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棉三厂
郑州市国棉三厂,始建于1954年,是郑州纺织工业的高光时刻,也反映着中原地区国有纺织工业的一段重要历史。历经辉煌、繁荣,也遭遇衰落,还经历了搬迁。
发展历程
20世纪60~80年代,郑州六大纺织厂峥嵘并立、飞速发展。纺织行业为国家创利税71亿元,是当时投资的30倍,为郑州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州也自此成为“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
199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有郑州一棉、三棉、四棉、五棉、六棉等企业基础上成立河南嵩岳集团 。1997年,郑州市政府批准撤销郑州市纺织工业局,组建成立郑州市纺织国有控股(集团)公司 ,与河南嵩岳集团合并,统一管理市属纺织、印染、服装、化纤等国有资产。
1986~1990年,郑州的工业在“七五”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能力的增强,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大中型工业生产项目,如郑棉五厂3000头气流纺,六厂4800绽化纤毛纺生产线,郑州印染厂年产2200万米的装饰用布。在1958年,国棉四厂还研制出了我国首台喷气织机。“七五”以后,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纺织设备,形成了一条能生产各类高质棉纱与优质坯布的生产线。
是的,就是国棉这几个厂,用骄人的业绩和超前的技术改革,撑起了郑州市纺织业的宏伟大厦,成就了威名。数据显示:几个厂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是1981年,这一年它们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1亿元,利润12302.7万元,税金9463万元。那时的国棉厂一带,是郑州市最繁华的地方。
没落
这些棉纺厂,一度赢利颇丰,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没落,国棉五厂、六厂等更被实施政策性破产。
资金链断裂部分棉纺厂新厂建设已停工。
郑州纺织业,各单个企业正在以每月200万元~400万元的速度在亏损,全行业每月亏损亿元以上。
到90年代以后,抑或是由于企业体制改革步伐的步步落后,曾经记录过整个郑州市半个世纪发展历史的国棉大厂彻底跌入了没落的深渊。历次改革的淘洗,没有留下什么,除了一声接一声的叹息。让世人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也仅是那些在风中依然屹立着的大门。往日的威严与繁华的力量,早已被荡涤一清,似乎在昭示着冥冥中不可改变的搬迁之命运。
从2007年开始,郑州的纺织业风云渐变,在雄心勃勃准备“抱团走天下”宏大计划的支持之下,本来尚能艰涩度日,惨淡经营的国棉大厂却明显感受到了来自外部市场的阵阵秋意。
从建设路或者棉纺路经过,早已没有往日的机器喧嚣。国棉是郑州市纺织业的风向标、晴雨表。几个大厂的冷清,让原本就萧条的郑州纺织业陡然变得雪上加霜起来。
改造
当郑州纺织业提出“用土地换生存”的方法被采纳后。相应棉纺厂的搬迁就高调开始进行,但土地被政府收到土地储备中心后,国棉几个厂不能立即见到钱。无奈他们只好另寻合作方,在土地进行拍卖时,想方设法让合作方得到。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国棉厂在利益的分配上明显地处于劣势,根本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反倒是相应的房地产企业左右着国棉的走势,包括厂址的搬迁。本来试图迅速地融资以促进纺织设备和技术的升级改造,就连这样在本质上是亏本的买卖都难以维继。而今,内有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外有美元贬值、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越南等国家加入到低价格和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中等一个个利空因素的集中发难,面对这种全行业性的存亡困顿,什么才是国棉几个大厂最终的生存救赎?
河南省纺织信息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河南省30%的纺织企业平均利润在3%以下,60%的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0.73%,其余10%的企业亏损。
但是尽管办法很快会出台,停了的工地会再开工,可是很显然,郑州市纺织业分散三地的格局已成,不可避免还将互为竞争对手,这些纺织企业到底能否重拾辉煌,还是一个未知数。
基于此,郑州市才做出了成立须水镇“纺织城”的规划。在设想里,相应产业一并迁入,加上经过升级改造的几大棉纺厂,郑州有重成全国纺织重镇的可能,而本来一直亏损的几大棉纺厂,也能一举重现辉煌。该规划立即进入了实际操作程序,但随后相关各方却出现分歧,并发展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几家棉纺厂分散到了三地。
市政府决定在国棉三厂原址上建设一座纺织工业博物馆。将来,这个博物馆会记录下当年那些女工曾经的辉煌,让后人牢记她们的光荣。国棉企业不仅曾经造就了郑州市经济的繁荣,也造就了独特的郑州“西城文化”,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在郑州甚至河南省历史上,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新崛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经济全球化及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时俱进的三棉人正在精心描绘着“立足纺织、延伸纺织、创新纺织”的宏伟蓝图。该公司奉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经营宗旨,坚持走产品特色优势发展之路,对走出困境迈进了一大步。
尽管三厂努力在各个方面改进,但大势已去,单靠自身的力量已无法使逐渐没落的三厂焕发生机。故厂方将三厂的整体产权卖给河南平原控股有限公司、郑州鸿兴有限公司联合报名体,共卖出6亿多元。
成功转让整体产权。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郑州市6家国有棉纺企业全部变为民营企业。
通过本次产权出售,三厂可以重新运营,通过一系列整改可以再次崛起,为郑州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资料
郑州国棉三厂:“苏式小楼”里的纺织往事.百家号.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