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恩海

恩海

恩海(1876年-1900年12月31日),满洲正白旗人,清代神机营霆字队枪八队章京,家住东城北豆芽菜胡同。一说义和团运动期间,1900年6月20日,恩海于东单牌楼附近巡逻时遇到德国公使克林德并将其射杀。同年12月31日,恩海在克林德身亡处被处斩,年仅25岁。

人物生平

射杀克林德

1900年6月,义和团已经把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包围了。6月19日,各国使节接到清政府的照会,“限二十四点钟内各国一切人等均需离京”。可是没人保护,洋人们根本不敢踏出东交民巷。于是,各国公使向清廷提出延缓离京日期。到了20日上午9点半,清政府还没有答复,德国公使克林德决定自己和翻译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交涉。轿子走到东四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遇到了巡逻至此的清军神机营队长恩海。英国公使窦纳乐称,恩海趁克林德不备时开枪击杀公使。

恩海到底是怎么打死克林德的,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始终莫衷一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恩海开始让克林德一行停下,可克林德却从轿子里开了枪。出于自卫,恩海将克林德击毙。与克林德同行的翻译侥幸活着跑回了东交民巷。恩海枪杀克林德事件使当时的中外关系犹如火上浇油。

恩海之死

克林德死后不久,八国联军就从天津市杀到了北京城。不到三个月,恩海被捕。日本侦探在当铺发现克林德的银表,据此查出克林德之死为恩海所为,将其抓捕。审讯中恩海表现镇定,承认杀人,并表示系上司指示遇外国人即杀,不是自己酒后行径,更表示愿求早死。恩海次日被移交德方,更吐露为端亲王指示杀克林德,有提拔和赏银等。1900年12月31日(农历十一月初十),恩海在东单牌楼克林德身亡之处闹市被处斩。

恩海虽然死了,但事情还不算完。如德国弗莱堡大学学者柏恩德·马丁所说:“不管怎样,克林德遇刺初始并不带任何政治色彩,随后德国政府将它渲染为政治事件。”占领北京城后,德国政府利用克林德被杀的事,向清政府不断施压。已经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向德国递交国书,表示对克林德之死“弥深惋惜”,希望德国政府“尽捐嫌隙”,“和局早日定议”。《辛丑条约》第一条就是让清政府为“克大臣”在其遇难处建立牌坊一座,并让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亲赴德国为此事“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光绪二十七年五月初十(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碑动工修建,经过一年零七个月后竣工。当时碑坊上面还用拉丁、德、汉3种文字,刻书着以光绪帝名义颁布的“惋惜凶事之旨”。在铭文中,光绪要求看到此碑的人都要“睹物思人”,然而当时每个走过石牌坊的中国人都抬不起头来,心中只有愤怒和耻辱。

重要争议

根据《中国近代通史》,克林德被枪杀的真相究竟如何,由于缺少直接材料,迄无定论。恩海枪杀克林德只是其中一种说法。 

山东师范大学王林教授在《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真相》一文中表示,恩海承认奉命枪杀克林德的供词是列强一面之词,李鸿章在给清廷的电报中提及此事,也说“神机营兵恩海被获,供称,害克使系端王传令所为”一事,是根据“德使面称”,“而令系何人所传,亦无左证。”

因此,王林教授认为,恩海是否确是杀死克林德之人,是否奉命杀人,都难以确认。但至少可以作出以下判断:(1)克林德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前往总理衙门,竟不带卫队,导致中途被杀,而此前已有四百多名水兵进京保卫使馆。克林德如此“粗心”,难辞其咎。(2)德国指认恩海为凶手,且是奉命杀人,却并未同清廷会审、查明真相,竟擅自将恩海杀死。由于恩海死无对证,所以德国提供的恩海供词令人怀疑。(3)从克林德以前屠杀义和团的情形看,不排除他首先开枪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北京“克林德碑”:曾被视为中国国耻(图).中国新闻网.2024-06-02