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亚历山大七世

亚历山大七世

亚历山大七世(Alexander Ⅶ1655-1667年在位)原名法比奥·基吉(Fabio Chigi1599.2.13-1667.5.22在世),罗马天主教史上239位教皇。最开明的教皇之一、宗教信仰方式的改革家和天主教本土化的先驱。1599年2月13日生于罗马锡耶纳的金融世家基吉家族。是前教皇保禄五世的曾外孙。早年在家里接受宗教与私人教育。后入锡耶纳大学进修。1655年1月5日教皇英诺森十世去世后,他于4月7日当选为继任教皇,号称亚历山大七世。之后在罗马教廷从事外事工作。1667年5月22日在罗马去世,终年68岁。圣体葬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宝座左侧。

详情

1639-1651年,法比奥任教廷驻科隆使节。此间在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谈判过程中,声明不同异端分子共同议事,力诫忠于天主教的诸侯牺牲天主教会权益。但诸侯却因厌恶战争而最终向法兰西和新教徒作出了让步。1655年1月5日教皇英诺森十世去世后,他于4月7日当选为继任教皇,号称亚历山大七世。在位期间,他多次发布通谕,谴责限制教皇权力的高卢条款,反对詹森主义。

1956年,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乔凡尼·贝尼尼在教皇的资助下完成了圣彼得广场的设计工作,不仅可以容纳50万人进行宗教活动,而且是世界上最对称,最华美的广场。

1656年(顺治13年)3月23日,亚历山大就天主教在华教会自1628年嘉定会议以来长期存在的宗教礼仪之争发出敕谕,在充分肯定了天主教东方传教团在华传教的策略的同时,并宣布中国信徒可以参加祭祖敬孔礼仪。1657年又发布专牒,准许小比克布斯的伯尔纳德·苏比鲁修女和圣体会的本笃系的修女一样,修持永敬仪轨。这些决定反映了他能够在不损害天主教教义的前提下,尊重不同文化传统的精神。

1658年,亚历山大又给东方传教团发了一份指令,要求传教士应使用当地的语言传教。1659年罗马教廷圣职部(信仰宣传处)为了支持他的天主教本土化举措,也发文明确指出:“只要中国人不公开反对宗教和善良风俗,不要去尝试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礼仪和习俗方式”、“一般来说,人们都珍惜及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好,这是人之常情”及“不要因为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方式不同而藐视他们,反而还要尽力做他们习惯的事情”同时还以必须能诵读拉丁文为条件,准予祝圣华人为司铎。在随后数年,他又面临着多次纷争。1662年,中国清世族顺治驾崩,康熙帝开始执政,这是天主教耶稣会在华传教的黄金时代,当时传教士报告,在华住院处达42个,教堂159座,教徒总人数达24万余人。1667年5月22日在罗马去世,终年68岁。圣体葬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宝座左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