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镇
板栗乡位于云南省绥江县城南部,地处东经103°59′7″北纬28°31′11″,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十五公里;东与水富县太平镇接壤,西与永善县细沙乡相连,南邻盐津县普洱镇,北与中城镇毗邻;境内最低海拔北面双河石门子400m,最高海拔是南部罗坪境内绥江县、永善、盐津三县交界赴大宝顶2054.3m,相对高差1654.3m;国土总面积227.92平方公里,总耕地53162.6亩(其中水田5801),全乡人均占有耕地2.5亩;林地249724.5亩,未利用土地29881.8亩。
简介
2006年底板栗乡全乡辖八个村委会,135个村民小组,5492户,21560人,劳力9281人。2006年全乡粮食总产量438.7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10公斤。2006年全乡经济总收入3619.83万元、人均纯收入853元。全乡公路有7条115.5km:双河至罗坪茶叶坳35km,该条公路是全乡的经济 大动脉,也是正在建设中的绥串公路,现有移动机站6座,联通机站1座,覆盖率为85%以上地区。
地理及气候
全乡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具有阴天多、日照少、雨量大、气候湿润的特点,是喜阴作物的生长发育的最适宜于生态环境。年平均气温14.2度、年积温为4515度、年均降雨156天、年降雨量为1156mm、年日照为2138小时、日照百分为率48.8、无霜期为238天、风雨暴日为45天、干湿度为0.82。
历史文化
板栗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相关记载,板栗集镇约建于秦、汉时期,曾经是绥江县通往昭通市上昆明市的唯一驿道,也是下接四川省的商贾马帮歇息的重要驿站。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层峦叠嶂,也是少数民族文化集中的地方,在227.92平方公里中有神奇高山峡谷、响水洞瀑布、九老洞地下溶洞、三槽瀑布、太学生墓、震洞、高洞子原始森林、雷打树(含笑)、茶叶坳、大堡顶(站在 山顶可了鸟瞰四川宜宾市、屏山县和水富县)、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炉山、娇顶山等,诸多自然自然景观环抱着罗坪奇特的2万多亩原始森林。板栗历届党委政府不懈努力,着力打造板栗形象,随着向家电站、湖滨生态园林城、绥串公路改造、罗汉坪水库等建设,已上报板栗罗坪休闲观光旅游等立项材料。由于滇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外来外来的荆楚文化同当地夷文化的彼此交融和灵山水相互濡染,因而形成了板栗奇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礼仪,板栗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板栗人既有四川人的机灵能干,更有云南人的忠厚耿直,板栗方言是古入声字的活化石。板栗是个少数民族杂居地。居住着有着历史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苗族,这里的苗族民族文化灿烂多姿,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他们真诚,讲信义,爽直、好客,每有远客到来,必以好酒相待;他们的节日除传统的春节外,主要有花山节和糊牛角等;苗家手工艺品刺绣、挑花、织花、蜡染和银饰等手工艺在这里有悠久的历史;苗族的服饰集美术和工艺为一体,是苗家的艺术精品,颇具民族特色,尤其是女装较浓重,苗家服饰在这里尽显其精华。在观赏了罗坪奇丽风光之余,亲身体验苗家的风俗民情,定会令人陶醉。板栗打鼓草山歌、苗族花山节等是板栗的山水灵音。江山多娇,人材辈出,在清朝时期曾有一举人得到皇帝偿识,被封为“太学士”,逝后葬于板栗乡关口乌抛溪。新中国成立后,板栗关口木槐坪的邱中惠成为中国第一届世界乒乓球冠军。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全乡公路有7条115.5km:双河至罗坪茶叶坳35km,该条公路是全 乡的经济大动脉,板栗至何家坪13.5km,板栗至阴山湾18km,板栗至西山坡至正沟15km、清水至小沟8km。桂花公路18KM、关口白岩公路8公里,乡集镇距国道(213线)7公里。南通过罗坪到串丝可上昭通市、昆明市等大中城市,南通过县城可下宜宾、成都市、重庆市直抵上海市等大中城市。信息畅通,村村通程控电话,有移动机站6座,联通机站1座,覆盖率为85%以上地区。
主要河流有:板栗河全长42km 、关口老林溪河长8km、清水小沟河长10km和朱家河长12km等8条水资源。
自然资源
地上有丰富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古石梯、张家岩、阴山湾、桐子林、大炭湾和八户湾)、铁矿石、铜矿石、碳酸钙、石英沙等资源。林业资源和旅游得天独厚,珍稀植物有含笑、红豆杉、珙桐、香桂等;动物有老熊、野猪、鹿子、山羊等。罗汉笋是群众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旅游资源地下有神奇的九老洞,地上有向往的响水洞和以罗坪2万多亩森林旅游资源为辐射为全乡旅游屏障带。
文化教育
截止2007年,全乡有学校19所,其中:中学1所、完小10所、村以下小学8所。全乡共有教师181名,其中中学34人,小学141人,中学有工人6名。学生中学724人,小学2480人。板栗小学附设1个移动希望幼儿园,现有幼儿教师1人,幼儿36人。全乡在校学生中中学有苗族2人,小学有苗族25人,彝族1人,白族2人。
板栗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每年坚持对村实行两次教育综合考核,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和教职工管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政府执政的教育目标。
板栗乡教育党总支有9个教育支部,有中共党员65人,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全乡“两免一补”工作开展顺利,2006年全乡小学享受免费教科书1401人,享受住校生生活补助727人。中学享受免费教科书515人,享受生活补助554人。
农村经济
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投入239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7元,其中:1、种植业收入974.1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3.5%左右,2、牧业收入1042.1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3.5%左右,粮食总产量438.7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208公斤。板栗乡在经济发展上要做到:
(1)抓好种植业,乡党委、政府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全乡适宜区域推广种植冷凉蔬菜和无土栽培马铃薯。
(2)狠抓畜牧业:一是精心组织开展好畜禽防疫,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有效;二是依法开展牲畜检疫,做到有检必检;三是巩固建设母猪示范村和整村推进母猪养殖项目中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四是以科技人户为载体,狠抓畜牧科技培训,提高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五是强化牲畜品种改良,推广肉牛冻精改良,母猪人工受精卵技术。通过狠抓科技措施落实,全乡2006年共出栏生猪14355头出栏牛532头,出栏羊1607只,出栏禽近4万羽,禽牧业总产值实现134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
