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干村
补干村隶属红河县三村乡,地处三村乡东南边,距三村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相对方便,距县150公里。
村情概况
补干村东邻垤玛乡,南邻坝木村委会,西邻扎么村委会,北邻车同村委会。辖补干、南哈、坝利、坝兰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67户,有乡村人口3069人,其中农业人口3038人,劳动力187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97人。
全村国土面积53平方公里,海拔1200-1650米,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628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158.39亩,人均耕地0.72亩,林地35028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10.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2008年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58.39亩(其中:田994.45亩,地1163.94亩),人均耕地0.72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5028亩;水面面积210亩;荒山荒地41307.67亩,其他面积796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四通、通路、通电、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委会没有通自来水,有65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实现村村通电、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有25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3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户(分别占总数的8.8%和4.7%)。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为未完全硬化的路面;全村委会有农用车1辆,摩托车15辆。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41.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8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5户;全村委会没有通自来水;10个自然村全部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10个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所有自然村都没有路灯。有1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10.9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45.47万元,占总收入的48.59%;畜牧业收入150.5万元,占总收入的20.3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00头,肉牛57头);渔业收入10.55万元,占总收入的1.48%;林业收入80.45万元,占总收入的11.31%;第二、三产业收入50.34万元,占总收入的7.08%;工资性收入25.56万元,占总收入的3.59%。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委会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往省内。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0.9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旱藕粉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委会现有农户667户,共乡村人口3069人,其中男性1612人,女性1457人。其中农业人口3038人,劳动力1865人。该村委会村民都是哈尼族。
2008年底,全村委会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12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该村委会距离乡卫生院12公里。该村委会建有公厕4个,全村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和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530户,占农户总数的79.46%。
文化教育
该村委会建有小学5所,校舍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拥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366人,距离乡中学12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65人,其中小学生366人,中学生99人。
村务公开
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7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158.3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5500元(人均1.79元),一事一议筹劳3500个(劳均1.14个)。有固定资产18.46万,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黑板报和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该村委会建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47人,少数民族党员47人,其中男党员43人、女党员4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0个村民小组。该村委会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有团员87人。
人文地理
补干系哈尼语“嘎”的误译,垤,虾垤:田;嘎,嘎达:陡坡。村郊多梯田,故称。哈尼语别名“梅约”。
新农村建设
2008年我乡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以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整治村容村貌抓好乡风文明、民主管理,为群众增收献计献策。
补干村委会坝兰村整村推进顺利完成,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公厕建设和培植主导产业等能发展农村经济和公共事业的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设施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发展重点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体系沿未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10个自然村只有7个通公路,而其他3个自然村公路却经常中断;3、医疗卫生条件差,饮水水质不达标,人均住房面积少,住房简陋,室内强面、地面等都是裸露的土面,人蓄混居严重,卫生公厕缺乏,人居环境差,有待改善。4、山高坡陡,经济发展条件薄弱,生产渠道单一,经济来源于农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5、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缺乏依靠科技致富的知识。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发挥产业化经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2、加强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3、培育劳务经济,增加非农产业收入;4、加大培育优势产业的力度,正在发展茶叶产业、计划发展旱藕粉产业;5、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居环境;6、要致富,先修路,争取基本挖通村委会到自然村的毛路。赶上新农村建设的快车,为农民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