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学馆
算学馆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所学校,成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该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皇室成员及八旗世家子弟的数学能力。
历史沿革
算学馆最初设立于畅春园的蒙养斋,由精通数学的大臣官员负责教学工作。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皇帝特别任命皇子和亲王监督学校的运营。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八旗世家,他们在这里接受系统的数学教育。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算学馆的教学规模有所扩大,八旗官学增加了十六位算学教师,专门教授官学生的数学知识。然而,由于算法理论的复杂性,乾隆三年(1738年)时,官方决定不再让官学生学习数学,而是将重点放在阅读和翻译上。同时,为了继续推广数学教育,政府在钦天监附近设立了新的算学机构,招收了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包括满洲、汉族、蒙古族和汉军,共计三十六人。其中,满洲、蒙古族和汉军的学生是从八旗官学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而汉族学生则不限制出身,通过严格的考试程序被录取。算学馆还设有汉教习两名,负责教授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天文历法等课程。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会定期进行考核,最终成绩优异者有机会获得晋升机会。乾隆四年(1739年),算学馆成为国子监的一部分,更名为国子监算学。此时,学校的学生人数减少至三十人,学习时间为三年。学校还设置了管理大臣和助教职位,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资料
清代中央算学馆述论.百度学术.2024-11-06
歌舞祭孔报文星———浏阳文庙与新算学馆.长沙市人民政府.2024-11-06
清末两个中央算学馆的并立及其对洋务运动的负面影响探讨.哔哩哔哩.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