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紫荆
广西紫荆(学名:Cercis chuniana Metc.)是豆科紫荆属的落叶乔木。
形态特征
广西紫荆为落叶乔木,高6-27米,胸径约20厘米;树皮灰色;当年生小枝红色,干后呈褐红色,有多而密的小皮孔。
叶纸质,菱状卵形,长5-9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钝三角形,两侧不对称,两面常被白粉,尤以上面较多,下面基部脉腋间常有少数短柔毛;叶柄细小,长约1厘米或过之,两端稍膨大。
总状花序长3-5厘米,有花数至十余朵;花梗纤细,长约1厘米。花未见。
荚果紫红色,干后呈红褐色,狭长圆形,极压扁,长6-9厘米,宽1.3-1.7厘米,两端略尖,先端具2-3毫米长的细尖喙;翅较狭,宽不及1毫米;果颈长约5毫米;果梗长1-1.5厘米;种子2-5颗,阔卵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5毫米,压扁,黑褐色,表面光滑。果期9-11月。
分布范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紫荆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北部至贵州省东南部,广东省北部至湖南省东南部和江西省西南部。模式标本采自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部与贵州交界处。
生长环境
广西紫荆主要生长于海拔600-1900米的山谷、溪边疏林或密林中。
生长习性
广西紫荆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适宜生于疏松、肥沃土壤繁殖播种繁殖等。
繁殖方法
紫荆的繁殖用播种、分株、插、压条等均可,但以播种为主。播种法:9月至10月收集成熟荚果,取出种子,埋于干沙中置阴凉处越冬。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这样才做到苗齐苗壮。用60℃温水浸泡种子,水凉后继续泡3天至5天。每天需要换凉水一次,种子吸水膨胀后,放在15℃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温水淋浇1次至2次,待露白后播于苗床,2周可齐苗,出苗后适当间苗。4片真叶时可移植苗圃中,地以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为便于管理,栽植实行宽窄行,宽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30厘米至40厘米。幼苗期不耐寒,冬季需用塑料拱棚保护越冬。
分株法:紫荆根部易产生根蘖。秋季10月份或春季发芽前用利刀断蘖苗和母株连接的侧根另植,容易成活。秋季分株的应假植保护越冬,春季3月定植。一般第二年可开花。
压条法: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以春季3月至4月较好。空中压条法可选1年至2年生枝条,用利刀刻伤并环剥树皮1.5厘米左右,露出木质部,将生根粉液(按说明稀释)涂在刻伤部位上方3厘米左右,待干后用筒状塑料袋套在刻伤处,装满疏松园土,浇水后两头扎紧即可。一月后检查,如土过干可补水保湿,生根后剪下另植。灌丛型树可选外围较细软、1年至2年生枝条将基部刻伤,涂以生根粉液,急弯后埋入土中,上压砖石固定,顶梢可用棍支撑扶正。一般第二年3月分割另植。有些枝条当年不生根,可继续埋压,第二年可生根。
紫荆树姿优美,既可用作庭院、公园绿地的美化,也可用来盆栽观赏。紫荆性喜阳光,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涝。紫荆管理较粗放,在夏季生长期间,可剪去根蘖及过细过密枝条,冬季需将1年生或2年生的长枝适当短截(留枝长10厘米),去除病虫枝、过密枝。秋季最好施一次腐熟有机肥,或适当施氮、磷、钾复合肥料。苗期需及时剪除萌蘖和主干1.5米以下的分枝,第一年冬、春可出圃定植,定植后第二年可开花。
主要价值
广西紫荆宜在庭院、公园、景区作观赏树,可孤植于草坪、林缘、门前,亦可与阔叶树混植作景观林。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