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微孔草

微孔草

微孔草(学名:微孔草属 sikkimensis)为紫草科微孔草属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省甘肃省以及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油料植物。微孔草富含γ-亚麻酸,是开发特色营养保健食品、保健食用油、新型化妆品和医药产品的理想原料。

形态特征

茎高6-65厘米,直立或渐升,常自基部起有长或短的分枝,或不分枝,被刚毛,有时还混生稀疏糙伏毛。

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长柄,卵形、狭卵形至宽披针形,长4-12厘米,宽0.7-4.4厘米,顶端急尖、渐尖,稀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中部以上叶渐变小,具短柄至无柄,狭卵形或宽披针形,基部渐狭,边缘 全缘,两面有短伏毛,下面沿中脉有刚毛,上面还散生带基盘的刚毛。

花序密集,直径0.5-1.5厘米,有时稍伸长,长约达2厘米,生茎顶端及无叶的分枝顶端,基部苞片叶状,其他苞片小,长0.5-2毫米;花梗短,密被短糙伏毛;花萼长约2毫米,果期长达3.5毫米,5裂近基部,裂片线形或狭三角形,外面疏被短柔毛和长糙毛,边缘密被短柔毛,内面有短伏毛;花冠蓝色或蓝紫色,檐部直径5-9(-11)毫米,无毛,裂片近圆形,筒部长2.5-3.8(-4)毫米,无毛,氧化镁梯形或半月形,长约0.3毫米,无毛或有短毛。

小坚果卵形,长2-2.5毫米,宽约1.8毫米,有小瘤状突起和短毛,背孔位于背面中上部,狭长圆形,长1-1.5毫米,着生面位腹面中央。

5-9月开花。

生长习性

微孔草耐寒,耐旱,喜强光照。生长于高寒草甸、林地、灌丛和次生植被中,常与1年生作物或1-2年生野生植物混合生长形成植物群落。这些群落与环境之间未达到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群落内部物种成分常发生变化。随原有种的消失,新物种的入侵,微孔草的数量逐步减少,有时从群落中消失。微孔草在植物群落中通常不是优势种,其优势度处在7%-15%。它作为次生演替初始阶段植被成员而占据有效空间,成为高山地区次生植被中的生态适宜种而生存。

分布范围

分布于陕西省西南部,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香格里拉市以北)、西藏自治区东部和南部。生海拔3000-4500米(在青海东部和甘肃一带海拔为2000-3000米,在陕西西南部低达1900米)山坡草地、灌丛下、林边、河边多石草地,田边或田中。锡金王国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繁殖

微孔草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试验证明,微孔草种子有12 个月左右的后熟期,自然贮藏后经预冷处理可打破休眠。在相同温度下,贮藏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比收获时高41%。生产实践中还是以块根繁殖方式为主。

微孔草是2年生植物。自然状况下由于生长季节短,当年种子萌发后以块根越冬,第2年才开花结实。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微孔草的快速繁殖,做到每年都可收获种子。

微孔草的茎尖是组织培养的最佳部位,步骤如下:

茎尖愈伤组织培养

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3mg/L+NAA0.2 mg/L+白糖3.0%+琼脂0.6%。培养基pH值为5.8,培养温度18-25 ℃,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度2000lx,一般7天长出第1个有效节。

继代培养

将培养获得的完整植株按有效节剪下,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1/2MS+0.5 mg/L NAA+3.0%白糖+0.6%琼脂。一般第9天产生第1个有效节。

生根培养

当继代培养长出的无菌芽长至3-5厘米高时,转移至1/2MS+1.0 mg/L 吲哚-3-丁酸 +2.0%白糖+0.7%琼脂的培养基上生根培养。接种后10天左右可出现幼根,并可见到粗壮的块根形成。

试管苗移栽

将形成粗壮块根的试管苗移栽到温室内。栽培床上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森林土或草甸土。培养温度15-20 ℃, 土壤水分11%-13%。经过120天左右待块根发育成熟后移到大田栽培,当年收获种子。

大田栽培

按行株距0.333米× 0.125 米栽培。四周设保护行1米,分成不同的地块。制定轮作方案,播前土壤经过处理,以控制杂草危害,提高种子产量。

微孔草的组培,育苗时间安排上要与其生长发育节律同步。如在6月中、下旬利用幼嫩的茎尖进行组培,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转移到温室培养块根,翌年4月上旬将块根移入大田栽培,当年收获种子。这样,在非生产季进行组培扩繁和温室育苗,在生长季生产种子,可使得田间生长周期缩短1个生长季。

田间管理

在每年微孔草返青后进行匀苗、间苗,如密度过大,可将幼苗移到其他田内扩种,也可将块根挖出一些晒干做深加工原料。其次是除草施肥,在微孔草幼苗3-4叶期,进行人工拔除杂草一遍。

病虫防治

在开花期,主要喷施三唑(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确保丰产。

采收

当微孔草进入终花期,茎杆开始变黄,包裹种子的花萼大部分变为黄色,中部果序的种子变为淡褐色时,这时收获有利于提高微孔草的籽粒产量和质量。收割后要防雨,打成包头市小捆并搭成“人”字形就地晾晒,干燥后及时脱粒。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刚收割的微孔草植株堆成大堆,以防霉烂。风蚀严重的坡地上,微孔草收获时要留高茬,防止吹落在地面的微孔草种子被风吹走。

主要价值

药用

微孔草是传统藏药,全草可治疗眼疾、痘疹等病。微孔草种子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达39.74%;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饼渣中的粗蛋白含量达23.96%,经药理学试验,已证实这种植物油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酸甘油脂及血清丙二醛的含量,具有防止血脂沉积、动脉粥样硬化、维持生物膜和血管内膜结构完整和降低高血脂症等功能。

经济

微孔草综合利用价值高,种子提油后的饼粕蛋白质含量高,可作动物饲料;茎秆可作牲畜饲料;花是优质蜜源,并有观赏价值。微孔草种子含油率达到43.5%,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6.39%,γ─亚麻酸(γ-linolenicacid)含量为6.37%,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证明无毒。因此微孔草种子油已成为有医疗价值的含γ─亚麻酸的新油源。

开发利用

保护和利用并重

微孔草野生于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十分有限。过去在当地农田里常见到,但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其数量已很少。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一珍稀资源。

人工栽培研究

人工栽培技术的突破,是微孔草商品化开发成功的关键。应筛选适合当地的高产抗病品种,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进行栽培。据调查,小花西藏微孔草(M. tibetica var. pratensis)株形矮小症,花序集中,收获容易。其种子含油率31.4%,含γ-亚麻酸6.83%,可选作栽培试验材料;研究微孔草各个生长发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合理施用肥料;运用微波、辐照以及航空等高新技术手段育种。

提取微孔草油

已经证明可以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微孔草油。该法在35-40 ℃ 操作,可最大程度保留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得油率高。应避免采用小作坊式的榨油方式,实现珍稀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资料

微孔草-植物百科.植物智.2024-08-08

微孔草-名称分类.植物智.2024-08-08

微孔草-中国植物志.植物智.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