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湫茶
龙湫茶,茶名,即“雁荡黄山毛峰”,又称“雁荡南岳云雾茶”,旧称“雁茗”,雁荡山五珍之一,是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龙湫茶产于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为雁荡山景区著名的高山云雾茶,明代即列为贡品。
清劳大舆《瓯江逸志》卷三二:“山五珍:谓龙湫茶、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香鱼也。茶即明茶,紫色而香者名玄茶,其味皆似天池而稍薄”。
历史渊源
雁荡山高、雨多、气寒、雾浓。著名产茶区均在风景区之内,有龙湫背、斗蟀(室)洞及湖南岗等处,均位于海拔800米以上。龙湫背茶园即在我国著名的大龙湫瀑布的峰岭侧后。水从高约190余米的连云峰凌空而下,白练飞泻,十分壮观。清代袁牧有诗云:“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飞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况是百丈至千丈,云水烟雾难分焉。”湖南省岗位于龙湫背之上200-300米处,显圣门龙溜景区之源头,所产之茶皆为上品。
雁荡龙湫茶“雁荡黄山毛峰”之上品, 雁荡山五珍之一。清劳大舆《瓯江逸志》卷三二:“鴈山五珍:谓龙湫茶、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官、香鱼也。茶即明茶,紫色而香者名玄茶,其味皆似 长白山天池 而稍薄。”雁荡山种茶,自有一番来历。
龙湫茶的传说
雁荡山属括苍山,山顶有湖,芦苇丛生,如同水荡,春雁归时,常宿于此,故名。龙湫茶产于雁荡大龙湫,山高三百八十八尺,飞瀑悬空下坠,银珠飞溅,声如震雷,在日光照耀下,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相传在东晋永和年间(345-365),阿罗汉诺那率弟子三百居于雁荡时,一日忽遇一老翁,对诺讵那说:“感谢神师恩德,使我得以安居。”诺讵那问:“为何感恩?”老翁说:“恩师居于龙湫,日常用水,倾于山地,勿流溪间,保全山泉洁净。为报答恩师,特赐茶树一株,保你终生受用。”诺讵那又问:“贵人尊姓,家居何方?愿日后相见。”老翁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若要见,就在明晨。”诺讵那一觉醒来,原是一梦。第二天清晨,诺讵那走出家门,站在龙湫背上,向四周细看,但见龙湫上端,龙头哗哗吐水,远处山边,有龙尾隐约摆摇,一瞬间,不复再见,方才大悟,老翁原是老龙化身。当他回得家来,竟见庭院之中有一株大茶树,枝叶茂盛。此后,正如老翁所言,日采日发,终年饮之不尽。从此,雁荡山有了茶树繁殖据《瓯江逸志》载:“瓯地茶,雁山为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在茶农的精心培育下,雁荡毛峰品质不断提高,获得浙江省名茶称号。
生长环境
龙湫茶(雁荡毛峰)产于雁荡山的龙湫背、湖南岗等海拔600米---900米的高山上,龙湫背、湖南岗均为南北向的山谷,北面有高山屏障,山谷两岸多为冲积灰壤,土层深厚肥沃,茶树终年在南岳云雾茶荫蔽下生长,承受云雾滋润,芽叶肥壮,长势甚好,另有一些茶树,生长在悬岩隙缝之间,相传古代有山僧训练猿猴攀登悬岩绝壁采茶,所采茶叶称为“猴茶”。
品质特征
龙湫茶(雁荡毛峰)外形秀长紧结,茶质细嫩,色泽翠绿,芽毫隐藏。汤色浅绿明净,香气高雅,滋味乙二醇,叶底嫩匀成朵,有一饮加“三闻”之说。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雁荡山所产茶叶,远在明代已被列为贡品。
龙湫茶(雁荡毛峰)加工特点有三:一是讲究鲜叶原料,不采病虫叶、雨水叶、紫芽叶;二是加工精细;三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茶叶在清明节、谷雨间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采回后,先经摊放,再在平锅内用双手杀青,投叶量约0.5公斤,当锅中有水汽蒸腾时,一人从旁用扇子扇去;杀青至适度后,移入大圆匾中轻轻搓揉,然后初烘,初烘叶要经过摊凉,最后复烘干燥。烘干后,去除片末,及时装箱密封,不使其失色。本品耐贮藏,有“三年不败黄金芽”之誉。
冲泡方式
雁荡山茶佳,水亦佳,“雁荡茶,龙湫泉”自古闻名,清代陈朝曾用龙湫水沏雁荡茶,顿觉其味无穷,旋即赋诗一首,其诗曰:“雁山峰顶露芽鲜;合与龙湫水共煎,相国当年饶雅兴,愿从此处种茶田”。
龙湫茶(雁荡黄山毛峰)适宜中投或上投法,每次投放3-5克,用上好85-90度开水冲泡。冲泡后,观其茶形,别具茶趣。在品饮时,一闻浓香扑鼻,二闻香气芬芳,再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鲜爽,二泡浓郁天然花香,三泡醇厚,四泡微甜,五泡仍有感人茶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