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碧利斯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英文:Severe Tropical Storm Bilis,国际编号:060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5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Florita)是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碧利斯”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在他加禄语中是“快速”的意思。
“碧利斯”的前身是JTWC在2006年7月8日8时命名的季风低压05W。2006年7月9日14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2006年第4号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碧利斯”,20时JTWC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随后其移动速度时快时慢,强度缓慢增强,于7月11日增强为强热带风暴。14日03时“碧利斯”的中心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北部,于当日12时50分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北壁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7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一天后在江西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虽然“碧利斯”没有达到台风强度,但却对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福建、江西、湖南省、广东省等地造成相当严重的灾情,导致2006年中国南方水灾。造成超过672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4亿美元。最主要的破坏来自暴雨,并在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东南部造成广泛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很多受灾严重的区域于其后一个月内再受台风格美、台风派比安、以及超强台风台风桑美的吹袭,造成更大破坏。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碧利斯”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在他加禄语中是“快速”的意思。
2006年12月4日至9日举行的第39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碧利斯”这个名字永久退役。并要求菲律宾在2007年提交一个新的热带气旋名字取代之。2007年的台风委员会会议中,菲律宾提供“马力斯”(Maliksi)作为“碧利斯”的替补名。
发展过程
一个低压区于2006年7月上旬后期活跃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此低压区范围宽广,对流旺盛,是一个典型的季风低压。此时低压区处在一个垂直风切变中低的区域,流出良好。7月7日2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发出了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7月8日08时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热带低压(TD)并给予临时编号05W。其向偏西转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加强。7月9日20时JTWC首先将它升格为热带风暴。
2006年7月9日14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2006年第4号热带风暴,并命名为“碧利斯”(BILIS),国际编号为0604,名字由菲律宾提供,是快速的意思。随之国家气象中心和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也相继作出定位和预报,即升格为热带风暴和轻度台风。
生成后的“碧利斯”环流中心仍严重外露,中心及中心北侧呈无云区。其以15-20公里/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2006年7月10日凌晨到7月10日中午“碧利斯”移动速度飞快。最快时曾一度达到39公里/时。10日8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认为其已经进入菲律宾责任区,并将其命名为Florita。从7月10日14时开始“碧利斯”放慢了它前进的脚步,移速控制在15-20公里/时。20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
2006年7月11日“碧利斯”开始影响菲律宾,猛烈的降水从此拉开了序幕。此后“碧利斯”移速忽快忽慢。移动方向是西北偏西。强度稍有加强。02时,其中心进入国家气象中心48小时警戒线,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2006年7月12日14时“碧利斯”进入中国沿海的24小时警戒区。
2006年7月13日“碧利斯”的路径和移速开始稳定。移速在17公里/时左右。台湾南部也被它列为强降水袭击的对象。对此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一再表示。此轻度台风结构松散,中心附近对流不强,没有眼壁和风眼结构。当它登陆时和别的台风登陆时将有明显的差异。值得严加防范的是“碧利斯”中心南侧的强盛云图将给台湾西南部。中部带来非常强的降水。山区更强,并预测西南部山区的过程总雨量将达1200毫米左右。日最大降水量也有600毫米。严重超过台湾的“超大暴雨”级别“超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超过350毫米。而中国大陆24小时降水两超过250毫米则成为“特大暴雨”。“碧利斯”进一步逼近台湾,台湾东部沿海的阵风普遍达到8-10级。局部地区因地形作用风力达12-13级。
福建省中北部沿海和浙江省沿海普遍出现8-11级大风,福建沿海最大阵风达12级。浙江沿海的瞬间最大风速达14级(43.1M/S)。
2006年7月14日03时“碧利斯”的中心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北部,并继续向福建省中北部沿海靠近。“碧利斯”于7月14日12时50分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北壁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7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30米/秒;七级日晕半径6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250公里。
