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英文名:Southeast University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东南大学二级学院,为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信息产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之一。该学院现任党委书记张在琛,院长陆军。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之前身为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其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1962年,电真空器件专业从无线电工程系分出,单独成立了电子器件系(现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年,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4月,信息安全学科从学院分出,和相关学院组建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2019年,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首批“江苏省品牌专业”称号,并在全国率先高标准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截至2024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0余人,博士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20余人。迄今为止,学院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两院院士和9位发达国家院士。

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建立的电机工程系。该系设有电机制造、荷电铁道、无线电三个组。

1928年,国立东南大学更名为中央大学

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了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的工科系科,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并将电机工程系分设为电力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是无线电工程系的前身。

195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有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的电信系并入,建立了无线电工程系。

1956年,三分之一的教师支援新建的电子科技大学宁波研究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1962年,电真空器件专业从无线电工程系分出,单独成立了电子器件系(现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3月,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年,学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八所高校以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四家企业,组建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12月,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二级学科基础上设立二级系建制,设有通信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工程系、信息与信号处理工程系、电路与系统工程系、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系。

2018年4月,信息安全学科从学院分出,和相关学院组建成立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办学条件

经过长期的努力,全系在学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横向联合、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均居全校之首,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无线电电子学教学和科研中心,可谓人才济济、成果斐然。

师资队伍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全院教职员工240人,其中,专任教师203人,教授/研究员6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7人,博士生导师90人,硕士生导师15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IEEEFellow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创新项目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23人、江苏省“333”人才20人、江苏省“江苏青蓝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工程人才7人、江苏省双创人才6人,崔铁军院士及其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人才培养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4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实践示范中心1个,江苏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5项,银奖2项;在2016-2020年的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本科生共获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江苏省一等奖21项,二等奖16项。历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 

学科体系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个,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A和A-。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 

科研成就

“十二五”期间(2011-2014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总计5.96亿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合计4.19亿元,约占70.4%。2014年科研经费到款首次突破2亿元。“十二五”以来获纵向项目470多项,横向项目140多项。其中,973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863项目17项,国家重大专项3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0项,国际合作项目19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4项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二等奖2项(1合作),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合作),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合作)。发表SCI论文469篇,EI论文776篇,ISTP/CPCI论文375篇,论文123篇。申请发明专利859件,获得授权361件。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2011年以来,作为牵头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共有上下组合、左右组合两款。较为具象的描绘出健雄院建筑形象,整体容易识别;饱满的视觉效果使得LOGO更显稳重;蓝色代表理性、科学、官方与权威。相比于其他颜色,蓝色更显稳重,适合于信息科学领域,而蓝色渐变更增加LOGO的层次感。上下组合最小使用范围为15mm,左右组合最小使用范围为25mm。

获得荣誉

2012年由尤肖虎团队领军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移动通信领域近十年来唯一的一个国家一等奖,也是江苏省第一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国首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全国电子类专业中唯一的特等奖。改革的成果受到兄弟院校的高度赞扬和移植。许多种教材被兄弟院校广泛应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多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的重点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每年都有科研成果获奖,2008年全院科研经费到款数达8722.55万元。研制的高科技产品正在向产业化发展。

参考资料

学院介绍.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3-13

现任领导.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