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树
扣树(学名:Ilex kaushue S. Y. Hu),是冬青科植物的一种。属于常绿乔木,高约8米;小枝粗壮,近圆柱形,褐色,具纵棱及沟槽,被微柔毛,顶芽大,圆锥形,急尖,被短柔毛,芽鳞边缘具细齿。花期5~6月,果期9~10月。分布于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和云南省东南部。
形态特征
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革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10~18厘米,宽4.5~7.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具重锯齿或粗锯齿,叶面亮绿色,背面淡绿色,主脉在叶面凹陷,疏被微柔毛,在背面隆起,且龙骨状,侧脉14~15对,两面显著,在叶缘附近网结,细脉网状,两面密而明显;叶柄长2~2.2厘米,上面具浅沟槽,被柔毛,背面近圆形,多皱纹;托叶早落。
聚伞状圆锥花序或假总状花序生于当年生枝叶腋内,芽时密集成头状,基部具阔卵形或近圆形苞片,具缘毛;雄花:聚伞状圆锥花序,每聚伞花序具3~4(~7)花,总花梗长1~2毫米,花梗长1.5~3毫米,疏被小的微柔毛,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具小缘毛;花萼盘状,4深裂,裂片阔卵状三角形,长约1.5毫米,基部宽约2毫米,膜质;花瓣4,卵状长圆形,长约3.5毫米;雄蕊4,短于花瓣,花药椭圆形;不育子房卵球形。雌花未见。
果序假总状,腋生,轴粗壮,长4~6(~9)毫米,果梗粗,长(4~)8毫米,被短柔毛或变无毛;果球形,直径9~12毫米,成熟时红色,外果皮干时脆;宿存花萼伸展,直径约4~5毫米,4裂片三角形,疏具缘毛,宿存柱头脐状。分核4,轮廓长圆形,长约7.5毫米,背部宽4~5毫米,具网状条纹及沟,侧面多皱及洼点,内果皮石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密林中。
分布范围
产于湖北(兴山县、来凤县)、湖南省(保靖县)、广东省(高要区、乳源瑶族自治县、英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区、大新县、天峨县)、海南省、四川省(合川区)和云南省东南部(麻栗坡县);
相似物种区别
本种与大叶冬青I. latifolia Thunb.在叶片大小,假总状果序及分核具皱纹和洼点等方面近似,但后者全株无毛,雄花序的单个分枝具3~9花,花萼近杯状,裂片圆形,雄蕊与花瓣等长;果较小,直径约7毫米,宿存柱头薄盘状,分核较小,背部具明显的纵脊,内果皮石质。而本种的小枝、花梗均被微柔毛,雄花序的单个分枝具3~4花,花萼盘状,裂片阔卵状三角形,雄蕊短于花瓣;果较大,直径9~12毫米,分核较大,背部具网状条纹,而无纵脊,内果皮石质,易于区别。
保护级别
2021年9月7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参考资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