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公元前336年—前331年在位。他是有画像传世的波斯王,其他的波斯君主都只有浮雕和钱币上千篇一律的侧影流传下来。

大流士三世生于公元前380年左右,出身于波斯王族近亲婚姻的家庭。他身材高大,英俊,是波斯帝国的勇士。公元前336年,他登基为大流士三世,并成功镇压了埃及叛乱,强化了波斯对埃及的控制。然而,他在位期间遭遇了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在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大流士三世相继被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帝国的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死于公元前330年夏天,享年50岁。亚历山大大帝发现他的尸体后,将其送回波斯波利斯,厚葬于波斯皇陵墓。

生平

西方古典史料称这位末代波斯王为“大流士三世科多曼”(Darius III Codomannus)。科多曼显然是希腊人对大流士一世本名的拐脚音译。巴比伦文献显示,他的本名叫做阿塔沙塔(Artashata)。大流士大约生于公元前380年,他的祖父是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兄弟,而他的父母是堂姐弟关系,这种近亲结婚在波斯王朝相当常见。史载大流士身材高达190-200cm,相貌英俊,这与伊苏斯壁画所描绘的波斯王形像相符。

据迪奥多罗记载,大流士在继位以前是享誉波斯帝国多年的勇士。当时还是阿塔沙塔亲王的大流士一世跟随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三世征讨卡都西亚人(Cadusian)的叛乱,两军对阵之际,敌方出来一位最优秀的武士,要求同一位波斯贵族阵前单挑。当时波斯王周围数十个贵族畏缩不前,最后是阿塔沙塔出阵应战,经过搏斗将对手制服。波斯王大悦,当即封他为亚美尼亚总督。阿塔薛西斯平定卡都西亚叛乱是公元前343到338年间的事情,此时的阿塔沙塔已是不惑之年了。

阿塔薛西斯三世王朝后期,大宦官巴古阿把持朝政,阿塔沙塔作为重臣虚与委蛇,逐渐获得巴古阿的信任。后来巴古阿相继毒杀阿塔薛西斯和王储阿西斯,波斯王室成员凋零尽,王位继承就轮到了旁支的阿塔沙塔亲王。公元前336年春天,阿塔沙塔登基,正式采用大流士一世这个称号,史称大流士三世。大流士即位时间不长,巴古阿就发现他难以驾驭,于是又打算故伎重演,给大流士准备了一杯毒酒。这里迪奥多罗绘声绘色地写道,早已洞察巴古阿阴谋的大流士将自己的酒杯和巴古阿的对调,然后命令他一饮而尽,这个臭名昭著的阉官就此恶贯满盈。

大流士登基不久就通过镇压埃及叛乱,强化了帝国对于一度分离多年的埃及之控制,使帝国气象为之一振。这年44岁的大流士一世年富力强,锐意进取,在内政外交上展现了不同凡响的胆识和魄力,无疑是波斯帝国期待已久的中兴之主。然而就在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几个月,在遥远的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王国,一位年仅20岁的青年即位国王。这个名叫亚历山大的青年最终将颠覆大流士的帝国社稷,使他的壮志宏图付之东流。

古典史家笔下的大流士,性格温良敦厚,虽有勇士的美名,但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好斗的人。科丘斯认为他处事公正,慈悲为怀,对支持他的人异常诚恳忠心,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慈父领袖。亚里安则毫不客气地指出大流士一世的性格缺陷:他偏听偏信,事到临头缺乏胆气,情绪波动剧烈,容易振奋,也容易气馁。作为一个军事统帅,这些无疑都是致命的缺陷。

从亚历山大登陆小亚细亚半岛的那一刻开始,幸运之神就似乎和他为敌,而沉重打击一个接一个地落到大流士一世头上。先是波斯将领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中拙劣的指挥,葬送了整个波斯小亚细亚的军政领导层;接着最为倚重的蒙农壮志未酬身先死,彻底打乱了大流士一世的战略部署。科丘斯记载,当大流士得知蒙农的死讯异常沮丧,好几天不能视事。不过他很快振作起来,亲率大军前去迎战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33年秋,大流士在巴比伦组织起来了数十万波斯大军——其中包括至少三万希腊雇佣兵,从巴比伦出发,来到叙利亚阿米克平原(the Amik Plain),营中的阿敏塔斯(Amyntas)劝告他不要下到沿海地带,那里的地形狭窄将会影响波斯大军发挥人数上的优势。然而,为了增加军队的移动能力,大流士一世早已将军队补给运送到大马士革(Damascus)。在双方僵持了两到三周后,大流士先做出了让步。不过,他并没有直接与亚历山大相遇,而是先向北,再往内陆地区行进,最后到达泛希腊联军的战略后方,伊苏斯附近,这样就切断了他们与刚刚攻下的小亚细亚半岛各后备基地的联系,为波斯大军取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大流士将附近城市里落后的希腊老兵、伤员等切断双手,打下烙印,让其前去报告亚历山大。然而这是一个战术失败之处,看见自己的士兵受到醢刑,泛希腊联军很是气愤,士气高涨,这也加速了战役的进程。凯利斯尼兹(Callisthenes)说,交战点是只有2.5公里的沿海平原,这无疑影响了波斯大军发挥人数优势。以为亚历山大要开始安排作战队形,大流士一世派两万步兵,三万骑兵跨过皮纳若斯河(the Pinarus River),以给河对岸的自己以充足时间布阵。而亚历山大却给自己的军队做一场激昂的演讲,然后让他们吃喝休息。

