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野马
欧洲普氏野马(学名:Equus ferus ferus),又名泰班野马,是一种欧亚大陆的野马。最后一头野生的欧洲野马是于1876年在乌克兰死亡,最后一头豢养的欧洲野马则是在1909年死于俄罗斯动物园。另一个名字的「泰班」是其突厥语的名称。由1930年代开始,就已经不断有行动来令欧洲野马复生。
名称与分类
欧洲野马的名称"tarpan"或"tarpani"源自突厥语,意为"野生马"。在俄罗斯,这种野马被称为"塔卡亚"或"穆津",以区别于家养马。欧洲野马最初由Johann Friedrich Gmelin于1774年描述,Pieter Boddaert于1784年将其命名为Equus ferus。Otto Antonius于1912年不知情下将其命名为Equus gmelini,但由于这两个名称均基于相同的描述,因此被认为是客观同物异名。目前,驯养的马(Equus caballus)被认为是欧洲野马的后代,许多分类学家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物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欧洲野马的学名应为E. caballus或其亚种E. caballus ferus,但通常使用E. ferus以避免混淆。
形态特征
欧洲野马与家马相似,但体型较小。它们的躯干呈鼠灰色,脸部和腿部颜色较深,鬃毛和尾巴呈亚麻色,背部中脊有一条深色斑纹,颈鬃半散半竖,头部较大,咽部结实,颈部粗壮,蹄质暗色且坚硬。传统上,有两个亚型被提出,森林普氏野马和草原野马,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只有一个亚种,即欧洲野马,Equus ferus ferus。最后一只欧洲野马,于1909年死亡,身高在140至145厘米之间,具有厚实的垂落鬃毛、grullo(蓝灰色)毛色、深色腿部和原始标记,包括背脊线和肩部条纹。欧洲野马的毛色可能包括海湾色、黑色和豹纹色,这些颜色在欧洲野生马群中很常见,并在洞穴壁画中被描绘。此外,一些野生马可能具有dun基因,这是一种在Przewalski's马中常见的稀释基因,也可能在欧洲野生马中存在。欧洲野马的外观可以通过遗传、骨骼和历史数据进行重建。一项遗传研究表明,海湾色是欧洲野生马的主要颜色。在中石器时代,一种编码黑色毛色的基因出现在伊比利亚半岛,并向东传播,但在调查样本中不如海湾色常见,并且从未到达西伯利亚地区。海湾色与dun基因结合形成Przewalski's马的"海湾dun"颜色,而黑色与dun基因结合形成grullo毛色。dun稀释的丧失可能在西欧森林环境中具有优势,因为深色在森林中是一种更好的伪装。Pangaré或"mealy"颜色,是其他野生马的特征,也可能存在于至少一些欧洲野生马中,因为历史记录报告了浅色的腹部。历史记录对欧洲野马的鬃毛状态存在争议,一些记录显示它们的鬃毛像野生马一样直立,而另一些则显示它们的鬃毛像家养马一样下垂。
简介
欧洲野马和家马很相像,连牙齿的构造也是一样的,但欧洲野马身躯不大。欧洲野马的躯干呈鼠灰色,脸和腿部色泽较深,鬃毛和马尾亚麻色,在背部中脊贯穿着一条深色斑纹,颈鬃半散半竖,大头型,咽部结实,脖子粗壮,暗色的蹄质很坚硬。
科学分类
欧洲野马最初是由Johann Friedrich Gmelin于1774年首先描述。他于1769年在沃罗涅日市见到欧洲野马。于1784年,Pieter Boddaert根据最初的描述将它命名为Equus ferus。Otto Antonius于1912年在不知情下将欧洲野马命名为Equus gmelini。由于这个学名都是来自相同的描述,所以是次客观同物异名。现今驯养的马(Equus caballus)相信都是欧洲野马的后裔,而很多分类学家更认为它们其实是同一物种。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欧洲野马的学名应该是E. caballus,或是其亚种的E. caballus ferus。不过一般都没有沿用这个学名,而是以E. ferus来避免误会。
历史
欧洲普氏野马是史前的野马,分布在法国南部及西班牙东部至俄罗斯中部。在法国及西班牙有相信是欧洲野马的石洞壁画,而在俄罗斯南部则发现有饲养欧洲野马的工具,估计斯基泰人约于前3000年驯养这些马。
欧洲野马于1800年代末消失,最后饲养的于1876年在乌克兰的阿斯卡尼亚诺瓦死亡。波兰政府尝试在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拯救欧洲野马的后裔。这些后裔有时被称为柯尼克波兰小马。
在2003年,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确认了17个基于野生物种的特定名称,这些名称早于或与基于家养形式的名称同时存在,从而确认了E. ferus作为未驯化的野生马的名称。分类学家认为家养马是野生马的亚种时,应使用Equus ferus caballus;Equus caballus名称仍可用于家养马,当它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物种时。
复生计划