由于是登陆台湾北部,没有从中央山脉经过,再加上“碧利斯”本身环流并不紧密,所以在第2次登陆时,强度并没有明显的减弱。
之后菲律宾终于摆脱“碧利斯”的强降雨云团和大风天气,而台湾中南部的强暴雨仍在持续。新加入的暴雨地区有福建省沿海,浙江省南部沿海,广东省沿海。截至2006年7月16日该地区雨量均超过100毫米。部分超过30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500毫米。其中台湾西南部山区,雨量直逼1000毫米。
2006年7月14日16时国家气象中心将“碧利斯”降格为热带风暴。20时日本气象厅也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此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其环流中心已很难确定,停止编号。2006年7月15日凌晨“碧利斯”的中心离开福建境内,进入江西省。15日14时,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15时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17日8时,日本气象厅停止编号。18日14时,“碧利斯”残余云系进入越南境内,20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台风特点
2006年7月15日凌晨“碧利斯”的中心离开福建省境内,进入江西省。可这时福建,浙江省,及广东省东部沿海风力仍维持在8-10级。说明“碧利斯”环流大,而且“碧利斯”是季风低压。外围风力大于中心附近风力。在登陆前,“碧利斯”的移动速度时快时慢,结构松散,环流中心附近对流稀疏,外围却对流旺盛,这是由于强风切导致的对流切离中心,这使得台风“碧利斯”看起来时空心的。中心北侧由积云组成,而不是一般热带气旋的对流云系组成。而且“碧利斯”一直存在多中心现象,这也导致其结构松散、环流巨大。类似的台风还有2014年的强烈热带风暴娜基莉。同类台风风力不是特别强,但含水量比较大,容易发生强降雨。
中国气象局在风暴后发表的报告,归纳出风暴造成严重灾情的四大原因。首先,风暴登陆后减慢了移动速度,并在陆上维持了近120小时。此外,风暴的雨带结构并不对称,主要对流活动集中在风暴南面。另外,当时南海上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碧利斯”登陆后加强了西南季风,在地型抬升作用下加强了降雨。最后,风暴吹袭之前,灾区已累积一定降雨,风暴来袭时再带来暴雨,便造成广泛的洪涝。
预报预警
菲律宾
在7月13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发出了三号热带气旋警告,表示巴丹群岛(Batanes Islands)和卡拉扬群岛(Calayan Islands)风力将达100-185公里每小时。在发布三号热带气旋警告的同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对吕宋北部所有省份发出二号热带气旋警告,预计这些地区的风力会达到60-100公里每小时。此外,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还对吕宋中部大部分地区,包括科迪勒拉行政区(并行山脉 Administrative Region)和伊洛科斯地区(Ilocos Region)的北半部,发出了一号警告。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要求各等级警报所覆盖的预警区域的学校和政府机构暂停办公。
中国
台湾省
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在2006年7月12日2时30分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并在8时30分再发布陆上台风警报。2006年7月15日2时30分海上陆上台风警报解除。全省发布土石流警戒的区域一共有654处。
福建省气象台在7月11日发出台风警报,表示碧利斯有可能登陆福建。当局也在湖南省疏散了超过80万人,以及在浙江省疏散约7万人。另外,约25万名名渔民及22万只船被当局下令返回港口。在上海,疏散行动导致铁路和公共汽车延误,超过210班航机被取消。
就登陆强度而言,碧利斯仅仅达到强热带风暴量级,并不算强,但是其陆上维持的时间,降雨强度以及影响范围却非常大。
湖南省
湖南省气象局及时启动了气象灾害Ⅱ级应急预警预案,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7月12日,湖南省气象台提前作出了预报,并及时发布了气象预警。7月15日11时,湖南省气象台对耒阳市、永兴县、攸县三个县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
截至7月16日晨,广东省气象局总共发布热带风暴消息2份,强热带风暴消息28份,强热带风暴警报8份;暴雨消息4份;发送《重大气象信息快报》6期。
2006年7月15日,区、市两级气象台先后发布了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共15次。16日21时20分左右,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孙瑜带领水文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来到广西气象台会商室听取未来天气趋势预报,对暴雨防御工作进行部署。
“碧利斯”所带来的西南季风在2006年7月14日开始影响香港,为香港带来强风。香港天文台在当日晚上10时45分发出强烈季风信号,一直维持到7月17日早上9时15分。在7月16日凌晨时分,一道强烈雨带扫过香港,香港天文台从凌晨2时10分起,先后发出黄色、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在2时50分更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
台风影响
菲律宾
“碧利斯”主要雨带位于其东部和南部,这些雨带扫过吕宋期间,为当地带来暴雨及烈风,造成广泛地区内涝及发生泥石流,造成约4500万比索的经济损失以及至少14人死亡、7人失踪、2万人无家可归。当中有3人在碧瑶市遇难、6人在马尼拉区遇难。暂未收到任何中国公民伤亡的报告。
日本
台风碧利斯虽然没有直接登陆琉球群岛,但其巨大的环流仍然给其带来了风浪和降水。受台风影响,冲绳县的宫古岛停电346户。一处8米高的广告牌倒下,所幸无人员伤亡。此次台风过境共造成经济损失9417万日元。下地录得最大持续风速26米每秒,最低气压986.1hPa。镜原测得最大降水量160mm。
中国
“碧利斯”导致超过40万人无家可归,超过200万人受到洪水影响。风暴过后,中国红十字会提供了近千万元的食物、毛毡、食水及超过10万名住在临时庇护站的湖南省灾民。然而,救灾工作受到之后的云南地震以及另外三个更强的台风(即台风派比安、台风格美及超强台风桑美)影响而多次中断。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估计,“碧利斯”在中国大陆合计共造成超过654人死亡,208人失踪,单在中国东南部就造成44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台湾省