(3)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交通、餐饮等行业迅速发展,全乡已发展个体运输户40户,餐饮业8户,个体商户90户,二、三产业2006年总收入达3800万元。
(4)劳务输出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乡党委、政府结合本乡劳动资源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并配合市、县有关部门协调组织劳务输出,2006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200人左右。
(5)培植竹产业,发展经济林果:在“十一。五”期间,全乡每年计划造竹2万亩,到2010年,竹基地建设达到13万亩,培植发展核桃、板栗、梨子等林果,使农民有一些致富项目。
人口卫生
截止2007年9月30日,全乡总人口21560人,其中常住人口16151人,有已婚育龄妇女3784人,其中常住已婚育龄妇女2808人,计划生育率为86.7%,人口出生率为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9‰,实现了“基本无多孩乡”目标。
板栗乡计划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责任包干到村,落实到人;
2、深化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到村,健全以村为主的计生工作机制;
3、全面实施监护,狠抓计划外怀孕补救措施的落实,坚决施行“一放二扎”,不断提高综合带育率,二孩绝育率和计划生育率;
4、采取综合措施,坚决遏制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和早婚早育;
5、进一步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奖优方针”政策,涉农优惠政策向计生户倾斜;
6、加大违法生育处罚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
7、严格奖惩,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
8、切实做好以统计台帐为主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挤干水分。
现有18890人次参加新农合,参加率达到90%,有一个中心卫生院,在职医务人员23人,配有B超、X光机、心电图机、生化仪等设备,8个村卫生所有乡村医生16人,可进行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特色产业
为把板栗乡建成“绿色生态乡”,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面投入,努力扩大造竹面积,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荒山荒坡造林和低次林改造工程林的实施。同时全乡还发展以干果和水果为主的经济林果1000多亩,已嫁接的良种板栗树已初见成效。从而建了以营造以竹为主经济林果为辅的 生态屏障及产业支柱。全乡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8%。在“十。五”期间,全乡有竹类5.1万亩,其中:笋材类3.5万亩,纸浆原材料1.6万亩,品种为:筇竹、宁南方竹、苦竹、竹稻、杂交竹、孟宗竹、勃氏甜龙竹、麻竹。在“十一。五”期间,全乡竹产业发展,以退耕还林、竹藤基地建设、荒山、荒坡造林等项目为依托,充分调动全乡群众造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加快竹产业的发展,在这期间,每年完成了2万亩的造竹任务,到2010年,全乡竹基地建设发展到13万亩,为全县竹浆纸一体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把竹产业培育成为乡最大的绿色支柱产业。2006年销售竹片4500吨,销售收入108万元,销售竹笋200吨,销售收入40万元。
新农村建设
板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实行“资源整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以家家户户发展经济项目为支撑,以村容户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培训教育和文明创建为手段,全面促进我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板栗乡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以“绥串”公路沿线和板栗集镇为重点,打造一条线,即“绥串”线;突出二个区,即双河官田“精品区”和关口乌抛、罗坪生态旅游区;亮化一个点,即中坝铜河特色示范点。“十一五”期间全乡共建设30个自然村示范点,其中完成一类点2个,二类点12个,三类点16个。2006年启动建设了双河村官田自然村市级示范点和中坝村铜河自然村乡级示范点。2007年在继续巩固2006年2个示范点的基础上,新启动板栗村洞沟自然村、清水村马胡自然村和桂花村桂花自然村3个示范点建设。
板栗乡双河村官田自然村市级示范点位于绥江县县城东南面、“绥串”公路旁边,距县城8公里、板栗乡集镇5公里,国土面积2.5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400米、最高海拔750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2006年末辖四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21户958人,党支部1个,党员30人,耕地611.3亩,荒山荒坡1308亩,人均有粮226公斤,人均纯收入740元。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林果、蔬菜、竹子等。示范点建设在市、县、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情关怀下,完成新建村组公路2公里,硬化人行驿道4500米,新建灌溉沟渠1000米,安装人畜管饮7000米,“五改四建”88户,新建沼气池50口,种竹800亩,种植大五星枇杷200亩,村容户貌得到明显改善,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示范区将实现经济总收入达到5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备、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富裕安康、村风文明、环境整洁、人与自然和谐、民主法制健全、社会安定有序的高二半山集农业科技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品示范园区。
参考资料
http://www.ynszxc.gov.cn/szxc/model/ShowDocument.aspx?Did=484&DepartmentId=484&id=342591.www.ynszxc.gov.cn.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