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酢浆灰蝶

酢浆灰蝶

酢浆灰蝶(学名:Pseudozizeeria maha),属灰蝶科眼灰蝶亚科,是酢浆灰蝶属的单型种。是平地最常见的小型凤蝶总科。成虫常于草地、树林边以及路旁低飞,也常出现在各种草本植物旁。成虫以及各虫期整年都可见到。

形态特征

雌蝶背底色呈黑褐色,翅基部有蓝色亮鳞,低温期较多,有时可达雄蝶高温期蓝色斑发达程度。高温时亮鳞则减退或消失。

无论雌雄,酢浆灰蝶翅反面均无任何红色(或橙色)斑点,应与蓝灰蝶和多眼灰蝶仔细区分。

翅展22.0~30.0 mm。复眼上有毛,呈褐色(此种眼色在灰蝶科中独此一家)。触角每节上有白环。雄蝶翅面淡青色,外缘黑色区较宽;雌蝶暗褐色,在翅基有蓝色鳞片。翅反面灰褐色,有黑褐色具白边的斑点。无尾突。

成虫飞得很低,丘陵或平原,阳光充足的草地上或矮小症而开花的禾本科杂草上常见。

卵常出现在黄花酢浆草背面,为扁平的盘状构造,直径约0.6毫米,高约0.25毫米。

美国白灯蛾有绿色及褐色两种,背部中央有暗线,觅食后,可在土壤缝隙或石块下发现。幼虫亦在石块下或土壤缝隙成蛹,为缢蛹。

幼虫主要以酢浆草科、爵床科马蓝属植物为食,也有取食蝶型花亚科疏花灰叶的记载。

生活习性

酢浆灰蝶(在南京地区)一年五代十国,世代交替发生。

酢浆灰蝶在10月末以蛹在枯枝落叶或土壤表层浅洞中越冬,越冬代成虫次年五月始见、中旬为高峰期,五月中旬始见第一代卵及幼虫,6—10月间各月各虫态均同时发生,期间每月中下旬为成虫活动高峰期。

美国白灯蛾共四龄,野外2~4龄幼虫具迁移、避热与适蚁行为。

酢浆灰蝶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为3~4天,幼虫期为22~26天,蛹期为6~7天。

分布范围

酢浆灰蝶分布相当广,中国(广东省浙江省、湖北、江西省福建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台湾),朝鲜巴基斯坦日本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皆有其分布。

中国分布有P.maha maha与P.maha okinawana2个亚种,前者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后者仅分布于台湾及日本。

亚种

酢浆灰蝶有以下亚种:

- P. m. maha 指名亚种,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南部

- P. m. argia (Ménétriés, 1857) 分布于本州岛

- P. m. ossa (Ménétriés, 1857) 分布于印度南部

- P. m. okinawana (Ménétriés, 1857) 台湾亚种,分布于台湾

- P. m. diluta (Ménétriés, 1857) 分布于中国云南等地

- P. m. saishutonis (Ménétriés, 1857) 分布于韩国

- P. m. kashikurai (Nakamura, 1931) 分布于日本

近似种

酢浆灰蝶与以下种类相似,但可通过特定特征进行区分:

- 吉灰蝶 Zizeeria karsandra

- 毛眼灰蝶 Zizina otis

- 长腹灰蝶 Zizula hylax

相关研究

福岛核事故令凤蝶总科遗传异常

日本琉球大学副教授大泷丈二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受福岛第一核电厂放射物泄漏的影响,福岛县当地名为酢浆灰蝶出现了遗传异常。

2011年3月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破坏而发生严重核泄漏。同年5月和9月,该研究小组在福岛县、茨城县东京等多个地点采集酢浆灰蝶。

他们让5月份采集的144只酢浆灰蝶产卵并孵化出美国白灯蛾。在培育这些幼虫的过程中发现,盘城市和广野町等福岛县境内的酢浆灰蝶子代死亡率比其他地区要高,而且越是放射剂量高的地区,雄蝶翅膀的尺寸越小。

在福岛县酢浆灰蝶的子代中,约20%的翅膀颜色搭配和斑点数量出现异常,发生异常的频率是其亲代的1.5倍。而2010年9月份在福岛县采集的约240只成虫,其子代中约50%出现类似异常。

为了对比,该研究小组利用被认为几乎未受福岛核事故影响的冲绳酢浆灰蝶进行低放射剂量照射实验,结果也出现了同样的异常情况。

虽然昆虫被认为对低放射剂量的影响抵抗力较强,但此次调查显示酢浆灰蝶抵抗力较低。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酢浆灰蝶生物学特性研究.知网空间.2012-09-17

酢浆灰蝶生物学特性研究《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第05期.wuxizazhi.cnki.net.2012-08-16

福岛核事故令蝴蝶遗传异常.新浪网.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