“碧利斯”于2006年7月13日22时20分在宜兰县头城附近登陆。由于“碧利斯”以较快的速度穿越台湾北部,以及“碧利斯”的雨带集中在外围,台湾的蒙受的损失相对轻微。当地有4人死亡,当中2人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渔民,他们的渔船在马祖搁浅;另外一人在台北因电击而死亡。台风引进旺盛西南气流,因此强制撤离的民众234人。但台风挟带的雨量,使包括八掌溪(八掌溪桥站超过二级警戒水位)、急水溪(新营及青叶桥站超过二级警戒水位)、曾文溪(新中站超过二级警戒水位)、北港溪(溪口及大湖口溪桥站,皆超过二级警戒水位)等四条溪流,仍在警戒范围。因“碧利斯”风雨造成的电力受损共有2946处。自来水部分,新竹山区有200户供水受损。受“碧利斯”影响,台北桃园机场13日已有多个航班取消,也有部分航班提早或延后起飞,高雄小港机场的岛内航线则已全部取消。马祖地区从13日上午起,对外海空交通即全部中断。15时以后,澎湖、金门也先后中断了海空交通。
“碧利斯”给广东省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已造成受灾人口743.121万,洪涝面积29.6152万公顷,成灾面积18.9519万公顷,倒塌房屋7.892万间,死亡113人(其中洪水灾害死亡33人,山地灾害死亡76人,其他4人),失踪76人,直接经济损失143.2973亿元(其中水利设施17.42亿元)。
京广铁路多处因内涝和泥石流而中断,导致最少274班列车延误或需要改道。一列火车在乐昌市被洪水包围,乘客需要疏散到附近一间学校。铁路公司需要退回200万张车票。经过三日抢修,铁路服务才在2006年7月18日恢复正常。
受灾最严重的省份是湖南省,受“碧利斯”影响,湖南东南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引发山洪及山体滑坡、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据初步统计,至2006年7月21日,郴州市、衡阳市、永州市、株洲市、娄底市、益阳市等6个市33个县(市、区)549个乡(镇)729万多人受灾,全省因灾死亡346人,失踪89人,其中,郴州市所属的资兴市死亡197人,失踪69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8亿元。全省需紧急临时安置人员达12万人。当中资兴市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当地政府官员指出这是过去100年该市遭遇到的最大灾难。死亡人数是“空前的”。
由于在湖南省的死亡数字在数小时间突然急升,中央政府指责地方官员隐瞒死伤数字。民政部派出一个小组到湖南实地调查有关指控,并发出公告指瞒报的地方官员将受严惩。
江西省
此次由台风“碧利斯”带来的强降雨造成江西省多条河流水位上涨,大型水库水位超汛限。江西省防汛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7月14日14时至15日22时,江西全省降雨超过50毫米的有27个县93个站,超过100毫米的有17个县50个站,以泰和县上站217毫米为最大。江西省水利厅16日公布,受“碧利斯”影响,江西部分江河水位迅速上涨,并造成房屋倒塌、农作物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近4亿元。截至16日8时,赣州市全市共有安远县、定南县、龙南市、会昌县、宁都县、瑞金市、上犹县、兴国县8个县(市)76个乡镇27.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628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86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7084万元。
台风“碧利斯”结合季风给香港带来了强降水。在2006年7月16日2时至3时期间,天文台总部录得115.1毫米雨量,为香港天文台成立以来录得的最高一小时雨量纪录(纪录已被2008年6月7日上午8时至9时的145.5毫米打破)。之前的纪录为109.9毫米,是于1992年5月8日录得的。然而,当日的暴雨相当短暂,7月16日全日的雨量不过是195.6毫米。
在暴雨影响下,大屿山岛东涌道发生山体滑坡,使东涌道交通中断了12小时。由于东涌道是大屿山南部旅游区及北部新市镇之间的惟一陆路连接,大屿山南北交通完全瘫痪。长洲龙仔村附近一幅护土墙在暴雨中塌,泥石流涌向一间村屋附近。幸而全香港特别行政区无人伤亡。
在“碧利斯”影响期间,天文台总部于7月14日16时25分录得全年最低气压992.2百帕斯卡。此乃连续第二年在没有发出任何热带气旋警告的时间录得的全年最低气压。
其他省份
在浙江省,强风和大雨造成约6.93亿元的财物损失,当地洞头区小门气象站录得的阵风高速42.2米每秒(14级,155公里每小时),玉环市录得最大风速42.0米每秒。受“碧利斯”影响,浙江中南部沿海海面出现了10-12级大风,部分海面达13-14级。2006年7月13日14时至15日08时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共有83站,乐清砩头(324毫米)等6站雨量突破200毫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共有1617.78万人次受灾,因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2.48万人,死亡76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79062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23171户58247间,损坏房屋90715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48.45千公顷,绝收面积80.6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7.6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0.22亿元。
2006年7月20日凌晨3时许,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冷泉镇境内在建的蒙(自)新(街)高速公路第七、八合同标段通山河沿线,因局部地区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工棚。截至21日上午,已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27人失踪。
“碧利斯”于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省第二次登陆,造成43人死亡和超过30亿人民币的损失。主要的破坏来自内涝。当地的学校和旅游设施关闭了数天。仅在厦门市一处,台风“碧利斯”就造成倒塌受损房屋248间,损坏堤防17处945米,损坏护岸113处,冲毁塘坝33座,直接经济损失达7813万元。与“碧利斯”相关的雨带所带来的暴雨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造成106人和35人死亡。广东省一个气象站在5小时间录得360.6毫米的雨量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