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牡丹江一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成立于1945年9月,初名为牡丹江市立中学,2001年更名为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运动面积7万平方米。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后,学校教职工数量增加至364名,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10人,在职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142人,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7人,在校生5800余人。学校于2009年被评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学校,2011年被确定为省理科特色类国家项目试点学校。2018年,学校名列2018中国百强高中榜单第64位。

历史沿革

1945年9月,牡丹江市立中学成立,校址位于西三条路的育英小学(今立新小学校址)。

1946年3月22日,更名牡丹江市联合中学。9月,高丽男女中学合并后又并入牡丹江联合中学,搬迁新校址位于七星街的圆明小学旧址。

1948年9月,牡丹江联合中学隶属于松江省教育厅,改称松江省第七中学,同时朝鲜族学生分出,成立朝鲜族中学。

1950年3月,松江省第七中学更名为松江省立牡丹江中学。

1952年9月,更名为松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同时分出4个初二班级成立了牡丹江市第二中学。

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学校改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

1956年9月,学校由牡丹江市领导,改称牡丹江市第一中学。

1962年,学校被定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

1978年,学校被重新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

1986年,暑期后停招初中生。

1990年,牡一中中学生业余党校成立。

2001年,原市第七中学和第一中学合并,更名为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

2002年9月,学校建立了收费性质的初、高中五年一贯制学校,定名为园明分校。

2006年8月,园明分校改为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分校(2007年更名为田家炳高级中学),招收高中生。

2007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江南新城区。

教育教学

硬件设施

截至2011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学校装备了90个常规教室、10个常规实验室、2个语音室、6个信息技术教室、5个通用技术教室,24个走班教室、8个多媒体教室,10个理化生探究实验室,14个个性化创作室。每2-3个教室对应走廊设置一个公共学习讨论区域,所有的教室和学习区域覆盖互联网。

学校建筑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七个学习领域教学楼,汇演中心、行政楼,以及师生生活设施。

• 语言与文学领域有容纳300人网上阅读的电子和

• 文本阅览室,以及报告厅和设备先进的语音室。

• 数学领域有电子文本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以及陈列着应用数学实例和数学模型的数学馆。

• 人文与社会领域有文史阅览室、电子图书馆、时事报告厅、天文台。

• 科学领域有常规实验室、物理探究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物理奥赛专用教室;化学学科设有四个探究实验室;生物学科设有植物组织培养室,在校园内还建有一个小生态公园和小的生物走廊。

• 技术领域配有网络教室、演播厅、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以及装备电脑机器人、电子模版、汽车驾驶与保养、微型车床加工车间等用室。

• 体育与健康领域有一个配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可容纳三千名观众看台的田径场,一座面积为8,792.7平方米包括温水游泳馆、兵乓球馆、篮排球馆的两层体育馆。室外还建有十块篮球场地、五块排球场地和两块标准的网球场以及一个足球场和滑冰场等。

• 艺术领域有独立的艺术楼、标准的琴房,设有多媒体演播厅,并配有现代化的实验实习剧场,大、中型排练室,音乐合奏室,舞蹈教室,器乐演奏教室,美术习作室,摄影室、根雕室等,有专业的管弦乐排练厅,大型舞蹈排练厅,乐器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各学习领域教室内设学习用品橱,教学楼的走廊预留了阅览资料、休闲的空间;领域教室除行政班教室外,预留了20%的教室做选修教室,为实施走班教学提供必要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10年12月,学校有88个教学班,5500余名学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2月,学校教职工359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23人,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144人,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7人。

截至2015年2月,特级教师名单:

教育成果

学生成绩

• 高考成绩

2014年高考,该校景源以687分成为黑龙江省文科最高分。

2013年高考,该校李润楠为全省文科第二名、祝宇清为全省文科第七名,李海明为全市(含所辖县市)理科第一名;全市(含所辖县市)文科前十该校占八名,理科前十该校占九名;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269人,一批次重本上线人数(不含艺体)达到912人,二批次以上普通本科上线人数(不含艺体和二表降分录取)达到1472人。有21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大学录取,有383人被“985”工程等一流大学录取,其他重点本科院校录取536人。

