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乾五
廖乾五(1886年2月18日-1930年9月3日),原名正元,又名华龙,化名刘省三,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龙门人。
早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反对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斗争。1922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历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秘书长,20军党代表,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
廖乾五为建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高级政治工作干部。
生平经历
廖乾五出生于平利县龙门乡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乾五幼入私塾,稍长,从大哥廖翰屏(秀才)读书;曾从邻村教师练拳习武。
1906年冬,同农家姑娘杨富秀结婚。次年2月13日(阴历正月初一),赴汉口欲寻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的二哥廖定三(同盟会员)谋事,由于盘费用尽,流落黄陂县,当乡村教师数年。后由二哥资助,1911年毕业于京师农业学堂。民国初年,在北京农事试验场工作。
1916年,陈树藩摄取陕西省军政大权,曾邀乾五回陕任职。乾五目睹陈树藩所作所为,愤而离开西安市回汉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乾五患上严重的骨髓炎,治疗三年方愈。1920年,在湖北省军政府交通部长熊晋槐(同盟会员)家当家庭教师。
五四运动使廖乾五的政治生活发生重大转折。1921年8月,经早期共产党人包惠僧、李汉俊介绍,同施洋等人参加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次年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2月初,他和项英、许白昊、陈潭秋、施洋、李之龙等领导了汉口江岸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二七惨案”中,同项英侥幸脱险。11月20日,代表武汉通报社出席湖北全省国民外交协会成立大会。12月30日,任新成立的国民党汉口市党部筹备处副主任。
1924年初作为汉口特别区的共产党代表,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1924年1月,廖乾五出席了标志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代理国民党汉口执行部宣传部长。4月,担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长为包惠僧)。5月13日,设在汉口德润里23号的地委机关遭敌破坏,廖乾五机智脱险,到上海市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中央决定包惠僧、廖乾五到广州市参加军事工作。1924年8月,孙中山创建“大本营航空局铁甲车队”,中共广东区委选派廖乾五任政治部主任,包惠僧兼任政治教官。11月底,广东革命政府接受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改组铁甲车队,易名为“建国军大元帅铁甲车队”,廖乾五任党代表(后一度兼任卫士队党代表),并兼任该队中共党小组长。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廖乾五、徐成章烈士墓(队长,中共党员)、周士第(副队长,经廖、徐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等对全队官兵进行严格的军事、政治训练,充分发挥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使铁甲车队成为我党最早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1925年10月,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该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北伐前夕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廖乾五升任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少将。并与罗振声、邝鄘、共同编写《国民革命歌》(又名《打倒列强》)在这场反帝反封建打倒北洋军阀的革命中,成为一首妇孺皆知的革命歌谣,在廖乾五主持下与众多优秀的革命歌曲编订成册于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印刷发行成为首本国民革命军歌集。
1926年任第4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代主任、主任,率部参加北伐战争,转战湘、鄂、赣、豫诸省,参与指挥攻占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马回岭、九江等战斗。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引起廖乾五的极大愤慨。4月15日,廖乾五、张发奎等主持召开国民党第四军各级党部执监委员会议。一致决议,“本军全体同志,誓为先锋”,讨伐蒋介石。5月,张发奎、廖乾五督率第一纵队,以伤亡1万余人的巨大代价,经过上蔡县、临颖战役,击溃奉军在河南省的主力,为东出潼关的冯玉祥部占领郑州市、开封市铺平了道路。1927年7月下旬奉命赴九江参加武装起义准备工作,不久参加南昌起义,协助叶挺指挥部队行动。起义后任革命委员会总政治部秘书长、宣传委员会委员,第20军党代表。