第二天拂晓,双方布阵完毕,大流士位于波斯国王惯常的部队中央,指挥全局,亚历山大则像往常一样亲自带领皇家骑兵楔形队列跨过河,进攻波斯左派,战役一触即发。波斯军队左翼人数多,却在素质上有很大劣势,很快被击垮。波斯中央的步兵也不敌配有五米多长矛,阵形严密的马其顿王国步兵。而波斯右翼却急于到河对岸的包围泛希腊联军,未能及时到中间解围,这也被认为是整个战役的关键,亚历山大得以直击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仓皇而逃,整个波斯大军彻底混乱。溃散的波斯大军逃往附近山地,至少有十万阵亡。而大流士遗留在伊苏斯营地的财宝和女眷全部失陷敌手,失去女儿、妻子和母亲,对他来说这个打击比丧失一支军队还要沉重。

攻入伊苏斯营地的当天夜里,泛希腊联军还沉醉在波斯仅仅一个小营地里就有的巨大财富中(仅现金就有3000塔伦特,国王将军的营帐镶嵌不少金银珠宝),却听到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原来波斯女眷们以为大流士一世已死,自己也命不久矣。亚历山大带领将士前去营中问候,大流士一世的母亲西绪甘碧斯(Sisygambis)立马跪在了更为高大英俊的赫费斯提翁(Hephaistion),请求宽恕。而亚历山大并没有计较这些,他给予波斯女眷原有的荣誉。西绪甘碧丝对大流士的抛弃很失望,很感激亚历山大,并收他作义子。

伊苏斯战役失败后两年内,大流士失去了地中海东岸的推罗(Tyre)和加沙(Gaza)等军事重镇以及埃及,帝国的西部地区彻底沦陷,不过这也给了大流士充足的时间重建一支军队。而在此期间,大流士一世与亚历山大两次书信往来,第一次是在伊苏斯之战后不久,大流士声称波斯只是在被动保护自己的领土,才会与希腊有冲突,请求亚历山大把家属还给自己,他愿意与其结盟。而亚历山大则告诉他,自己入侵亚洲,是为了报复波希战争波斯曾在公元前480年入侵雅典烧毁希腊最神圣的雅典卫城神庙,大流士等波斯国王还曾多次收买希腊人,搅动叛乱,而且把前国王腓力二世之死怪罪于波斯的收买刺客,而首先大流士要臣服于他,然后其他条件才都可以答应。

科丘斯记载,伊苏斯战役以后,大流士一世的精神并没有被击垮,他立刻着手重建波斯军队,日日夜夜训练新型部队,没有浪费一天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流士在伊苏斯战役丧师数万,帝国西部风光不再,但他在幼发拉底河以东的统治基础依然稳固,那些拥兵自重的波斯贵族依然聚拢在他的周围,听候他的调遣。大流士用两年的时间就重建一支庞大的军队,相比之下他的先祖薛西斯一世集结大军远征希腊准备了5年时间,而那时正值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史学家公认,大流士一世组建的大军,无疑是波斯帝国一百多年来装备最精良,战术最先进的一支军队。大流士一世充分分析了前两次波斯战败的原因,综合考虑了地形、武器、心理、阵形等因素。他特地为步兵配备了加长的矛和剑,布置了至少两百台带有侧刀的战车,甚至还从印度运来15头战象,希望通过战象使马受惊,从而切断马其顿王国骑兵的进攻。他知道要利用自己士兵的人数巨大优势,就必须在开阔的平原,所以他主动选择了亚述平原上尼尼微古城附近作为交战点,并派遣马扎伊(Mazaeus)前去干预敌军过幼发拉底河,使得自己有时间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穿过底格里斯河,最终于公元前331年秋到达高加米拉荒原。

与此同时在公元前331年的夏天,大流士一世给亚历山大带去了第二封求和信,首先感谢他对皇家俘虏的厚待,并把幼发拉底河以西的领土全部割让,同时赔款30000塔伦特(作为对比,东征前北马其顿国库是60塔伦特),希望他与自己的一位女儿联姻,以求和平。然而亚历山大认为自己已经早已统治了大部分幼发拉底河以西的领域,大流士的女儿他也可以直接娶,而且当前新的战争蓄势待发,不可能这样和平,他说大流士要么服从他以求轻松平静的生活,要么站出来与自己决战以争取荣光。

