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永春漆篮

永春漆篮

永春漆篮是中国福建省永春县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实用特性而闻名。这种漆篮的特点包括高雅古朴、端庄大方、精巧玲珑的设计,同时具备耐酸、耐碱、耐用的性能。2013年9月25日,永春漆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制作工艺

永春漆篮的制作过程复杂精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竹编、灰工和漆画堆雕。竹编环节中,工匠们利用当地的毛竹资源,将其切割成不同粗细的篾片,编织成各种形状的篮子。灰工环节则是在篮子表面涂抹一层特殊的灰泥,使其更加坚固且防水。漆画堆雕则是漆篮制作的关键一步,通过这一工艺,漆篮不仅变得更加精美,还能够长久保存。

产地环境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县竹林资源丰富,为漆篮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历史渊源

永春漆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当时的一种传统竹制品经过改良,演变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漆篮。这些漆篮最初在闽南地区流行,后来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乃至海外。

生产现状

随着社会变迁,漆篮的手工制作面临挑战,从业者人数逐年减少。然而,近年来在企业的带动下,漆篮产业有所复苏,从业人员和产值都有显著增长。

产品荣誉

永春漆篮于2009年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在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

地理标志

综述

永春漆篮获得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其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永春县全境。

地域保护范围

永春漆篮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为福建省永春县所有行政区划。

质量技术要求

原料

竹材:产地范围内生长两周年以上,竹节达20厘米以上的孟宗竹、灯竹。

用土:产地范围内偏中性的红壤土。

辅料:石灰粉、桐油、乌烟、松节水、天然生漆等。

加工工艺

制篮胚(竹编)→上油灰→油漆→堆雕、绘画。

工艺技术要求

制篮胚(竹编):把竹子破成宽4毫米至10毫米的篾片和宽0.8毫米至1.5毫米的篾丝;经缚才、编底箍、编篮盖、卷嘴、扯脚、插耳柄等工序编成篮胚,松紧适度。

上油灰:将桐油与永春特有的偏中性红壤土和石灰粉进行搅拌熬成桐油灰;对篮胚进行整形固定、去糖杀菌后,在篮胚上均匀涂抹桐油灰,贴上纱布,自然晾干。

油漆:把桐油煮沸,放入乌烟、松节水搅拌,直至拔丝到适当长度即成乌油;用植物油和少量乌烟搅拌生漆,涂抹在相关部位。

堆雕、绘画:在篮身、篮盖堆雕和绘画图案。

质量特色

整体性要求:造型美观、端正,坚固。

堆面:粘贴牢固,花纹清晰。

漆面:色泽均匀、光亮。

画面:比例得当,图案形象。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在永春漆篮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永春漆篮“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的申报机构申请并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永春漆篮“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参考资料

【泉州古代科技史话】泉州古代漆工艺——永春漆篮 .sohu.2024-11-22

永春漆篮.teseyoulian..2024-11-22

非遗文化旧物——永春漆篮.mbd.baidu.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