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镇
彝海镇,位于冕宁县境东南部,东邻后山镇,南接泸沽镇,西与宏模镇一衣带水,北连复兴镇,国道108线纵贯全境。镇政府驻地北距县城23千米,海拔2080米,幅员面积23.2平方千米。2021年,冕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彝海镇人口为14755人。彝海镇是革命胜地“彝海结盟”所在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行政区划
2014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冕宁县通过撤乡设镇撤销彝海乡,设立彝海镇,辖原彝海乡所属行政区域。彝海镇包括彝海、盐井、勒帕3个行政村。
人口
2021年,冕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彝海镇人口为14755人。此前,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彝海乡人口为4571人。
农业经济
彝海镇耕地面积10599亩,其中旱地2271.6亩、水田8327.6亩,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业以水稻、大麦、玉米种植为主,同时也种植马铃薯。该地区盛产花椒、核桃,近年来畜牧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种草围栏养畜工程,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同时发展烤烟、蔬菜和蚕桑,蚕桑养殖已初具规模,并成立蚕桑养殖专业合作社。畜牧业以生猪养殖为主,是四川省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镇内目前已建成1个大型生猪养殖基地。彝海镇的粮食总产量为2377吨,农业总产值达到1296.21万元(现价)。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彝海镇有成片的云杉、冷杉属、云南松分布,这些森林资源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保护。
自然灾害
2011年6月16日8时至17日8时,四川大部普降中到大雨,盆地西部、东北部和川西高原南部大到暴雨,个别地区大暴雨。强降雨造成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乡勒帕村山洪、泥石流爆发,致使1人死亡,16人失踪。
革命事件
中国工农红军先遣司令刘伯承在冕宁彝海乡与彝族头人小叶丹血为盟,留下了“彝海结盟”的千古佳话,在冕宁建立了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和第一个少数民族革命武装力量沽鸡支队。红军长征“彝海结盟”遗址位于革命老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的彝海镇境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彝海景区。“彝海结盟纪念馆”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过冕宁县暨彝海结盟七十周年时修建的。彝海村的“彝海结盟”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县旅游景点之一。馆名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内设革命文物展厅、民俗文物展厅、临时展厅、贵宾休息室、学术演讲厅等,配有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并保存着较多彝海结盟时的珍贵文物,主要的馆藏品有国家一级文物红军第三集团军外出证章1件,国家三级文物红军封条、书、笔及冕宁县抗捐军(红军入川后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用过的大刀等70余件;未定级的中国工农红军文物200余件;中原地区夷民沽鸡支队队旗(彝海结盟时刘伯承授予小叶丹),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使用过的枪炮等复制品数十件,见证了当年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彝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和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彝海结盟”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也记载了汉、彝民族团结进步和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参考资料
冕宁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6号)-.冕宁县人民政府.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