在回信中还告诉了大流士一世令他伤心欲绝的事情,他的妻子波斯第一美女斯塔蒂拉(Statira)在公元前332年左右死于难产。关于此事具体时间和经过古典历史中没有太多详细的记载,所以有部分人怀疑斯塔蒂拉的孩子并不是大流士的。

高加米拉战役开战之前,亚历山大曾派先遣部队勘测大流士部队的军情,得知了大流士军队数目之庞大和装备精良。大流士认为这次大战自己占尽了地形、战术、装备、人数的优势,求胜心切的亚历山大一定会随时偷袭以求优势,所以他让全体士兵彻夜不眠保持战斗队形。然而亚历山大不愿意冒夜战的风险,在对将士们做了一个长长的演讲后,就招呼大家休息了。虽然很多忐忑不安的将士彻夜无眠,亚历山大大帝居然在这个生命中最关键的一天睡过了。很多古典史学家认为,大流士一世让士兵彻夜警惕是战前最大的战术失败,使得士兵们疲惫不堪并且出现心理劣势。

这次大战双方的阵形排布无疑是古代世界东西方冲突中最复杂的一次。大流士将一半战车分布在左派前方,大大加强左翼的骑兵和步兵数量,希望钝化马其顿王国皇家骑兵的进攻;在对方的山头附近安排了大量弓箭手等,希望牵制对方的进攻;将50辆战车、15头战象还有大部分波斯最精锐骑兵的分布在部队中央国王战车前,以保护国王,维持对波斯大军全局的控制;而右派则安排了马扎伊(Mazaeus)带领的精锐骑兵以进攻,以期望包围敌方左翼。

照例,亚历山大首先带领皇家骑兵楔形队列斜向冲向波斯左派,这次他不停派出指挥小分队以吸引对方注意力,企图穿过左翼直取大流士一世。然而大流士左派队列严密,人数众多,亚历山大陷入了消耗战。与此同时波斯右翼对亚历山大大军左翼的进攻也陷入了消耗战,虽然波斯人数众多,但北马其顿大将帕曼纽(Parmenio)带领的骑兵顽强抵抗,使得波斯的包围不可得逞。而泛希腊联军中间的马其顿步兵阵列却因为阵线太长,不能保持一致步伐进攻,这给了波斯骑兵冲刺的机会,他们穿过了中间的缝隙,按惯例来看波斯应该赢了,因为他们可以对敌方从后面形成包围。然而得意忘形的波斯大军却迎面撞到了亚历山大在中间安排的后方军——又一整个马其顿步兵阵列,整个大军被完全击溃。不久,亚历山大终于打破波斯左派的封锁,直击波斯的中央,大流士一世又一次临阵逃亡。波斯右派锐利的进攻也逐渐被破解,波斯彻底被击败。失去了指挥的波斯军在荒野上四散开来,基本上全军覆灭。

随后亚历山大先后进驻波斯三个都城:巴比伦(Babylon)、苏萨(Susa)、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获得了东方超过160000塔伦特的巨额财富,还有大流士选自全国各地的365位美女组成的后宫。他给士兵们发了丰厚的奖励,安排好外交内政事宜,在狂欢中烧毁了波斯波利斯奢华至极的宫殿。他将大流士一世的女眷安排在苏萨的宫殿中,还因为无意冒犯了西绪甘碧丝而向她道歉。

高加米拉战役失败以后,大流士再次踏上逃亡之路,这一次他从埃尔比勒(Arbela)逃往米迪亚(Media)山区的埃克巴塔那(Ecbatana),亚历山大几次追近都未能赶上。在埃克巴塔那,他向波斯帝国东部省份的总督发信,要求尽发勤王之兵。然而亚历山大似乎比大流士的军队来得快一些。在亚历山大赶到埃克巴塔那前三天,已经万念俱灰的大流士一世带着7000塔伦特、3000骑兵和6000步兵,逃往里海附近。他对部下说:“我不会活着看到这个帝国的灭亡,我的生命和我的统治将一起结束。”显然大流士一世已经不再奢求胜利,只期望一个体面的结局。波斯王身边依然忠心耿耿的是蒙农的岳父、前赫拉斯滂总督阿塔巴兹,他表示“我们一定跟随我们的王走向战场。”