2012年高考,该校李佳楠以667分成为黑龙江省文科最高分。

2010年高考,该校魏淑贤以667分成为黑龙江省文科最高分。

• 学科竞赛

2013年,该校学科奥赛有23人获省赛区一等奖;在全国决赛中,获1金3银6铜。

• 艺体比赛

2013年,在黑龙江省中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上,该校代表地市组和基点校组分别获得田径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中学生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多威杯”田径锦标赛竞赛上,获得1枚银牌和1枚铜牌。在省艺术基点校比赛中有4人获得一等奖,于柯寒同学荣获国际设计大奖——黄铅笔奖。

教师成绩

2008年到2011年3月,该校教师在国家和省举办的教学竞赛活动中有71人次获得一等奖,有280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编辑科研和课改成果集30部,校本教材85本,其中出版专著6部,理化生实验探究报告1套12册,英语同步听力、阅读教材1套22册。

所获荣誉

截至2015年3月,该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群众满意学校、省师德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0年6月17日,获得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称号。

2020年10月,被中共黑龙江省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表彰为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学校文化

学校标识

• 校徽

校徽外形圆形,寓意和谐;图案白色和蓝绿色基调,象征着纯洁、生机和希望;图案的蓝绿色是一中的标准色,象征着一中是育人的绿色摇篮和沃野。校名为原国家领导人李岚清为一中的题字。

校徽主体造型为倾斜的阿拉伯数字“1”,又是船帆的造型,寓意一中为牡丹江市基础教育的旗舰,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海洋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天;“1”中双分为三个版块,既深化了船帆的造型,又寓意一中“三化”的办学理念。船帆下面的船体为一本展开的书籍,又是“1”下面的短横,寓意一中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前行和收获。左上角飞翔的普通海鸥是“牡”的拼音字头,与船连在一起即形成“牡一中”的图象意念,寓意一中的师生像高翔的海鸥,有远大的理想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校训“修身立德,博学致远”采用篆体,寓意继承祖国的优良传统。

• 校训

“修身立德,博学致远”

校训的核心是“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追求最优化目标”的办学理念,秉持尊重师生人格、相信每个人都能释放最个性化发展潜能的态度,指导“赋予师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权利、支持每个人达到最近且最佳的发展区域”的工作,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鼓励每个人都实现最优化生命价值”的价值追求。

• 校歌

让理想在这里放飞

(齐)走进了充满理想希望的一中,

让我们开始幸福人生的旅程。

践行修身立德博学致远的校训,

恪守文明进取和谐凝重的校风。

(男)夯实基础,开发潜能,思想在这里自由翱翔;

(女)张扬个性,协同创新,青春从这里走向成功。

(齐)珍藏起老师今天的笑容,会化作学生明天的感动。

记住从这里出发的姓名,会成为母校明天的光荣。

明天的光荣。

学校社团

牡丹江一中学生成立了各种社、团、组、会,举办校园体育节、中国艺术节、科技节,开展拔河比赛、校园混合接力赛、十人大绳及校运动会、手绘T恤艺术作品展和科技原创比赛。

学校环境

牡丹江一中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3万平方米。校内建有微型园林和景观山水,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形成了校中有园、园中有校的生态园林式学校,学校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

知名校友

王成源教授,1957年毕业于牡丹江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63年起,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任助研、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古生物协会潘德尔学会授勋委员会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三叠系界线工作组选举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分会通讯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选举委员(1984-1989),前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1989-2001)、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1996-2000)、微体古生物学报副主编(1996-2001);目前已发表文章350多篇,是南古所学术论文最多的作者之一,也是我国古生物界和江苏省第一位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的学者。2004年退休后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他多次应邀到多个国家,解决重大地层问题。获得过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简介.新东方网.2015-01-24

一中1957届14班老校友相聚母校.牡丹江市人民政府.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