙—镁为主的,结皮中多含有碳酸钠,这种盐土叫碱化结皮盐土。另一种是表土形成1~2厘米具有马尿般颜色的结皮,反面多蜂窝状气孔,结皮下面有较明显的腐殖质层,心土多锈斑蟳,底土还有潜育蓝灰现象,含盐量结皮层为3%左右,以下土层都小于0.5%。盐分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氯化钠→硫酸盐—氯化钠→硫酸钠类型,全剖面的苏打含量都较高,这种盐土叫碱化草甸盐土。
参考资料
土壤盐害的主要危害.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