然而以拜苏为首的一批波斯贵族开始阴谋颠覆大流士。大流士的宰相、伊苏斯战役的骑兵统帅纳巴扎尼公开提议由拜苏出任摄政王。大流士一世怒骂:“你这个恶毒的奴才!”他拔刀冲向纳巴扎尼,结果被拜苏的亲兵拦住。阿塔巴兹企图调解君臣之间的矛盾,但知道内情的希腊雇佣军统帅帕特龙(Patron)明确告诉大流士一世,拜苏一伙打算弑君。一天阿塔巴兹来到大流士房里探讨对策,大流士无奈地说,这个时候除了依靠波斯东部的总督们别无选择。君臣两人于是抱头痛哭。接着大流士叫来所有的宦官仆人,解除了他们的奴役,予以遣散。当晚,拜苏等人发动政变,将大流士一世囚禁。

亚历山大追击大流士的途中,几个逃出来的波斯贵族前来通报波斯王的困境。亚历山大害怕拜苏等人拿大流士向他要挟,立刻率轻骑昼夜兼程追赶。一路上亚历山大遇到越来越多的波斯贵族,他们不齿拜苏所为而逃亡,带来大流士一世依然活着的消息。拜苏等人逃到伊朗高原东北部的一个叫赫卡通皮洛斯(Hecatompylos)的地方时,亚历山大的追兵已经逼近。拜苏一伙惊恐万状,催促大流士一世换一匹快马。身负黄金镣铐的大流士拒绝离开自己的马车,声称绝不同叛国者合作。拜苏、纳巴扎尼及其同伙于是挺矛猛刺大流士,又杀死他座车的役马,然后向东奔逃。等到亚历山大率领追兵赶到时,大流士已经气绝身亡,他的马车旁边围着一群忠实的随从,个个六神无主。

古典史料记载,一个名叫波利斯特拉(Polystratus)的北马其顿士兵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大流士一世,拿出自己的水囊给他喂水。大流士一世的临终遗言是说给这个普通士兵的:“我受你之惠而无法回报,这大概是我最后的不幸吧。”大流士伸出右手和他相握,希望他将握手问候传达给亚历山大,然后死去。亚历山大将大流士的遗体运回巴比伦,举行盛大国葬仪式。背叛大流士的拜苏后来被部下出卖,献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将拜苏转交给大流士的兄弟,他按照波斯处置叛徒的惯例将他挖眼割鼻,然后五马分尸。

伊苏斯壁画

1831年,意大利那布勒斯王国发掘古罗马庞贝(Pompeii)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好的一幅壁画,这就是著名的“伊苏斯壁画”(Issus Mosaic)。伊苏斯壁画长5.82米,高3.13米,由50万块小陶瓷锦砖组成。考古学家将壁画完成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世纪晚期,史学界普遍认为这幅壁画是模仿古希腊画家菲罗玄(Philoxenus of Eritrea)在公元前310年为北马其顿国王卡桑德(Cassander)所作的一幅油画。壁画表现的是伊苏斯战役的最后时刻,左边是亚历山大正率领近卫骑兵冲锋,他手中的长矛将一个波斯骑兵刺穿;右侧是高居战车之上的波斯王大流士,以及簇拥在他周围的卫戍军大流士一世身体前倾,两眼圆睁,满脸是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他的车夫拼命挥动马策,驱使战车掉头逃命。伊苏斯壁画作为西方古典艺术的代表作闻名世界,而大流士的形象也因此为千万世人所熟悉。

简介

亚历山大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流士的宝座,成为亚洲之王。拜苏死后,亚历山大继续平定索格狄亚(Sogdia)和大夏(Bactria)的叛乱,在追求神的荣耀以及传播希腊文明的驱使下继续东征,一直到印度河支流的黑发西斯河(Hyphasis)兵变为止。在往西回进的时候,他为了追求古希腊中伟人穿越格德罗西亚(Gedrosia)的成就,有计划地穿过了中亚大荒漠,虽然伤亡惨重,但大部队还是成功回到巴比伦。而他本人因未知原因,高烧不退,去世于原定南下阿拉伯帝国的三天前,年仅32岁。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手下的将军争斗了二十年,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继承他打下的马其顿王国,帝国主体分裂成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希腊的安提柯王朝、西亚的塞琉西帝国世界历史进入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世界的文化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的科学、艺术进入了崭新的快速发展期。

巴比伦天文日记记载有波斯帝国几百年间巴比伦的粮食价格。如果比较伊苏斯战役爆发的公元前333年和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的公元前323年的粮食价格,我们会发现后者是前者的10倍。一说亚历山大治下的波斯已经民不聊生了,然而考虑到波斯为战争筹集的巨额资金和铺张的享用,而且亚历山大大帝暴毙时帝国扩张战争还未结束,帝国并没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就进入了分裂战争,这也解释得通。大流士一世和亚历山大这两个相继统治大帝国的君主,在历史的天平上到底孰轻孰重?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波斯帝国的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死于公元前330年夏天,享年50岁。

参考资料

大流士三世——波斯帝国末代君主.趣历史网.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