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Samira Makhmalbaf),1980年2月15日出生于伊朗德黑兰,伊朗导演、编剧、演员。她是著名导演穆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女儿。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尤其关注教育问题。她曾多次获奖,包括两次在戛纳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奖。1998年,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苹果》,该片入围第1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获得第51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特别提及。

个人生活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于1980年2月15日在德黑兰出生,父亲是电影制片人穆赫森·玛克玛尔巴夫。她从小就跟随父亲在电影片场工作,并观看他的剪辑工作。在她的官方传记中,玛克玛尔巴夫表示,她对电影的第一次尝试是在7岁时,在父亲的电影《骑行者》中扮演一个角色。玛克玛尔巴夫在14岁时离开高中,在玛克玛尔巴夫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五年。20岁时,她在伦敦罗汉普顿大学学习心理学和法律。

穆赫森·玛克玛尔巴夫娶了法蒂梅·梅什基尼,他们有三个孩子——莎米拉(或泽伊纳布,1980年出生)、梅伊萨姆(或艾尤布,1981年出生)和哈娜(或哈特蕾,1988年出生)。穆赫森·玛克玛尔巴夫在一次采访中说:“当我离开政治组织,转向广播时,法蒂梅跟着我。我写节目,她成为了播音员。当莎米拉出生时,我们会带她去广播站。我们工作,她总是和我们中的一个人在一起。”法蒂梅·梅什基尼在1982年的一次事故中去世。穆赫森·玛克玛尔巴夫后来娶了法蒂梅·梅什基尼的妹妹,玛尔齐耶·梅什基尼。

职业生涯

1987年,出演由莫森·玛克玛尔巴夫执导的剧情电影《骑车人》。1995年,15岁时她觉得学校的老师实在能力有限,就离开学校开始自学拍摄电影。她主要通过给父亲的影片担任助手并参加父亲为家人开办的电影课程进行学习。

在17岁时,玛克玛尔巴夫在执导了两部视频制作后,开始执导她的第一部故事片《苹果》。她在戛纳电影节上展示了《苹果》。《苹果》在两年内被邀请到100多个国际电影节,并在30多个国家上映。2000年,她成为第2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的一员。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曾多次获奖和提名。她曾两次被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分别是2001年的《黑板》和2003年的《下午五点》。她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还在1998年的伦敦电影节上获得了苏瑟兰奖,以及在200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2008年,她执导的剧情电影《背马鞍的男孩》获得第56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风格和主题

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遵循了她父亲早期作品的纪录片小说混合美学。她的电影以非专业演员和街头现实主义为特色。她的电影通常围绕进步和变化的主题。她的风格反映了她努力描绘真实世界的政治目标,全力揭示诸如贫困等问题。她还在《下午五点》中处理了妇女权利和教育等主题,该片围绕着一位阿富汗年轻女子在非宗教学校寻求更开放的教育。

获奖记录

人物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电影

人物评价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是一位把电影当成一种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的导演,她的影片像是一个个残酷的寓言,偏重于艺术属性的影片更加注重艺术手法上的突破。(电影产业概论评)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擅长用电影的手法阐述伊朗的社会问题,其影片缺乏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却体现出导演深沉的哲理思考。在她的第一部电影长片《苹果》中,导演充分利用了镜子这个道具来表情达意。(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评)

萨米拉的作品独树一帜,借助多元的电影手段,通过不同的主题,来深刻揭示人性,也具有反主流文化的叛逆。在拍片过程中,她一直坚持启用非专业演员,而她本人则深入到普通人当中,从“民间汲取灵感”,从而真实反映那些在痛苦生活边缘挣扎的普通人的生活。她为伊朗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引领新一代伊朗电影人向世界敞开怀抱。她一贯坚持的人性化镜头风格,也弥补了与西方电影大国相比技术上的不足。(新浪娱乐评)

萨米拉·马克马巴夫被媒体称作从那片沙漠里走出来的黑玫瑰,她的电影充满人文关怀,以真诚的纪实电影风格赢得 了观众的心。萨米拉·马克马巴夫导演的《黑板》,萨米拉是第三世界的文化精英,仍然没有逃脱西方世界视野中的“他者化”形象塑造,迎合西方世界的文化品味,完成了本土文化的“自我东方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综合评)

参考资料

Samira Makhmalbaf 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猫眼电影.2024-03-28

..2024-04-11

资料:伊朗导演萨米拉-麦马巴夫个人简介.新浪娱乐.2024-04-11

..2024-04-11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