现时有三个计划令欧洲野马复生。于1930年代初,德国柏林及慕尼黑动物园培育了海克马。于1936年,波兰培育了柯尼克波兰小马;于1960年代中期,在美国则培育了Hegardt或Stroebel's马。以上的计划所培育的马与欧洲野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却并非完全成功。这些复生计划通过选择性育种,被称为"breeding back",旨在培育出与欧洲野马外观相似的马种。这些马种包括Heck马、Hegardt或Stroebel's马,以及Konik马的衍生品种,它们都具有原始外观,尤其是grullo毛色。尽管这些马种现在被商业推广为"tarpan",但它们只是家养品种,而非真正的野生马。
欧洲野马的灭绝
欧洲野马,又名泰班野马,“泰班”是其突厥语的名称。与驯养的家马不同,欧洲野马身躯不大;鬃毛逆生突起,短而直立;毛色单一,主呈土黄色;一条黑褐色脊线自腰背痛中央至尾基;黑色横纹包裹四肢欧洲野马是一种属于亚欧大陆的野马,主要分布于欧洲东部波罗的海一带的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地。与很多普氏野马一样,欧洲野马生性顽劣,喜欢争斗。在英国乡村地带,就经常会出现野马为争夺地盘而斗争的情景。欧洲野马常年栖息在大草原、沙漠之中。严寒的冬季,它们群居在漫无边际的草原、沙漠中,以寻觅野草、苔藓植物为生,过着游移生活。恶劣的环境锤炼出野马刚烈凶悍的性情以及强健的体魄。欧洲野马感觉敏锐,奔跑速度极快。它们出行时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带着由5~20只欧洲野马组成的雄赳赳、气昂昂的马群,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
在炎热的夏季,这是因为它们进入了发情交配的季节。经过10个月左右的孕育,母马在次年4~5月份产仔,每胎仅有1仔。幼驹出生的短短几小时后,就能随“大人”奔走、过群居生活。经过3~5年变得成熟,可以繁殖。欧洲野马在遇到危险时,有独特的防卫本领。如果遇到敌人,它们就摆上迷魂阵,雄马在前,雌马在后,小马被护围在中心。它们用蹄子乱踩地面,仿佛正在酝酿怎样进攻,怎样突出重围。顷刻之后,马群便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并快速逃离。
即使遇到狼群,欧洲野马也毫不害怕,依然保持镇静,有勇有谋地组织队形,等到狼群攻击时伺机扬蹄猛踢。因此,连狼也感到害怕。再威猛雄壮的动物也难抵人类的残忍。尽管欧洲野马强壮、威猛,在狼群的攻击中也许可斗争获胜,但面对人类时,它们就无能为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欧洲野马聚集地区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们开始侵占欧洲野马的领地,并恣意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捕杀。人类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在原野上挖层层陷阱,或者几百人手拿枪支凶器同时围攻。然而,性情暴躁的欧洲野马的悲壮反抗注定成为历史绝响。
在人类的冷血捕杀下,数量大大减少。人类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欧洲野马却在悲痛欲绝地低声哀鸣。1876年,在一群贪婪之徒的猎杀之下,最后匹欧洲野马倒在了乌克兰原野上。
后来,为了能再次见到欧洲野马,俄罗斯探险家普尔日瓦科斯基转遍了欧洲许多地方,辛辛苦苦寻找了十几年,却始终也没有发现它存在的任何蛛丝马迹。也就是说,欧洲野马已经永远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人类,只能在法国和西班牙的石洞壁画中见到欧洲野马曾经桀骜不驯的身影。可喜的是,柏林和慕尼黑动物园管理员鲁茨和海因茨・赫克兄弟,经过多年努力,通过草原野马和柯尼克马的选择性杂交,精心培育出一种欧洲野马的亚种。但精心培育出来的欧洲野马亚种已是野性全无,难以和生性孤傲、桀骜不驯的欧洲野马相比。
欧洲野马的灭绝始于南欧,可能在古代就已经开始。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欧洲野马的生存范围不断缩小。普氏野马被人类猎杀,因为它们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此外,野马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以及与家养马的杂交都导致了它们的减少。欧洲野马在俄罗斯南部的生存直到1879年才被科学确认的个体被杀死。此后,只有可疑的目击报告。随着欧洲野马在1875年至1890年间在野外灭绝,最后一只自由放养的母马在一次捕捉尝试中意外死亡。1909年,最后一只圈养的欧洲野马在俄罗斯动物园死亡。在Zamosc的马群一直存活到1806年,当时它们被捐赠给波兰的农民,并与他们的马匹杂交。Konik马声称是从这些杂交马中衍生出来的,最近的研究表明,Konik马与现代家养马种有显著的解剖差异。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欧洲野马.科普中国网.2024-09-21
太可惜了!盘点全球从16世纪至今灭绝的20种生物.网易.2024-09-19
欧洲野马.哔哩哔哩.2024-09-19
泰斑(欧洲野马)的命运.豆瓣.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