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
《封锁》是上海市作家小白创作的中篇小说,2016年8月发表。
该小说讲述了孤岛时期的上海,汉奸头目丁先生在寓所的爆炸中身亡。为追捕刺客,日军封锁了甜蜜公寓,林少佐展开了一场封闭式的恐怖调查,饥饿和恐慌笼罩着所有住客。鸳鸯蝴蝶派小说家鲍天啸为了自救,说出了一个神秘女子在公寓里不寻常的举动,她出现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在他的生活中,小说家最后以惊天动地的方式完成了爆炸案的结局。
内容简介
孤岛时期的上海,汉奸头目在寓所的爆炸中身亡。为追捕刺客,日军封锁了公寓,展开一场封闭式的恐怖调查,饥饿和恐慌笼罩着所有住客。一个脑洞大开的小说家为了自救,将笔下的神秘女人作为诱饵一步步让日军信以为真,完成致命一击。
创作背景
2014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阚若涵开始构思毕业作品,按照导演系不成文的规矩,每一个学生要回到家乡拍自己的电影短片。那年冬天,阚若涵遇到小白,一见面便问他关于上海市的素材,小白一开始没什么反应,突然来了一句“我帮你写吧。”2015年2月,小白交给阚若涵四五页剧本《晚风》大纲。
2016年8月,以《晚风》剧本为原型的中篇小说《封锁》在《上海文学》发表,时隔一年,故事的叙事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大量细节被不断填充到文本之中。
作品鉴赏
《封锁》为这些身处乱世却依旧想维持原本日常生活状态的人物们设计了一个戏剧性时刻,一个封闭的舞台,以及一个由恐惧、饥饿和杀戮合围而成的更封闭、也更狭窄的精神封锁圈,从而展现他们的生存技巧和人性变化。
根据一般经验,在那种情况下,人性往往会倒向“坏的一面”,因为食物、自尊以及信任,这些东西在很多时候只是一层脆弱的外壳。剥下这层外壳,很多人就会变得好像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撑了。很多人就会变成一种软体动物门。可是《封锁》中的鲍天啸出人意料,在那个逼仄恐怖的舞台上,他演了一出好戏。
他先是出之以轻佻态度,似乎对危险处境浑然不觉。别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却自己找上门去。某种程度上,这本身就构成了对日军暴行的一种蔑视和反抗。他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地说是一种“淘浆糊”——沪语中一个使用了相当长时间的俗词。意思就是面对严重事态,却用糊弄来应付完事。这种行为方式,实际上特别上海市,是一种随随便便的机会主义,特别像生活在此间的一些人的某种特定处事方式。他们相信大事可以化小,小事也可以化无,而且就在这个化的过程中,你也可以顺便捞点好处。鲍天啸捞到的好处就是各种美食。然而在这种情形下,诱人的美味佳肴也渐渐变得让人害怕。这些食物伴随着酷刑和杀人暴行一起,构成了对小说中人不断沉重的逼压。
从好的一面说,“淘浆糊”这种方法十分乐观主义。可是另一方面它也有些赖皮。有时候成事不足,既给别人增添麻烦,也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一次,他就被浆糊粘上了,浆糊变成了危险泥泽,他越陷越深。最终他不得不正面接受一场真正的人性考验。
是一部小说让他胜利地通过了这场考试。是他自己写的小说。一部很俗气、充满陈词滥调的小说。这部假想中的小说里出现了几个片段,其中有些场景来自于旧上海市著名作家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中的一两件轶事。我们必须承认,鲍天啸写得实在不如包天笑,鲍天啸身上没有什么名士气,小说写得俗不可耐。就是那么一部艳俗、老套、哗众取宠的小说,却悖论般地让鲍天啸选择了去让自己当一名英雄。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小说的胜利。虚构故事的胜利。也就是说,即便最滥俗的小说,也有可能让人物暂时抬高视角,越过封锁,摆脱宿命般无聊的日常生活时间线。发动他们个人的、勇敢的进攻,制造他们个人的、却属于人类历史的传奇事件——“事件是超越其原因的结果”(齐泽克),世界在因果论的撑竿跳中前行。
作品影响
2018年,《封锁》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小白,上海人,名下的小说及随笔独树“异”帜、自成体系。作品发表在国内多家报刊上,曾出版个人文集《好色的哈姆雷特》(图文本)、《表演与偷窥》,长篇小说《局点》、《租界》等。
参考资料
故事的诞生与叙事的变奏:从《晚风》到《封锁》.腾讯文化.2018-08-16
最新鲁奖获奖作品《封锁》后记:小说的抵抗.腾讯文化.2018-08-17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见证中国文学迈向高峰的坚实脚步.海外网.2018-08-18
作家小白:写作要考据出当年情境 才能自由发挥.中国作家网.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