1928年春,中共中央派廖乾五到北方工作。他到北平市后,立即受到中国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和跟踪,被迫一日数迁,无法开展工作。后来,在高文(又名高幼湘,廖乾五在武汉时教过的学生,时在北平上大学)的资助和掩护下,化妆秘密离开北平,到密云区暂时隐藏。当时密云县城驻扎着军阀的部队,兵多百姓少,无法活动立足,只好辗转仍回上海市,在中央军委工作。
1929年中共中央又派廖乾五到中共湖南省委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负责对敌的兵运工作。任职不久,即不幸被国民党湖南当局秘密逮捕,作为“要犯”羁押入狱。
1930年9月3日,在长沙市市郊被秘密杀害,时年44岁。
人物活动
廖乾五一向重视工农运动。他在陕南山区长大,参加革命后即投身工人运动,对农工的疾苦有深切的体验。早在武装支援广宁农民运动期间,他就同“农民大王”彭湃提出过“武装农民”的建议,并同彭湃把缴获的千余件武器及弹药用于武装农民自卫军。在中国共产党内,他俩是“武装农民”比较早的提出者和实践者。北伐前夕,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召开了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会上,廖乾五力主趁北伐加紧农民运动工作,发动农民支持北伐战争。
廖乾五加强第四军的政治工作,还积极组织四军官兵参加反帝示威游行、军民联欢会等社会活动。1927年1月15日,廖乾五主持召开第四军追悼大会,武汉各界人民为感谢和表彰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屡战屡胜的卓著功勋,特地制造一面刻有“铁军”两个红字的铁质盾牌,背面写着“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振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如坚,革命担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亿万年。”敲锣打鼓送往会场。陈可钰、廖乾五接受了这件有特殊意义的赠礼。从此,“铁军”的威名传遍天南海北。
廖乾五在抓紧四军政治工作的同时,还承担总政治部交办的其它工作。收复武昌以后,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先后主持召开两次政治工作会议,确定廖乾五任固定标语委员会、政治教材计划委员会、政治组织计划起草委员会委员。邓演达还聘任廖乾五为总政治部宣传员训练队政治教官,由廖乾五讲授《军队中政治工作》、《妇女运动》。
家族介绍
父亲廖述职,当过道士,后开饭铺兼营盐铺,置田产,家境逐渐小康。
廖翰屏(1880—1945),字华国,系廖述职长子。1906年考中秀才,在县城书院任教。后任平利南二区区长。
廖定三(1882—1922),原名正全,字华鼎,系廖述职次子。1905年在武汉求学时参加反清活动遭监禁,后越狱东渡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汉阳府知事,继任湖北军政府执法司司长、老河口禁烟局局长。1913—1918年投入讨袁护法活动。1922年在四川奉节被军阀袁祖铭杀害。
廖乾五(1886—1930),原名正元,字华龙,系廖述职三子。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国命革命歌作词者,周士第贺龙入党介绍人,生平事迹已于前章介绍。
廖大朴,系廖翰屏三子,1924年生。1956年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一直到退休。
廖光坤,1948年生,系廖翰屏次子廖大魁之子,曾任平利县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
廖光平,1969年生,中国石油四川省试油工程师。廖大朴独子!
廖明海,1974年生,系廖光坤长子,曾任安康市鸿海矿业公司总经理,担平利县第七届政协委员至今。
廖敏旖(女)系廖光平独女,1995年生,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运动比赛,曾获得2011年自贡市三好杯女子篮球集体二等奖。红十字会急救员。共青团团员。等亲属
人物评价
廖乾五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汉口地委委员,“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党代表,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党代表,革命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总政治部秘书长,20军党代表,中共湖南省军委书记。为建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高级政治工作干部。
廖乾五牺牲时未留下任何后代,他的一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199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在平利县中学塑建廖乾五纪念像。在平利县烈士陵园,也矗立着一座廖乾五的雕像,昭彰着他的丰功伟绩,供后人瞻仰和缅怀,纪念他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
艺术形象
影视:《叶挺将军》、《澎湃》、《热血军旗》
书籍:《廖乾五》、《廖乾五在大革命中》、《光照千秋》、《永远的丰碑》(10册)、《廖乾五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