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逢辰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归善县(今惠城区)人。生有至性,聪颖好学。从梁鼎芬学于丰湖书院、广东广雅中学。受梁举荐,得到张之洞的赏识和周济,与梁入为张的幕僚。曾任教于湖北尊经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光绪十八年中进士,任户部主事,忠亮清节。中日甲午战争起,达官各自逃窜,江独居职守,岿然不动,为国忧愤,以致咯血。
人物生平
[清]字孝通,一字密菴,号雨人,广东归善(今惠城区)人。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进士,官吏部主事。从梁鼎芬(一八五九―一九一九)游,学益进。工诗文词。书学北魏,尤工篆、隶。主讲赤溪书院,附近多山水名胜,辄登临危崖绝壁,大书深刻,字径二尺余,奇险峻劲,见者骇绝。善画山水、花卉,亦能画竹。张之洞登凌霄阁诗有“江山雪霁好画本,可惜江生今南还”之句。母殁哀毁卒,年仅三十余。著有密诗文集、孤桐词、华鬘词。《留庵随笔》、《工余谈艺》、《岭南画征略》、《清画家诗史》
忠亮清节。中日甲午战争起,达官各自逃窜,江独居职守,岿然不动,为国忧愤,以致咯血。光绪二十一年,任会试弥封官,掌管粤册,有人送3000元求为通风露信,江以为“缘是益贫”,亦不为动。
性至孝。曾遵母命,力争苏祠不许为教会学校。母病乞假归,“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母丧,哀悲更甚。“蔬食益颓,冬不裘、夏不帐、哭无时、夜不睡”,终以毁卒。惠州人称为江孝子,1915年筑孝子亭(今荷花亭)祀于湖上丰渚。
精于诗词,文词瑰丽。诗集李、杜、韩、苏之长,又自出新意。有《孝通诗集》,梁鼎芬有“行尽江山见此才”之誉。清末大词人王鹏运称其词“于宋人白石、王沂孙为近”。江也自题其宅为“追白揖碧之居”。有《孤桐词》和《华词》。诗词文作甚多,每到一处,几有诗词题识,抒发忧国、愤俗之情,赞美河山景物之美,甚至于平凡百姓日常生活也入其诗,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
工书,书学北魏,尤工篆隶。现桥东桃子园尚存江的篆体书刻;主讲赤溪书院,在附近“危崖绝壁大书深刻,字径二尺余,奇险峻劲,见者骇绝。”还善画山水、花卉。
经典名句“一自坡公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江逢辰《白鹤峰和诚斋韵》)
墓葬纪念
江逢辰死时家境贫寒,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只能草葬在西湖鳄湖西紫薇山南面的山坡上。据20多年前曾经到过江逢辰墓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林慧文回忆,江逢辰墓比他想象中要小很多,和普通人家的墓葬没什么两样。据了解,江逢辰墓呈拱形,坐西朝东,墓碑上有“清进户部主事显考孝通江府君之墓”、“孤子貔貅辟邪立石”等字样,立碑时间为“光绪二十年岁次辛丑月卯”。
令人遗憾的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紫薇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人们开发种果,山上许多清代墓葬都被泥土掩埋,江逢辰墓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