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饭甑山

饭甑山

梵净山是“贵州省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江口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处,为武陵山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

正文

地理位置

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方圆达六、七百里,其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顶(梵净山老山)2494米,新金顶(新山)2336 米。梵净山云贵高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对高度达二千米),它不仅是乌江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的最高主峰。

山名沿革

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朝《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当时,唐政府已在梵净山西麓设立“思邛县”(唐开元四年\u003c716年\u003e设,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因唐“思邛县”而得名,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山”、“梵净山”、“大佛山”。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又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又因明代该山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大灵山”。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因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顶崖壁之上,如镜一般,称“石镜”或“月镜”;相传八月十五日子时,万国九州之影悉现于石镜中,故称“月镜山”(陈鼎《黔游记》,康熙帝十年,1672年)。又因新金顶超然卓立,故又称“卓山”。(康熙年)《贵州通志》云:“梵净山一名老金顶……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迹……黔中胜概,无逾于此;访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现在,该山正式名称为“梵净山”,而“饭甑山”、“大佛山”之名仍流传于民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