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小白蘑菇

小白蘑菇

小白蘑菇,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2.5-4cm,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半球形至平展,表面白色或污白色,中部略带黄色,光滑,边缘乳白色,稍有纤毛状鳞片,菌肉白色,较薄。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较小,白色。菌盖直径2.5-6cm,扁平,中部稍下凹,无毛,表皮粘而易撕开,边缘平滑或有不明显的短条棱。菌肉色白色,脆。菌褶白色,长短一致,稍密,直生至凹生,褶间有横脉。菌柄白色,圆柱形,长2.2-6cm,粗0.5-1.5cm,内部松软。孢子有小刺,近球形,8-9μm。孢子印白色。褶侧囊体梭形,42-50μm×7-10μm。

分布地区

山东省、安徽、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云南省广东省吉林省西藏自治区等。

经济用途

记载食用。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生态习性

夏秋季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营养:小白菇栽培原料主要采用农林产品的理脚料,生产上常用的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等。

温度:小白菇是一种中偏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合温度为25~35摄氏度,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6~24摄氏度,最适生长温度12~18摄氏度。

湿度:小白菇菌丝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在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才能正常生长。

氧气:小白菇菌丝生长氧气的需求量小,但也要菌袋能透气。子实体形成或生长发育阶段空气要求新鲜,氧气工充足;二氧化碳浓度低。

光照:小白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若光照过强对菌丝有抑制作用,但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则需要散射光照,在黑暗条件,易长成珊瑚状子实体。

酸碱度:小白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适宜PH值为7~8.由于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类物质从而降低培养基PH值,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需适量加入生石灰碳酸钙,调节PH值在8~9,对抑制杂菌感染有较好作用。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根据山东地区气候特点,小白菇最适宜在9月下旬至次年5月下旬出菇。

栽培场所:栽培场所要选在交通方便、地势较高、排水性能好、环境干净、远离污染源、便于通风换气的地方。保温保温性能强的管棚,高2.5m,棚顶用草苫子遮盖,每4床留50厘米的间隙,棚外用薄膜覆盖,保持棚内略有散射光。

培养料西配方 ⑴杂木屑78%,玉米芯20% 石膏1% 生石灰1%;⑵棉子壳80%,麦麸18%,石膏1%,石灰1%。玉米芯1000斤,二6斤,豆饼粉30斤,石灰50斤,防虫灵一瓶,含水量65%.

熟料栽培:培养料用24cm*45cm的专业袋装料,装完排成垛盖好用锅炉加温,待垛中心温度升到98度时保持7-8小时,闷一夜就可以出锅了。

无菌接种:待培养料降到室温就可以接种了,尽可能按照无菌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避免杂菌的感染。

发菌温度:要注意通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度,天热时要单独摆放,最高不要超过35度,天凉时可以适当加高。小白菇 发菌很快,大约20天左右可以发满。

出菇管理:发满菌丝5天左右就可以出菇了,看到吐黄水时就可以排垛了,根据天气决定排几层,一般3-6层,只要不是很干就不要往小白菇 上洒水,否则容易发黄,影响商品价值。

参考资料

小白菇.食品伙伴网.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